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河水向东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花生还没进家门,守喜已经坐上了“大黄河”。县里的工作可不敢耽误,这几年正是好时光,一月挣得钱比在地里一季儿挣得还多。这个秋天,锦程并未感觉到累,虽说守喜多年没傍地边儿,谈不上是庄稼能手,但是有个男人在地里给自己帮帮手可以省下不少力气嘞,锦程感到满足。之前的几年,娃儿还小,拔个草也不得安生,背一个抱着一个。这种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还算个啥呢?儿子长大了,放在地头让自己玩耍,饿了篮子里放着几根面托(油条),儿子还算听话,玩累了就躺在小毯子上睡觉。知足常乐,是锦程从他爹那学来了经验。接下来的活她一个人能干的动,翻晒花生,太阳出来摊开,太阳落下时拢在一起。直到花生摸起来没有水分,再拿起来在耳边晃一晃,如果能晃动了,花生里边呼啦呼响就说明该入仓了。这些活儿儿子也能帮得上忙,稚嫩的小脚趟得有模有样。

到了傍晚,锦程满意地看着拢好的花生,白花花地躺在地上,约莫着再有一天的功夫就能装袋子进仓,正如广播里说的那样——日子越过越红火。之前一瓶子油能吃上一年嘞,这么多花生能吃上多少年呀,以后炒菜可以多放点油嘞。正在锦程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时,从院门外冲进来几个人。“你是赵锦程吧?”说话的是个满脸胡子的中年人,约莫着有四五十岁,他的身后跟着几个年纪稍微小点的男人,这么多男人冲进院子,着实把锦程吓了一跳。她吃惊地问:“你们干嘛?”。“我们是镇计生队的,你该结扎了”大胡子说完就向后挥了挥手。几个青年跳过来就要拽锦程。看到这样场景,儿子放声大哭。锦程明白了来人的用意,冷静地说“别吓着孩子,俺把孩子带走”

“带孩子咋……?”大胡子身后的“地包天”囔囔着鼻子说。

“去镇上咋着也得路过东头吧,俺把孩子放在俺娘家”锦程挣脱开青年的束缚领着儿子进了屋。简单收拾了一下,锦程抱着女儿领着儿子跟在“计生办”后边走着。一般情况下,按照常理,生过孩子后半年内去结扎就行,出现晚上到家里来抓人的情况原因只有一个——有人告并且说了超了期。至于谁告她,现在去思索个这也没有过多的意思,锦程心想。

九十年代的计生政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只生一个好”宣传标语铺天盖地。守喜正是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到了三十岁才有了第一个孩子。按照老人们的说法,到孙子那一辈正好跟人家差一代人。守喜这一代人,正面临着计生工作的风云变幻。很多头一胎是女儿的家庭在女儿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做足了准备,他们知道接下来即将上演——逃亡之路,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几千年积淀下来重男轻女的思想,并成一条线——无论如何得要个男孩。很多没有躲好的母亲被“计生队”抓住送到镇上流了产。回来的时候,房屋也被在“猫鼠斗”的过程中坍塌了。如果从这里算的话我们的锦程是幸运的,在东躲西藏中生下了女儿。在女儿落地的那一瞬间,一年的压力、苦闷都随着女儿的哭声消散在空气中。

生活正是这样,社会的每次大的变革都会创造或者失去一些东西,这是哲学家或者社会学家去研究的事情,作为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高度,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得与失。

在对社会的懵懂认识和对人生的思考中,锦程被揪着送到了一间病房。病房里挤满了人,里边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锦程被门口的人推着后背硬塞进屋子。肉与肉的碰撞中产生了一种反作用力。锦程死死地贴在门上,双腿像是陷入了深深的泥潭,动弹不得。一间房里约莫挤着有四五十人,年龄不差上下,二三十岁。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焦虑的神情。呆滞的眼睛瞪着咯咯吱吱响的门,她们知道,门开了,她们当中的一个将要被带到对面的屋里划开肚皮。

