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
吴旭教授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首先受培于西医院,继则轮转省中医院各科,在中医内科工作数年,积累了丰富的各科临床经验,最后才长期工作于针灸科临床。吴旭教授临床与学术在继承了邱老的许多思想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努力,善于观察、探索和总结。所有这些都使他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表现得丰富多彩。
一、 重视针灸在“急症”中的运用
对于针灸,在继承的基础上,吴旭教授也认为应该走出去,拓宽她的治疗领域。他是这样想的,同时也立即付诸行动。他提出针灸在急症治疗中大有作为。
(一) 从历史看,中华民族的兴盛,中医针灸功不可没
针灸治病,应该说是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发现、发明、总结、提炼出来的,可以上溯至砭石刺病、火熨散寒。从有文字记载来看,要算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古代医学佚书《帛书》,其中就有先秦的《脉灸经》,说明早在上古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针灸术。《帛书》的“脉法”、“五十二病方”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先秦时期的医方专书。但是,真正作为理论依据和资料查证的要算是《黄帝内经》,其中有病名记载的约有200种以上。《灵枢经》就是一部针经,其中不少记载着针灸治疗急症范围的疾病。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代有发展,代有创新。她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她不仅造福于古人,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惠及今人,迄今还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保护健康的重要医疗保健方法。她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目前她正流传世界各国方兴未艾,对世界人民的健康,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二) 自我表率,率先独闯急诊室,针灸疗法大有作为
但是这样一个护佑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医学奇葩——中医针灸面临着阵地萎缩,针灸病种减少,针灸效益滑坡等问题。
吴旭教授他坐不住了,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能冲出这个困境的只有拼搏,只有苦斗!中医针灸的生命力还是在“临床疗效”,我们只有在“临床”,在“疗效”上向前辈索宝,认真发掘,细心发掘,苦心发掘,逼自己出苦功夫,要有“置死地而后生”的斗志和决心,这样才能看到光明的前途,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祖辈,这样才能体会到我们党和国家的良苦用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创出一个我们中华民族的人体科学新天地。
吴旭教授于1985年3月底经领导的批准,独自一人利用晚间5:30~12:30(有时甚至到深夜2:00)到本院急诊室开展急症针灸,同时开展针灸医疗器械系列的研制。进入阵地三个月后,陆续出有成果。
先后整理和总结临床资料,撰写论文十余篇,先后多次发表于《南京中医学院学报》、《中医急症通讯》等杂志,参加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中医急诊学术研讨会,多次荣获“优秀学术论文”。
总结了在中医院条件下开展急症针灸的经验。其中肯定了针灸急性痛证的疗效,以及在综合急救处理中首用针灸可以延缓病情、并为进一步的抢救措施争得宝贵时机的优越作用。
提出各科急诊医生应以首针灸、次中药(药末冲剂)、以西医西药抢救为后备或为后盾的模式;建议确立以院长为领导的中医急诊学术研究组负责急诊的中医方法的协调处理。
在急症针灸临床中摸索到一些急性痛证有效穴位和有效刺激法;总结出版《急症针灸学》,总结了急症针灸的经验。
(三) 急症针灸的治疗大法
结合自己的临床亲历,吴旭教授总结了针灸治疗急症十大法则(将另文专节介绍),对目前的临床,无论针灸还是相关各专科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