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案例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疾病的相关概念

疾病(disease)是对应于健康(health)的一种异常生命状态,至今尚无确切的定义。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健康与疾病可以相互转化而无明显的界限。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亚健康(sub-health)状态。

一、疾病

在疾病状态下,机体对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损害可产生一系列防御性的抗损伤反应,在此过程中,内环境可能发生波动甚至紊乱,表现为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功能、代谢、形态及结构的病理性变化,这些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特别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以病毒性感冒为例,它常发生在机体疲劳、受凉以后,病毒侵入机体,对机体造成损害;与此同时,体内出现免疫反应加强等抗损伤反应,临床上出现咽喉痛、咽喉黏膜充血、流涕、咳嗽、发热等一系列表现,最后患病机体软弱无力,劳动能力明显下降。因此,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

二、健康

传统观念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但实际上此种观点是不全面的。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因此,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具有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有的人并无器质性病变,也没有精神疾病,但性格古怪或孤僻,心理状态很不稳定,不能视为健康。有的人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及与家庭、邻里、同事不和睦等,也是不健康的表现。心理和社会上的不良状态常常为躯体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亚健康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低质量健康状态及体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机体虽然还未出现疾病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通常已发生潜在的病理改变。人群中真正健康者约占5%,患疾病者约占20%,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约占75%。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已超过7亿,而中年人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①躯体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等。②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症状。这些问题的持续存在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③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会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引起亚健康的原因复杂,如环境污染致体质下降;不科学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破坏人体正常的平衡;工作、学习负荷过重致人身心疲惫;家庭、社会及个人琐事过多致人精神焦虑等;某些遗传因素也可能在亚健康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亚健康状态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既可向健康状态转化,也可向疾病状态转化。究竟向哪方面转化,取决于人体自我保健措施和自身的免疫力。向疾病状态转化是亚健康状态的自发过程,而向健康状态转化则需要采取自觉的防范措施,如加强自我保健、合理调整膳食结构等。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亚健康的危害性,重视疾病预防,促使亚健康向健康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