“求求恁了,让俺再生一个,俺还冇个小子嘞,不能绝了后呀”门外传来男人的祈求声。

看门男人无动于衷,似乎看惯了在外等待的这些男人们的伎俩。屋内,女人似乎听到了男人的求情声,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哭泣的是个挺着大肚子的中年妇女,看样子应该有四十岁,这个年龄应该有几个孩子了,只是少个“棒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同情别人,他们都一样的命运。

赵锦程从病房出来已经下午三四点,脸色苍白,浑身被汗水浸透,麻药劲儿早已经过去,她感到天旋地转。从出病房门的那一刻起,她的心就凉透了,从门口拥挤的男人们找寻不到他的身影。算了,也许他太忙了,锦程心想。她从挤在门前等待自己女人出来的男人中间挤出一条路。她捂着肚子一步挨着一步跨上自行车,想要去蹬,腿怎么也够不着脚蹬,她慢慢地将自行车倾斜,将腿放下来,又将脚蹬推到最高处,咬着牙往前一用劲儿,车子歪歪扭扭动起来。两条腿好像和那个刚刚缝合的刀口连接着,每一脚踩下去伤口都像是要裂开。一路上,汗水淋湿了整个车子。

捎信的人回来说,守喜在那忙呢,这点小手术,用不着兴师动众。她知道,这应该是守喜的话音儿,捎信人才不会在这里嚼舌头嘞,如果自己发脾气,只会让人瞧笑话,锦程听后没有接话,和捎信人闲聊了几句,直到捎信人出来屋子,锦程才支着床躺下来。这边的人指望不上,老赵和媳妇跟着锦程跑到西头儿照顾女儿几天,老赵负责照管孩子,媳妇负责照顾锦程。

闲不住的锦程总想起来干点活,两个孩子还需要照顾呢,再说自己实在不愿意麻烦二位老人,自己这的房子也不宽裕,爹还得天天跑来跑去,没过几天,锦程就说自己好了,催促爹娘回家了。

老赵离开后,锦程就开始忙碌起来。给孩子换了换衣服,洗了洗头发。把孩子安排好,紧接着来到厨房插(做)点猪食,那头猪可得喂好了,这是个不少的零花钱嘞。锅里炖着猪食,她拐回到屋,儿子正坐在床上,小手捏着一小块干馍蛋儿喂女儿。看到这一幕,锦程眼泪模糊,疼痛时没有掉一滴眼泪,现在却……。她抹了一把眼泪来到床边接过儿子手中的干馍蛋儿说“来,妈妈喂”。

女儿一直哭泣,锦程没有力气把女儿抱起来,自己侧躺在床上哄着女儿。从早上起床后,身上的汗就没有停止往下淌,刚才是热汗,现在成了冷汗,汗一出,忍不住地打了冷颤。听到窗外猪圈里传来猪的哼哼声,锦程才想起来猪还没有喂,她一只手按着床板,挣扎着想坐起来,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她看着对面肚子玩耍的儿子,犹豫地说:“小徽,你去去帮妈妈喂喂猪吧”“好”儿子稚气地回答道。“你不要管炉子里的柴火,先用瓢舀出来再倒进盆子里,弄半盆子就行了,多了你搬不动”儿子已经滑下床蹲下身子去穿鞋子。她有点不放心又叮嘱道:“不要碰柴火,舀半盆子就行”。儿子小跑着说:“着了——妈”。看着儿子的背影,鼻子感到强烈的酸楚。

厨房内,王文徽已经拿起来水瓢,他站在炉灶旁,努力地伸着胳膊去舀,锅太深了,几次尝试,瓢里还是什么也没有舀到,他爬到了灶台,蹲在锅旁边才勉强够着,他边舀边扭头看看盆子,他记得妈妈给他说过,要半盆。盆子里差不多的时候,他滑下锅台,双手端起盆子,晃晃悠悠地走向猪圈。他走得很慢,生怕盆子里的猪食流出来。一趟,两趟,三趟,他在锅台上爬上爬下。终于快完了,他用尽全力把最后一勺猪食舀了出来倒进盆子,猪圈比儿子高一头,他站在木凳子上往石槽里倒。脚一滑,手里没有抓稳,盆子扔进了石槽里。

