不断拓展的保护视野: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线性文化遗产

按前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话来说,线性文化遗产是由文化线路衍生而来。它不仅拓展了文化线路的基本理论,而且丰富了文化线路的内容。线性文化遗产主要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状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其形成往往与历史上人们某一特定目的或特殊事件相关,它将沿线区域范围之内的一些原本不关联的城镇或村庄串联起来,构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移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互动,并赋予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载体的人文意义和文化内涵。河流峡谷、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它重要表现形式,大多代表了早期人类的运动路线,并体现着地区文化的发展历程”单霁翔.《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初论:突破与压力》.《南方文物》,2006年第3期.

这一概念在扩展文化遗产类型的同时,也增加了界定线路类文化遗产类别的难度,原因是线性文化遗产在概念上或多或少的包含或部分包含了与之相近的遗产廊道、运河遗产、线路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等概念。尽管它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和已经被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相关线路类遗产中还没有被正式得到认可,理论构架也缺乏坚实的基础,目前尚无成熟的实践历程,还需要在它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和做出评判,但它的提出,给线状和带状类别遗产的整体保护思路带来了宽阔的视野,能帮助人们深刻理解和科学地划定线路类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同时对丰富遗产类型的多样性,进一步补充、完善线路类世界遗产定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较大启发意义。总之,线性文化遗产的包容性极其强大,它囊括了纷繁复杂的“线状”“线型”“线形”及“带状”的文化遗产。或许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直没有用“文化线路”取代“遗产线路”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