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症状篇
第一章 发热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随测量部位不同而不同,通常腋温36~37℃,口温36.3~37.2℃,肛温36.5~37.7℃。正常人上午体温较低,下午略高,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每个孩子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孩子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
你需要了解的问题
(1)发热是怎么发生的?
发热是外来致热源如细菌毒素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产生内致热源,如IL-1,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体温调定点。通过促进肌肉和内脏增加产热,皮肤黏膜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使得体温升高。
(2)发热会有哪些不适?
孩子开始发热时,会感到乏力、肌肉酸痛、畏寒或寒战、以及头痛不适,有些婴幼儿可能会引起高热抽筋等。而体温下降时可有出汗多、皮肤潮湿等表现,但精神会明显好转。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热可有不同的伴随症状,比如肺炎引起发热可伴有胸痛,脑炎、脑膜炎引起的发热可伴有头痛,而水痘、麻疹、伤寒等疾病引起的发热可伴有皮疹等表现。
(3)发热一定有害吗?
高热对器官和组织造成损害,比如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还可能使大脑皮质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但发热不一定都不好,它也有有益的方面:①体温升高至高于很多病原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可以降低其生长速度,从而减少机体面对的病原体数量;②发烧引起的高温会使细菌和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③发烧加快体内化学反应速度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水平,加快对病原体的攻击从而缩短病程;④发烧会使患者感觉生病而休息,可促进机体恢复。
(4)发热一定是感染引起的吗?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急性发热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传染病),如果高热持续2周以上要考虑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
(5)发热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致吗?
发热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有些患儿在呼吸道感染时易发高热,但另一些孩子体温不一定很高,甚至不发热。医生更看重的是发热的持续时间以及伴发的症状,如体温很高,但体温下降后精神状态恢复很好,说明病情不重;如果体温持续3天以上,咳嗽明显加重或精神不佳,出现呕吐头痛等表现,需要注意病情恶化。
(6)什么是发热待查?
发热是一临床症状,而非临床疾病,有许多疾病均可伴有发热,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有些疾病诊断比较容易,而有些病因寻找则显得困难。发热待查,即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2周以上,虽经住院检查,仍不能明确的一部分病例。
常见误区解读
(1)发热就诊,为何没用抗生素治疗?
发热患儿,因发热常有明显不适,哭吵不安,家长急切希望尽快用药控制症状,希望通过使用抗生素,甚至静脉输液方法阻止发热。然而,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儿童发热大部分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没有特别针对呼吸道病毒的药物,只能对症处理,发热一般需要持续3~5天时间,体温大都能自然恢复正常。抗生素仅用于明确细菌感染的发热孩子,如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扁桃体化脓、尿路感染、脓血便等)提示细菌感染,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查一下血常规,如果显示细菌感染可以考虑使用。
(2)发热后,为何不马上用退热药物?
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部分孩子高热会引起高热抽搐,因而家长希望能尽早用退热药物,不让体温过高。确实,持续高热有害,会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大脑皮层损害甚至昏迷,特别是小儿高热惊厥害处多,需要积极处理。但很多中低程度的发热,如前所述,有一定益处,并不急于用药;而且过度用药可能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并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反而对康复不利。
另外,对于发热的处理,药物不是唯一选择,也不一定是最优选择。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冰敷、酒精等方法均可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也对病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3)做了这么多检查,这么大个医院,怎么连发热都看不好?
发热作为一病因复杂的临床症状,有时病因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疾病早期仅有发热,没有其他临床表现,检查没有确定的方向,医生不可能进行大量的检查来诊断疾病,必须按发热待查的规范进行诊治。发热待查是目前临床很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多方位、细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有着耗时长、检查繁琐、费用昂贵的特点,尽管如此,发热待查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需要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患者及医护的配合。
(王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