听见“砰”的一声响,锦程喊儿子的名字,没人回答,锦程又叫了一声,锦程有点担心,她想挣扎坐起来趴在窗户上看看情况,此时浑身一阵冷,一阵热,使不上一点力气。不一会儿子抹着眼泪进了屋。锦程连忙心疼地问:“咋了,徽?”王文徽不回答,只是低声哭泣着,架起胳膊揉着眼。锦程努力地欠了欠身子,伸出一只手,把儿子拢了过来,安慰儿子:“不哭了,跟妈妈说说,咋了?”“盆——盆子——盆子掉——掉猪圈里了”儿子断断续续地说。原来是这样,锦程心放进肚子,抚摸着儿子的头安慰着他“没事,乖,盆子掉进去,等妈妈肚子不疼了再去捞出来”。说完,眼泪和着汗水滴在床上,落在心里。

傍晚,久等的人还没有来,锦程忍着疼痛爬起来,给两个娃娃打了点白面糊。从咸菜缸里捞出一个咸萝卜,本想切成细丝,提起刀怎么也按不下去,咬着牙才勉强切成拇指粗细的条条。此时,浑身湿透,时不时打个冷战。到底是热还是冷,她自己也说不清楚。总感觉耳边嗡嗡响,她以为耳朵里进了东西,拍了拍耳朵也没有倒出一点东西。她感到口渴,嗓子眼里像着了一把火,烟和火配合着熏干了整个食道和口腔,似乎能听到口腔细胞开裂的声响。对她来说,喝水这么简单的动作简直成了奢侈,她瘫在床上动弹不得。她又不忍心让儿子去倒水,毕竟孩子太小,万一烫着了怎么办呢?她挣扎着,用尽全身力气爬了起来,双脚踩着地的时候,她感觉地软软乎乎,似乎大地在飘荡,像是站在湖中的小船之上。她扶着桌子,勉强撑起来身体挪到了厨屋。热水是不可能,她努力的提了提暖瓶,怎么也用不上劲儿,索性从水缸里舀了一碗凉水灌倒肚子里。

喝完水,她倚着墙向西望去,她多么希望丈夫从那个拐角处骑着车子冲过来。夜已经深了,天上没有一颗星星,院子南边是一望无际的漆黑田地,田地里穿梭的那条小路也淹没在黑色的夜里,寻不见踪影。一阵风刮过,携起浮尘杨在空中。锦程失望地叹了一口气,扶着墙挪到了床上。

迷迷糊糊,她睡着了。她隐隐约约感觉到,刀口处有一股热流挤了出来。她掀开衣服,白色的纱布已经染红。纱布下方的血早已凝结成红黑色的血痂,新鲜的血液又盖住了血痂。在这红色的血液里夹杂着黄色的痕迹,“坏了,化脓了”锦程心想。前半夜是冷,她捂上了被子,现在身上又是一阵阵热。她摸了摸滚烫的额头,心情更是烦躁,“天什么时候才亮啊,哎”。她等待着天亮,咋着也得去看看了,不能再拖,她扭过头看着两个熟睡中的孩子想。

她倚着墙望着窗外,她等待着窗外的闪起亮光。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漫长的夜晚,她感觉自己快要熬不住了,她努力地撑开那沉重的眼皮。咯咯咯咯——窗外响起了鸡叫声。按照往常时间,过半个小时左右天就该亮了呢。总算熬到天亮,她挪一下腿,可是那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搬不动,胳膊抬起来也费劲儿,她感到刀口上下将身体分成两节,怎么都不听使唤了呢。这怎么去诊所呢?本来想抱着女儿,拉着儿子自己走过去,现在看来已经不可能,她又陷入深沉的无助中。

“妈妈,你咋不睡觉?”儿子稚嫩的声音打断了她思虑。

她低下头,想去抚摸一下儿子的头,手怎么够不着。“妈妈肚子疼,你睡吧”

“那你怎么不去看医生?”儿子一咕噜爬起来偎依在锦程身旁说。

“妈妈动不了”锦程无奈的说。

“那就让医生来呀”儿子抬起头看着锦程说。

是呀,儿子说的有道理嘞,村东头的医生是自己本家亲戚,应该能叫过来。可是,谁去叫人家呢,她心里犯了嘀咕。

“徽徽,你着(知道)路儿吗?”锦程问。

“着(知道)了,顺着咱这个胡同往大街上走,再一直走就到了”儿子坚定地说。“是俺吃糖丸的那个舅舅家吗?”

