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 言
不可逆电穿孔是一种新的微创消融技术,近年来正在逐渐走向临床应用。
目前,各种消融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在我国日益受到医生和肿瘤患者的关注和欢迎。然而,目前的各种消融存在着一些固有缺点,引起了一些并发症,例如神经血管损伤、胆管、胰管、输尿管、气管的损伤等。不可逆电穿孔技术是通过高压电脉冲造成细胞膜不可逆穿孔而使细胞凋亡,由于上述结构,除细胞成分外,还含有较多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因此消融过程中损伤甚微。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具有消融精确、不易损伤神经和血管结构、无热池效应等优点,给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曙光。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 1~4章)介绍了不可逆电穿孔的原理和临床注意事项,有利于读者了解其使用;并介绍了不可逆电穿孔技术以后发展的方向和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各论( 5~15章)为目前国内外报道的使用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的脏器或组织,主要有肝、肺、乳腺、胰腺、脑、肠道、狭窄的血管等,从电流参数、影像学、病理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囊括细胞层次、动物实验层次和临床研究层次,介绍了应用中的其他消融手段不具有的一些优势。
本书编写的原则是宁缺毋滥,不因为目前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较少就扩充篇幅,并做了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来验证本书所引用文献的结果和结论,以保证本书的质量。本书在讲述不可逆电穿孔的应用时,融合了作者的肿瘤的建设性治疗模式这一理念,即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最大限度保护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最大限度保护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策略及方法选择上,尽可能通过无创或微创治疗联合其他综合治疗的模式避免大创和巨创。希望本书最后对读者有所裨益。
本书的成功完成,归功于各位作者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的辛勤努力和不懈付出,他们阅读了国内外绝大部分不可逆电穿孔技术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认识,反复修改。特别是黎升博士为本书做了很多工作,沈露俊博士、毛思月博士、董军博士、曾奇博士、董安楠硕士、王悦副教授、李旺主治医师、钟锐主管技师也为本书付出了相当多的休息时间。也特别感谢AngioDynamics公司提供了本书部分图片和资料以及阳光基金的支持。感谢香港中文大学余俊豪教授提供了部分实验图片。
影像导引下的微创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是21世纪肿瘤治疗的热点和发展趋势,该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推动着肿瘤治疗模式的转变,不断更新、充实着肿瘤治疗的指南。由于水平所限,本书失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赐教。本书适合肿瘤相关专业医师,特别是从事肿瘤消融的医师阅读,对从事介入工作的心脑血管医师和医学研究生亦有参考价值。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
吴沛宏
201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