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病治验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9岁儿童中风偏瘫

患者男性,9岁,学生,住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深圳市人。2006年5月8日10时40分初诊:
【主诉(其母代诉)】
左侧肢体瘫痪3小时。患者于昨天上午练跆拳道,下午外出游泳,继而侧身对着16℃空调风夜卧,今早7点起床左侧上下肢瘫痪,饮食正常,二便调,眠安。
【体格检查】
血压104/60mmHg,神志清楚,体形偏胖,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1次/分,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平软,无压痛。神经系统检查:语謇。唇舌轻度右㖞,左口角流涎。左眼闭合乏力,无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提睾反射、腹壁反射、膝反射减弱,左侧巴氏征阳性,右侧克氏征(Kerning征)、布氏征(Brudzinski征)、巴氏征(Babinski征)均为阴性。四肢肌容积正常,左侧上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0~1级,未见明显肌束震颤。右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全身各部位痛、温、触觉未发现异常。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
【实验室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凝血4项未见异常。
【其他检查】
头颅CT、颈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
外院MRI示:
右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影,考虑缺血性病变;左侧蝶窦炎。
外院脑电图:
右侧枕顶及后颞区为主见局限性2~3HZδ波及活动反复出现。
外院经颈多普勒:
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右侧为著)。
【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气虚寒凝血瘀)。西医诊断:儿童急性偏瘫。
【治疗】
补气活血通络为主。以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化裁,超大剂量用药。处方:黄芪80g,地龙60g,葛根20g,全蝎10g,白僵蚕10g,丹参20g,川芎20g,桃仁10g,当归10g,红花10g,川牛膝10g,田七10g,白芥子10g,制南星6g(以上药物均为中药颗粒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剂,用沸水200ml溶化,分2次温服。同时加强患侧上下肢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逐日复诊。
2006年5月10日二诊:
为明确诊断,5月8日患者到外院做进一步检查,未及时服药,当日外院予“胞二磷胆碱”、“山莨菪碱”、“弥可保”、“尼莫地平”等西药,以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神经功能活动,患者体征无改善,9日下午开始服中药。10日上午,其父来告,患者昨日服药2次,今早起床后左侧上下肢已能自如运动,语言较前清晰,左口角仍然流涎,舌脉同上。药既获效,基于外院用西药疗效不佳,决定单用中药治疗,守原方服之。
5月15日三诊:
患者连续服药5日,左侧肌力已恢复到Ⅴ级,唇㖞已正,语言清晰,伸舌自如。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考虑病属新瘥,为防反复,仍嘱患者继服上药5剂,以巩固疗效。
【按】
中风偏瘫一般以老龄人多见,儿童绝少发病,该患者属特发病例。余检索中外文献,未见9岁以下中风偏瘫病例报道。3年前余曾治愈一例7岁脑梗死患者,不同的是,彼患者有突发头痛、喷射状呕吐和头颅CT扫描发现梗死灶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无偏瘫等周围神经损害;本患者则以偏瘫、口㖞等周围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头颅CT扫描未发现梗死灶。但这两个案例都属“中风”范畴,提示中风偏瘫发病与年龄关系不大。换言之,任何年龄都有发病的可能,只要致病因素具备。
中医关于中风的致病因素,余既往的研究认为“除原发病因素之外,还可能与人们饮食不节,嗜啖肥甘,以及生活和工作节奏高度紧张、气候剧变(如暴冷、闷热、湿重等)有关。” [1]深圳“5·1”以来,连续一周恰恰天气闷热、潮湿,暴雨阵作。患者白天先练跆拳道,继而外出游泳,极易耗损气精,致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易为邪中;气虚血运无力,血流不畅致经脉瘀滞;夜晚低温露卧,犹严寒加身,致经脉凝涩,气血痹阻;加上素体肥胖,痰浊内生,壅遏脉道。湿、热、虚、寒、痰、瘀诸邪交加,中风焉不作乎?气虚复被寒凝是发病的诱因;经脉凝涩,血行不畅是致病的关键;肌肉经络失于濡养是病变的根本。至于西医病因病理与诊断,余曾从周围神经病变考虑“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然而,“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属急性感染者,一般病前2~4周有感染史;属慢性感染性脱髓鞘者,有慢性渐进性发病过程;且均有对称性四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末梢型感觉减退,运动障碍重于感觉障碍。“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表现为慢性进展的不对称的主要发生于肢体远端的乏力,大部分影响上肢;多数患者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GM 1神经节苷脂抗体;电生理显示持续的局灶运动神经传导阻滞。均与本病在发病特征和症候表现上有显著差异,院内外检查结论亦不支持上述疾病的诊断,故西医诊断基于病因尚不明了,姑且以“儿童急性偏瘫”名之。
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具有较强的优势,其疗效与病程密切相关。余早期以经验方补气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曾获较好疗效, [1]今患者核心病机为气虚寒凝血瘀,与补气通络汤证极为相符,故仍以该方化裁重剂投之,以冀奋力一击,使痹阻之经脉喷然而通。方中黄芪大补元气,可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保护神经细胞;地龙、葛根、全蝎、丹参、川芎、桃仁、当归、红花、川牛膝、田七、白僵蚕,活血祛瘀通络,有抗凝、促纤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且地龙、全蝎、白僵蚕皆属虫类,尚可入络搜剔痰瘀;白芥子、制南星温化流痰,与全蝎、白僵蚕合用,又具牵正散之功用。 [2]全方组合,补气以通瘀,开瘀以行气,涤痰以通络,可谓相得益彰。特需说明的是,之所以给该患儿超大剂量用药,一是本着病急用重剂,儿童亦适用;二是患儿各项检查已排除体内尤其颅内出血病变;三是余既往有治愈同类患儿病症之经验以资参考;四是充分考虑了用药安全性,黄芪、地龙、葛根、全蝎、白僵蚕补通而不峻猛,在南方常为餐桌菜肴,丹参、川芎、桃仁、当归、红花、川牛膝、田七活血祛瘀而非破血之品,制南星虽然有毒,而用量小,且逐日观察给药,中病即止,故方药虽然超出儿童通常用量,但仍然安全,且剂量效果大于剂量风险。当然,这也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积累,仅限于不得已时偶尔用之,一般情况下,仍应遵循常用剂量处方用药。
余之经验,中风偏瘫“发病24h内就诊者治愈率高,3天内就诊者仍有较好疗效,1周~1个月者次之,逾3个月者相对较差。发病后的功能锻炼对康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1]该患者之所以能够迅速康复,与其及时获得治疗与功能锻炼不无关系。
【参考文献】
[1]叶世龙,李贤华,莫华梅,等.补气通络汤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7):410~412.
[2]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现代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36,243,417,49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