“嗯”

没等锦程说话,儿子就站起来准备要出去,锦程赶忙叫住儿子说:“现在还早呢,在等一会吧”

窗外了天刚刚亮了点,地面稍微清楚些,儿子就迫不及待地从床上滑下去准备出发。锦程倚着墙,她无力地看着儿子在屋子里忙碌着。没多久,头上戴着丈夫部队带回来的军帽,手里拿着木头枪的儿子站在了锦程面前。“士兵准备完毕,请指示!”他举起稚嫩的小手行了一个军礼。锦程知道,这是“士兵”在等待命令,一旦她发出指令,她的儿子将冲出院子,去奔赴“前线”。她看着她,眼里的泪水已经禁不住掉了下来,儿子的手还没有放下去,她努力地控制着自己情绪,尽量不让自己哭出来,一个优秀的“司令员”怎么能在“士兵”面前哭泣呢,她面前举起右手还了一个军礼。儿子这才放下右手,提着正步出门去了。身后的锦程已泣不成声,从她记事儿开始,这是她唯一能记住的哭泣。

小徽带着“使命”向前走去。这条路走过几次,但这次有与众不同,他要冲破“包围圈”去营救自己的妈妈。他踢着正步前进,向南走到大街中央时一个漂亮的左转,两只小手在胸前左右晃动着,大街上的人还不算多,个别起得早的家庭蹲在门口吃早饭人被这个带着军帽的小家伙吸引住了,“这是谁家的孩儿嘞,这腿踢嘞”几乎看到的人都有同样的疑问。他还不知道,自己成为了街上的一道风景。沿着东西向的土路一直往东走,差不多要走到路的尽头,他看到路的南侧墙上有一块赤红染料浸染成的十字。就是这了,他推开门,屋里的人都在忙碌着,一声拿着针管正在给趴在母亲腿上的小朋友屁股上打针,王文徽皱着眉看着那针头儿扎进屁股,紧接着一阵哭声传来。等针头拔出来时,王文徽才蹭了过去,给医生行了一个大大的军礼。“哟,这是?”“哦,咋了,小徽,咋你自己来啦?”医生蹲下来才看到大盖帽下边的孩子的脸。

“俺妈妈生病了,发烧,还有……”他有点紧张,走了一路,他有点记不住了妈妈到底哪里不舒服了。他躲着小脚重复着“还有……还有……”几乎要哭出来。医生安慰道“别哭,一会跟你去看看”医生猜到肯定是男孩母亲生病了,不能动才让他出来的。

简单收拾了一下,医生扛着药箱抱着小徽向他家走去。

经过初步诊断,全忠给锦程打了退烧针,又开了点药。全忠说:“发烧不是个啥事儿,关键是你这刀口溃脓,这个比较麻烦,本来结扎就是个手术,身边冇个人可不行呀,可不能再动了”

“俺着了,给他捎过信了,今儿个就到”锦程说。

“中,一会让他去我那拿消炎药,伤口给你处理一下,但是抗发炎的药还得吃点”全忠边收拾药箱边叮嘱锦程。

锦程一一答应,她内心里清楚,这信儿估计还得白捎,这得咋办呢,她自己也没有个主意,只能靠自己,少动弹吧。一顿饭做一天的,丢在锅里,儿子热热就能吃嘞。她在内心里盘算着。

