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的应用原理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的设备介绍

(一)电脉冲发射电极
脉冲发射电极分单极针和双极针两种。单极针治疗时需要将2~6根19G电极同时置入病灶,可根据肿瘤形态和体积调整电极和数量,从而实现较好的适形性(图1-8)。双极针16G,治疗时将一根电极置入病灶即可。
图1-8 单极针消融范围模拟
单极针必须至少跟另一根针同时使用,最多可以同时使用6根单极针。暴露的电极尖端可以产生高回声,有利于超声监控。纳米刀的电极有2种长度: 15cm和25cm,电极只能一次性使用。单极针的尖端可调,从而可以调节消融的深度(沿电极杆方向的消融长度),可调节长度为0~40mm,每次调节5mm。
纳米刀的双极针表面有厘米刻度,消融时仅需一根消融针。电极尖端在超声下为高回声。该种电极有2种长度: 15cm和25cm。同样,双极针不可以重复使用。活性电极部分长度为2cm,其消融面积约为1. 5cm×3cm。另一方面是双极针的多针重叠消融,可能会遗漏部分病灶。
(二)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开机自检顺序(以纳米刀为例)
(三)脉冲发射及外设的心电同步设备
图1-9 心电同步器导联设置
在临床中应用与心电同步的脉冲发射技术,可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概率。该项技术可以精确地探测R波,使脉冲发射与患者心电同步。心电同步器是一个门控系统(图1-9),用于探测R波的上升峰,并发送信号给纳米刀系统,纳米刀系统在接收到信号50微秒后(此时心电周期处于绝对不应期)发射一个高电压脉冲。同步器的目的就是测出心电周期中的绝对不应期,以便及时发射脉冲。
使用时需要打开心电同步设备开关,确保BNC电缆插进纳米刀主机底部接口。如果心电同步设备导联没有插入机器右下方并连接患者,则显示无患者连接。在使用心电同步模式时,应先连接心电导联,这需要贴上五个导联电极,粘贴部位如下,然后选择心电图导联和观察波形,好的波形应该是高R波,低T波。
(四)麻醉
纳米刀发射的脉冲会刺激肌肉收缩,为了防止肌肉收缩及其引起的电极移位,在发射电脉冲时,必须保证肌肉完全松弛。在布针过程中,患者无需肌肉松弛。进行IRE治疗时,因为需要完全的神经肌肉阻断,患者必须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因此,在治疗前需要告知麻醉师和护士相关知识:如纳米刀的基本技术,脉冲发射期间的神经肌肉阻断,心电同步的脉冲发射,预计的电极放置和手术时间,注意监测患者心率以及潜在的并发症。
(五)电极的选择
消融计划就是利用机载软件估计消融体积、电极放置位置和数量。消融策略就是首先测量目标组织的大小,然后估计需要的电极数量,最后决定每根电极的摆放位置。
如果使用单极针,将电极平行插入非常重要,应该避免2根电极不平行。因为电极不平行会造成消融不均匀,增加病灶残留概率,并导致消融区与机器软件估计的区域不一致。当需要测量两电极之间的距离时,不平行置针会造成电极间距离的变化。发送的电压取决于电极间距,电压太高或者太低会导致高电流或者病灶残留。
为了确保电极平行放置,目前有无菌间隔器可用,间隔距离设定为1cm、1. 5cm、2cm 和2. 5cm。当电极放好之后,间隔器可以取下,继续用于其他电极。使用多根电极时可同时使用多个间隔器。最好将间隔器尽可能靠近靶组织,以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电极间的不平行。
开始的时候,推荐使用最大的电极间距,在导电性正常的组织中是2cm,在导电性更好的组织中是1. 5cm。如果电流小于25Amps,可以增加5mm的针尖距离。最佳的电极间距是1. 5~2cm。电极间距决定了所使用的电压,间距越远,就需要越高的电压或能量来消融电极之间和周围的区域。电极间距小于1. 5cm将产生一个非常小的消融体积,电极间距大于2cm将产生2个围绕电极的消融区,而保持针间距在1. 5cm和2cm之间将产生最大的消融体积。使用的默认电压为1500V/cm,系统最大输出电压3000V。
