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淋巴系统是血管系统的第三组合,由毛细淋巴管、前收集淋巴管、收集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和淋巴结构成。淋巴系统不仅收集、输送组织的大分子代谢产物回流进入血液循环,而且淋巴结内的淋巴组织参与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该系统又是癌细胞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深入揭示其确切的内在结构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淋巴管壁无色透明,于组织切片中难以识别。与动、静脉系统不同,迄今淋巴系统的解剖学仍留有诸多费解之处,究其原因,皆与其透明脉管的微细结构有关。
目前,人体解剖学描述的淋巴系统均源于早期水银注射及染料注射等方法的研究成果,但因缺乏照相术和X线摄相术,结果仅能以图绘方式示意并记录,后者甚难就淋巴同位数扫描结果与临床现象二者间的关系作出确切解释,尤其是头面颈部位,更应作进一步地探索。
2005年,作者参与的研究团队首创新方法,成功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尸体淋巴系统研究,同时用X线片和数码照相术记录获取得全部研究资料,进而窥及“淋巴管的原始全貌”,并以此开创了淋巴系统研究的新途径。
本书全面介绍作者近年采用该创新方法对人体躯干的淋巴系统的研究成果,其中多数内容均为首次记录及展现。书中大量照片与X线相结合,并配以部分绘图示意,每能使读者详尽了解人体躯干淋巴系统的结构,包括浅、深部毛细淋巴管,前收集淋巴管,收集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和淋巴结等。此外,全书并就上述各结构的显微解剖形态、分布、行径以及淋巴管与淋巴结的连接等作了详细展现和描述;还对淋巴壶腹小体、淋巴管憩室、透明淋巴结和退化淋巴结等最新发现进行了详尽阐述。
本书的实验工作是在徐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感谢。同时,非常感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皇家墨尔本医院整形外科主任Professor G. I. Taylor AO的帮助。
本书涉及的部分内容、Drs H.Suami和S.Dhar等同仁曾荣获“2007国际头颈部外科年会特等奖”与“2007澳大利亚新西兰联邦医学科技特等奖”。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研究有所助益,并对肿瘤的临床诊断、分期与治疗有所贡献。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会存在缺点、甚至错误,望读者批评指正。
潘伟人
二〇一四年六月于江苏徐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