扛着药箱的全忠又退回来说:“以后可不敢让孩子一人瞎跑了,听说邻村有人偷小孩儿”说完,扛着药箱离开了。

打了一针后,锦程出了一身汗,身上轻松多了,肚子上的刀口还是那么疼,她挪了挪,下半身几乎失去了知觉。无论什么感受,她知道自己必须起来,孩子还小,吃咸菜白馍可不行,再这样下去,儿子再生病了日子更不好过。她用手撑起来,上身的移动带动了刀口,似乎能听到刀口撕裂的声音,几次尝试,她才坐了起来,扶着墙做做了点糊涂。等把碗盛好放在桌子上,她几乎就要虚脱,脸色苍白,没有半点血色,双腿抖成筛子。她咬着牙,扶着墙坐回到床上。肚子上一阵火热,血顺着纱布流了出来。

吃完饭,她叮嘱儿子不要出院子,小徽一个人在院子里和小鸡做起了游戏。每过一会,锦程都叫儿子一声,确保他还安全。

正如盼天亮一样,此时锦程又盼着天黑,天赶紧黑吧,这样自己又熬过了一天,只有到了晚上才能休息一会儿。自从上次捎信儿让丈夫回家陪她做手术,至今没有回来,她已经没有任何奢求。现在她只有要求自己坚强。所有的打算还是一个人承担。

等晚上做好了饭,突然传来一阵铃声。“妈,俺爸回来啦”儿子突然喊道。锦程内心里泛起一层涟漪。她轻轻地舒了一口气,身上也觉得轻松点,总算有人能搭把手了。

守喜支好车子,没有理会迎接他的儿子,一头扎进厨房。“咋了,你这不是能动呀,又是打电话又是捎信儿嘞,恁着急干啥?”守喜质问道。

锦程听到这样的质问,她感到身上的骨头瞬间被剥离出来,一张皮瞬间倒塌。她伸手按住灶台。她告诉自己要坚强,不能倒下去。她日夜期盼的亲人跑过来冲着她就是一脚,恰好踹在了心窝窝上。她没有扭头,也没有回答,现在她不能说,也不能动,她感觉到一旦自己有任何地点动静,马上就要倒下。坚强的心告诉自己不能以自己的软弱去博得同情。伤心吗,谈不上,她没有抱过希望,此时此刻,她只是觉得肚子上一阵阵疼痛,纱布里热流涌动。

许久,她等到内心里的波澜平息后扶着墙回到东屋。看着媳妇一瘸一拐的模样,守喜才发现自己错误了。这时,儿子跑过来,守喜将儿子抱在怀里,用胡茬子扎他的小脸。

“爸爸,我咋冇胡子”儿子摸着自己的小脸问。

“再长长就有了”守喜回答道。

“长多大呢,像爸爸一样大?”儿子追问道。

“爸爸,今儿别人说我是英雄,你说我是英雄不?”儿子神气地说。

“为啥说你是英雄呀?”守喜摸着儿子稚嫩的脸庞问。

他断断续续地将早上发生的事情给爸爸讲了一遍。最后又问到:“爸爸,俺救了妈妈,不是英雄吗?”儿子瞪着眼睛等待父亲的回答。

“是,当然是!”守喜边回答边看着躺在床上的媳妇。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守喜觉得怪不好意思,他走到床边问“那啥,好点冇?”

锦程没有扭头,哄着女儿小声说:“咱老刘哥让去他那拿点消炎药”

“中,我去拿”

“爸爸,俺也去”儿子也拽着守喜不撒手。守喜拨开儿子的手,甩腿蹬上自行车消失在黑夜里。

从家骑着车子出来的守喜有点像逃离,他意识到自己的不恰当的言语,但是他又不想道歉,正想找个机会出去躲避一下。

从医生那回来,他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仅仅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行了吗,显然不行,他没有料到媳妇一个人在家所付出的一切。现在,他感到内疚,车子快到胡同口时,他跳下车,他需要慢下来,去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耳边又想起了老刘哥的话:“要不是你儿子,恁媳妇得出大事,有句话我冇给恁媳妇说,邻村儿有个媳妇溃脓并发炎症去世了”。医生的话像小鞭子揪在身上,他有点不敢回那个家,害怕看到媳妇假装坚强的模样。

来到门口,他做了一个决定,明天再给队里打个电话,他要请几天假,他决定,留下来为这个家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