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拜年风俗
年夜里的饺子,是素馅的,不能做成肉馅的,“肉”在我们的土语里有“慢”的意思,若做成肉馅的在新的一年什么都会变“慢”,挣钱慢、学习进步慢等等,这也规矩。我估计,这是因为那时候比较穷,吃不起肉,才逐渐形成的风俗和说法。饺子出锅,洗手,点上蜡烛和黄香,放鞭炮,把饺子先盛一碗放到堂屋的大桌子上,意思是先让老天爷吃。然后按照辈分盛碗,先是父母的、其次是家里男人的、女人的,最后是小孩子们的。如果分了家,像樊小义家那样的,樊爱民要把两碗饺子亲自送到樊老爷子和樊老太太手里,以谢父母养育之恩。之后,家里的男人们还要进行祷告,许下新年的愿望。然后在院子里、所有门的两侧、所有房间、厕所里,甚至是牛棚、麦囤都要上香、烧纸并祈求平安、万事大吉。
所有的程序都走完了,才开始吃饭。吃饭也不能说是吃饭,叫做喝汤。这具体是什么规矩,我也不太明白。吃完饭,放上三只炮,我们当地称之为“关门炮”,然后关门睡觉。但是睡觉的时候,所有房间的蜡烛是不能熄灭的,代表来年红红火火、前景光明。大约是我们要拾炮的时候,大人们就要起床了,再放三只“开门炮”之后才打开门。其实那个时候,很多家庭都没有院子的大门,放这炮也就一种风俗而已。
吃过饺子的大人们开始准备上坟,也是一个家族的男人一起去,也有一些男孩,这次除了黄纸、冥币之外,还要带上饺子、肉头,条件稍微好一些的还要带上鞭炮,后来也有带烟花的。他们这次是去给先辈们拜年,所有人站成几排,燃烧黄纸和冥币,下跪磕头,把带的饺子和肉头都掰掉一点,放到坟上,起身,作揖,平身,流程完毕。无论天气有多冷,无论是下霜还是下雪,都会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樊爱民把樊小义这些小辈们带到一处土坟前,说:“这是你们的叔,快给他拜年”然后感叹道,“要是活到现在,大学也该毕业了!”樊小义的父辈与樊爱军是同辈,是不能下跪的,都是由樊小义这一辈下跪,樊小义诚诚恳恳地跪在地上,喊一声“三叔”。男人们上坟回来,在进大门之前还要在大门两侧各烧一些纸,而篮子也不能空。这些都是传统。
而此时天渐渐亮,女人们也都起床了。对于小孩来说,兴奋的时刻又要来了。
家族里的男人们、女人们、同辈份的男人们、同辈份的女人开始走村串户给长辈去拜年,按照规矩是要先给自己家族里的长辈们拜年。就像樊小义,在他的父母的带领下去给樊老爷子和樊老太太拜年,所谓的拜年,就是到长辈家里道声“新年好,俺给您拜年了”,有时要下跪磕头。然后再去给同村的其他长辈去拜年,这时候就不需要下跪了,问候一下就可以了。长辈们都很高兴,给大人们让烟,给小孩子们拿一些吃的,爆米花、瓜子、花生或糖果,我们对爆米花没什么兴趣,只对瓜子、花生、糖果有兴趣,我们衣服的口袋都很大,这特意为拿这些零食准备的,走了半个村子,口袋都快装满了,然后只装糖果。用樊小义的话说,糖果甜还耐吃!也有像樊鹏程、张大成那样的,装满之后,迅速跑回家清空口袋,再接着装。他们说:“你们没有我的多,我的可以吃到开学了。”那种自豪、自负与嚣张不亚于樊小义当初得奖状的时候。
拜年完毕,村里管事的人站在大街上喊:烧纸了、烧纸了,拜神了、拜神了。村里的男人们都带着黄纸走了出来,把黄纸交给管事的人,然后一起走向村头的龙王庙,管事的点纸,下跪,祈求全村男女老幼平平安安,年景风调雨顺,其他人跟着下跪,叩头三次,起身,作揖,平身,祭祀完毕。
这时候,有的开始走亲戚了,大年初一是走干亲戚。那个时候,干亲戚特别多,按照大人们的说法,如果家里只有一个男孩是必须要找一个干爹的,否则不好养活。所以那个时候,干亲戚很流行。就像樊小义的父亲樊爱民竟然收了八个干儿子,樊爱民说:“没办法呀,他们非要认这门亲。”这一年樊小义家里连过年都凑合,干儿子来的时候,炒了几个素菜,一人给了一毛压岁钱。第二年的时候,八家干儿子只来了一个,其他七家都断亲了。这是后话。
大年初二,做生意的人就开工了,像杨军华家,上香、放鞭炮,祈祷生意兴隆。初五,传说石头过生日,上香、烧纸;初九,老天爷过生日,上香、烧纸、放炮;正月十五,上香、烧纸、放炮、放烟花。虽然长辈们说,不出正月还算过年。但是,对我们来说,过年已经结束了。因为,正月十六要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