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兆伟治疗脾胃病经验撷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三、老年胃病病机探讨

慢性胃病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老年人多气血不足,脏气虚衰,其胃病在症状、病机上具有自身特点,和中、青年胃病相比有一定区别。因此,探讨总结老年胃病的病机特点对提高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一)病位在胃,涉及五脏
病在胃腑,毋用赘述。但在其病变过程中,常涉及五脏,互为影响,错综复杂。
1.脾失健运
胃为阳腑,脾为阴脏,两者同居中焦,共主纳化,且升降相因,燥湿相宜,互为表里。胃腑一病,受纳失司,和降有碍,必将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脾气虚弱,运化不健,升清不能,也会导致胃失和降,从而出现气机升降失常郁滞中焦的病理变化。临床除表现胃脘疼痛外,还常见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干稀不调、体倦乏力等脾失健运的症状,日久气血生化不足,或脾虚不能统血,尚可出现血虚、血瘀、出血之候。老年人多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当为老年胃病的主要病机。
2.肝郁不达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具有协助脾胃运化的作用。如《血证论》所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老年人多有性格变化,善思好疑,悒悒不乐,肝气易于郁滞。肝郁则疏泄失司,影响脾胃的运化和升降,促使胃病的发生和加重,而脾胃虚弱,中土壅滞。又易招致肝木横逆旁乘,彼此互相影响,加重病情。
3.肾元亏虚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存在精血不足,肾元亏虚的亚临床状态。由于“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之一点真阳蒸变”,“肾旺,则胃阴充足,胃阴充足则思食”。老年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暖土,或肾阴不足,不能滋充胃津,易出现脾阳虚衰,胃阴不足,运化失健,升降乖常的病理变化,且调治不易,成为老年胃病的又一个特点。况先天之精赖后天水谷滋充,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无以填补肾精,往往加重肾元亏虚的病理变化。此外,肾水不足,无以涵木,易致肝阳上亢,故老年胃病患者常兼见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等症。
4.肺失宣肃
《素问·五脏生成》指出:“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宣发、肃降,为主气之枢。老年人多肺气不足,宣肃失司,除表现本经的症状外,还常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和气机的升降,导致气血不调,升降失常,成为老年人发生胃病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脾胃既病,运化失健,酿痰生浊,上贮于肺,或气血不足,土不生金,又可加重肺失宣肃、主气不能的病理变化,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5.心气不足
心属火脏,脾为阴土,火能生土,故脾胃之运化亦赖心阳之温煦。高年之体,阴气自半,心气每多不足。心气不足,鼓动血脉无力,气血运行不畅则有碍于脾胃的升降,或心阳偏衰,不能温煦中州,致其运化无力,都可导致老年胃病的发生和加重。胃居心下,“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灵枢·经别》);脾主运化,“脾足太阴之脉……注心中”(《灵枢·经脉》)。脾胃一病,气机郁滞,心脉亦受影响,临床常表现心胃俱痛,心胃同病。
此外,胆胃相关,胆随胃降。如胃失和降,则胆汁易于逆胃,或胆有湿热结石,失于疏和清降,也易致胆火犯胃,所谓“邪在胆,逆在胃”而致患胃病,或胆胃同病。
(二)正虚为本,邪滞为标
老年胃病以正虚为本,在某些情况下常夹邪滞,错杂为病。因此,本虚标实是老年胃病的病机特点。
1.正虚为本
(1)气虚:
老年五脏之气皆衰,胃病则以中气不足为主。由于升降之机在于中气之健运,中气不足,升降失常,气机郁滞,故老年胃病常表现为胃脘疼痛,嗳气腹胀,甚则恶心呕吐。又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甚,老年胃病患者还常可见到畏寒怕冷,脘痛喜按,大便溏薄等气虚阳衰之候。另外,老年脏气虚衰,反应低下,胃脘症状常不太典型。