(六)测量靶组织
消融的第一步是测量靶组织的长度、宽度、深度,为了准确测量靶组织的体积,首先必须确定进针路径。深度与针尖暴露长度有关,长度和宽度必须垂直深度来测量。当利用CT引导时,取最大截面计算深度及宽度(图1-10)。对于CT引导的IRE,需要做冠状面的重建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有利于执行治疗计划。
(七)估计消融区体积
利用软件估计消融区体积(图1-11)以确定使用电极数量和位置。消融区体积估计基于这一假设:均质组织,电极平行,至少70个70微秒的脉冲。图1-12~1-15示消融范围的估计及退针技术,黄色代表靶区,蓝色代表消融边缘,一般是1cm,灰色代表估计的消融区域。
图1-10 断层影像下进针的深度和宽度
图1-11 消融体积的估计
图1-12 消融布针断面范围估计示意
图1-13 退针技术和叠加消融的示意图
图1-14 消融布针断面范围估计示意(续)
图1-15 消融电极及消融电压在特定消融范围的选择
(八)电极的配置和分布,图1-12可供参考
为了决定电极的暴露深度(或长度),我们首先要明确消融的范围,特别是消融深度的测量。一般我们选择暴露深度小于2. 5cm以降低电流的消耗(图1-16),如果仍不能满足消融深度(>3. 0cm),我们可以使用退针(后退)消融法(表1-2)。
图1-16 电极暴露长度的示意
表1-2 初始电极暴露深度以及退针技术
为了了解电极暴露部分的长度,需要先明确消融范围。如果病灶范围(深度)较大,可能需要退针技术来实现完全消融。
机载软件可以记录手术所用功率等各种参数(图1-17)及模拟IRE消融范围(图1-18),并能够导出。
有3种脉冲发送设置,默认的是心电同步设置,被推荐用于会阴以上区域。如果心电同步不可行,可使用90个脉冲的形式; 240个脉冲可用于腹股沟及以下区域。电极的选择包括电极选择界面,双极针,单极针( 2~6个电极),6个电极序列(改变电压的模式),单极针包括激活电极和标准电极。
图1-17 机载软件参数设置(以AngioDynamics公司的纳米刀为例)
图1-18 机载软件消融范围模拟(以AngioDynamics公司的纳米刀为例)
双极针16G,单针,产生的消融体积较小,图1-19是消融体积估计图,双极针在美国未推向市场。
图1-19 双极针消融范围模拟图
单极针
单极针可调节针尖暴露的长度,可联合使用多根电极消融不同形状和体积的靶组织(图1-20)。最简单的是双针模式,这也是各种多针模式(图1-20~1-22)的基础,双针模式的消融示意图如下(间距1. 5cm) :
四针模式适用于直径2cm左右的病灶。
五针模式适用于直径4cm的病灶,但是需要使用叠加消融技术,即截面梯形顶部2根针消融一次后应移至梯形底部对侧(图1-23)。
图1-20 单极针消融范围模拟图
图1-21 三针消融范围模拟图
图1-22 四针消融范围模拟图
图1-23 五针消融范围模拟图
六针模式(图1-24),包含10次两针重叠,适用于直径3. 5~4. 0cm病灶,无需使用重叠消融技术。但是此时经皮消融变得困难,因为要平行穿刺达到一定深度会受到一些组织的阻挡。六针模式的默认脉冲发射是30次,因为如果调高到90次,则中央电极发射了450次,难以避免热效应的产生。
图1-24 六针五边形消融范围模拟图
图1-25 六针长方形消融范围模拟图
六针模式(改变电压值,图1-25) :最后一种组合模式,电极间距分别为10mm和15mm,需要调节电压,常用于易导电组织。
激活电极和标准电极
纳米刀共有2种电极,激活电极和标准电极,每次手术需要1根激活电极和1~5根标准电极联用。激活电极把手为蓝色,标准电极把手为白色。两者的电极的接头不同,激活电极的接头连接处有芯片,连接机器后与之感应。芯片将识别每种电极,如果没有激活电极,系统将会阻止手术进行。
当电极与机器连接之后,有效作用时间为8小时,超过8小时则系统显示连接无效。即使在8小时内,如果一个电极连接了一台机器,那就不能连接另一个机器。一次手术可以同时使用几根激活电极,但不推荐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