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呼吸科疾病

第一节 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肺 炎
(一)疾病概述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实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病因】
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和(或)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御系统损害,即可发生肺炎。
1.细菌性肺炎
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等。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如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肺真菌病
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肺孢子菌等。
4.病毒性肺炎
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如立克次体、弓形虫、寄生虫等。
6.理化因素所致肺炎
如放射性损伤引起的放射性肺炎,胃酸吸入引起的化学性肺炎等。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病变范围大者可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大多数患者有发热。
【治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针对病原体治疗。前者主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后者根据呼吸道或肺组织标本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护理要点】
1.监测患者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做好记录,便于观察热型,有助于明确诊断。重症肺炎不一定有高热,应重点观察儿童、老年人、久病体弱者的病情变化。
2.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气味和量,协助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
3.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及正确的胸部叩击方法。
4.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增加食欲;患者出汗时,及时协助擦干皮肤,更换被服,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并注意保暖。
(二)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
发热的患者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鼓励患者每隔1小时进行一次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卧床患者应注意翻身,每隔4小时为患者叩背排痰1次。
2.饮食指导
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鱼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伴有发热者多饮水,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也有利于细菌毒素的排泄及降低体温;少食辛辣油腻食物。
3.用药指导
(1)抗生素类药物:
明确药物的服用方法,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短暂性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故服药后如出现红疹、痒感或哮喘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通知医师。
(2)止咳祛痰类药物:
咳嗽剧烈且痰液不多的患者可应用止咳药,但不可过量,应遵医嘱服药。服用化痰药物的同时,要进行有效咳嗽排痰。
4.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
患者尽可能采取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地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5.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胸部叩击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叩击者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震动气道,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120~180次,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
【出院健康教育】
1.恢复期适当活动,增加休息时间,坚持深呼吸锻炼至少要持续4~6周,可以减少肺不张的发生;避免呼吸道刺激,如吸烟、灰尘、化学飞沫等;尽可能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或接触已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2.遵医嘱按时服药,遵照药物说明书正确服用药物。大多数抗生素饭后服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宜空腹服用。
3.心理指导 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易反复发生肺炎,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说出内心感受,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4.康复指导
(1)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耐寒锻炼,增强抵抗力。避免淋雨、受寒、醉酒、过劳等诱因。
(2)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肝炎、糖尿病和口腔疾病等,预防大叶性肺炎。
(3)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时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冷空气直吹或对流。必要时,可遵医嘱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5.复诊指导 出院后半个月门诊复诊,有发热、咳嗽、咳痰时,及时就诊。
二、肺脓肿
(一)疾病概述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肺实质坏死的肺部化脓性感染。
【病因】
常为上呼吸道、口腔的部临近器官化脓性病变波及肺,也可引起肺脓肿。病原体包括需氧、厌氧和兼性厌氧菌。
根据感染途径,肺脓肿可分为以下类型:
1.吸入性肺脓肿
病原体经口、鼻、咽腔吸入致病。此外,还可由鼻窦炎、牙槽脓肿等脓性分泌物被吸入致病。病原体多为厌氧菌。
2.继发性肺脓肿
某些细菌性肺炎以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等继发感染,导致继发性肺脓肿。
3.血源性肺脓肿
因定植菌,皮肤外伤感染、疖、痈、中耳炎或骨髓炎等所致的菌血症,菌栓经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炎症和坏死而形成肺脓肿。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常见。
【临床表现】
急性肺脓肿起病急骤,患者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脓痰;炎症波及局部胸膜可引起胸痛;病变范围较大,可出现气急。此外,还有精神不振、乏力、食欲减退。慢性肺脓肿患者除咳嗽、咳脓痰、反复发热和咯血外,还有贫血、消瘦等慢性消耗症状;血源性肺脓肿多先有原发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热等全身脓毒血症的症状。
【治疗原则】
肺脓肿的治疗原则是抗生素治疗和脓液引流。
【护理要点】
1.高热患者卧床休息,寒战时注意保暖;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及时排除痰液腥臭气味;做好口腔护理,清除口臭。
2.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经常活动和变换体位,以利于痰液排出。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气味以及静止后是否分层。准确记录24小时痰液排出量。
3.当发现血痰时,及时报告医师;咯血量大时,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警惕大咯血或窒息的发生。
4.体位引流有利于大量脓痰排出体外。对脓痰较多且体质虚弱的患者,应进行监护,必要时,应用负压吸引器经口或支气管镜吸痰。
(二)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
高热、中毒症状明显者,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9℃应物理降温。保持房间空气清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开窗时避免受凉。咳出的痰液用带盖的有色容器收集,及时倾倒、清洗容器;每日早晚刷牙,咳痰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减少对个体的不良刺激。
2.饮食指导
患者应增加营养,特别是慢性肺脓肿有消瘦、贫血等表现的患者,营养补充更为重要。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豆类、水果、蛋类、瘦肉。尽量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葱、蒜、韭菜、辣椒、姜等。
3.用药指导
抗生素治疗需时间较长,为防止病情反复,应遵从治疗计划。结合血培养及细菌药敏实验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治疗应持续8~12周,直至X线胸片显示空洞和炎症消失,或仅留少量稳定的残留纤维化。
4.体位引流指导
(1)引流体位:
引流体位的选择取决于分泌物潴留的部位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原则上抬高患部位置,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如病变在下叶或中叶,取头低足高健侧卧位;如病变在上叶,则采取坐位或其他适当姿势,以利引流。头外伤、胸部创伤、咯血、严重心血管疾病和病情不稳定者,不宜采取头低位进行引流。
(2)引流时间:
根据病变部位、病情和患者状况,每日引流1~3次,每次15~20分钟。一般于饭前1小时或饭后1~3小时进行。
(3)引流观察:
引流时,应有护士或家属协助,观察患者有无出汗、脉搏细弱、头晕、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如果患者心率超过120次/分,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眩晕或发绀,应立即停止引流并通知医师。
(4)引流后护理:
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弃掉污物。给予清水或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护士会观察记录咳痰的性质、量和颜色,听诊肺部呼吸音的变化并评价引流效果。
【出院健康教育】
1.患者应彻底治疗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灶,如龋齿、化脓性扁桃体炎、鼻窦炎、牙周溢脓等,以防病灶分泌物吸入肺内,诱发感染。重视口腔清洁,经常漱口,多饮水,预防口腔炎。积极治疗皮肤外伤感染、疖、痈等化脓性病灶,不挤压疖、痈,防止血源性肺脓肿的发生。
2.遵医嘱用药 患者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后大多可痊愈,但抗生素治疗时间短,治疗不彻底,就容易复发。所以,必须遵从治疗计划,不要擅自停药。
3.心理指导 肺脓肿患者咳痰量大,常有厌氧菌感染,痰有臭味,对个体产生不良刺激,导致患者焦虑、忧郁。对此,医护及家人要给予患者极大地体贴和关心。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过程,配合方法。指导患者心理放松、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4.康复指导 肺脓肿治疗时间长,必须使患者认识到延误治疗或不坚持治疗将导致慢性肺脓肿的后果。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增加机体免疫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过于劳累,不吸烟,不酗酒。
5.复诊指导 出院后半个月门诊复诊。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咯血、呼吸困难等应警惕大咯血、窒息的发生,要立即就诊。

(张华 魏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