(2)阴虚:
老年胃阴不足者,多乏肾阴滋充,恢复不易。因胃主受纳磨谷,需阴液为之濡润,胃阴不足,功能自受影响,常表现为胃脘灼痛,嘈杂易饥,但不欲饮食,大硬干结难行。进一步的发展,可致虚火内炽,津枯血燥,酿生他变。
(3)血虚:
老年人脾胃虚衰,运化不健,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不足,或失血之后,恢复不良,或肾精不足,化精生血功能减弱,均可导致血虚。故老年胃病患者常伴见头晕眼花、心悸不宁、失眠多梦等血虚不荣之证。
2.邪滞为标
(1)气滞:
气机郁滞,不通则痛,为胃脘痛之基本病机。不同的是,老年胃病的气滞多是因虚而滞,且与脏腑功能减退有关,如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而滞;土壅木郁,肝失条达而滞;肺气不足,宣肃失司而滞;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而滞等。
(2)血瘀:
老年人气血不足,脉道不利,故血行不畅常贯彻其中。其形成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①病程较久,久病入络;②脏气衰微,鼓动无力,血行不畅;③气机郁滞,气不帅血,血着不行;④血去络损,瘀血停留;⑤阴血不足,脉涩不畅。而瘀血既成,反碍气机升降,常见疼痛如刺,部位固定,大便色黑,舌紫黯或有瘀斑等,治疗上较为棘手,也易致他变。
(3)湿阻:
湿阻之证,也常见于老年胃病患者。其形成也多与老年人脾胃虚弱有关。脾胃虚弱,运化失健,饮食易滞,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反酿为湿浊,郁久可从热化,或偏嗜辛辣煎炸之品,酿湿生热,形成湿热中阻证。又老年人肾元不足,气化无力,亦常为湿浊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气血违和,易生他变
老年胃病正虚邪滞,气血违和,湿瘀胶着,常易发生变证。
1.出血
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运行失调,出血变证尤为常见。盖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失所主,脉络不畅,血易外溢;肝失条达,疏泄失司,主藏血不能,溢于脉外;脾气虚弱,无力统摄血液,血不循经,均可出现吐血、便血之证,其中又以脾虚统血失司为主导因素。在病变过程中,如气郁日久化火,阴虚内热偏盛,也可灼伤胃络,迫血外出,导致出血。又老年胃病常夹瘀血,瘀血阻于胃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络损血溢,而血溢又易停滞成瘀,彼此互为因果,成为老年胃病反复出血的原因。
老年人脏气衰微,代偿能力低下,治疗反应较差,出血不易停止,故常出现气随血脱之危象,甚则一脱不复,阴竭阳亡,导致死亡。
2.癌变
老年人正气不足,免疫功能减退,气滞、血瘀、湿阻等病邪不易祛除,随着病程的延长,常致“膈塞闭绝,上下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发生癌变。如脏腑气机郁滞,升降失调,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凝聚成痰,血液不能正常运行而停滞为瘀,痰瘀搏结,阻于胃腑,日久成积,转为噎膈之证,所谓:“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素问·举痛论》)。“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丹溪心法·积聚痞块》)。又老年胃病常夹湿浊、湿热,日久形成顽痰,或久蕴化生湿毒,损伤气血,也可产生恶变。值得强调的是,这些病理变化,都是在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发生的,如脾虚不运,邪易滞胃腑;阴虚不濡,痰瘀易于停留。由于胃肾相关,老年人多有肾虚,而“关门枯槁,肾水不能上达”(高鼓峰《四明心法·膈证》),故老年胃病的恶变与肾虚亦有密切的关系,诚如《医贯》所云:“肾水既干,阳火偏盛,熬煎津液,三阳热结,则前后闭塞,下既不通,必反于上,直犯清道,上冲吸门咽喉,所以噎食不下也。”而恶变既成,更易耗伤正气,后期常形成气虚阳微,阴津枯槁之证,终致不治。
此外,老年胃病患者由于肾阳虚衰,釜底无火,脾阳虚馁,不能化谷,还可出现朝食暮吐等反胃见症。
总之,老年胃病以正虚为本,涉及五脏,常夹气滞、血瘀、湿阻为患,易出现出血、癌变等变证。治疗上应根据这些病机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