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常见问题解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

1 人脑由哪几部分组成?

人脑由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等部分组成。大脑的每一侧半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在大脑两侧裂深部还藏有岛盖和脑岛,每侧半球内都有一个腔,叫侧脑室,内部充满脑脊液。
小脑包括左右半球及中间的上、下蚓部,以上中下脚与脑干相连。
间脑位于大脑两半球之间,其外侧面与大脑两半球之内侧面相连,其间有深而窄的垂直正中裂隙,称为第三脑室。
脑干是由中脑、脑桥、延髓组成,它们相互连接,背后连接小脑,头端连接间脑,尾端连接脊髓。脑干与小脑之间有第四脑室。
人脑各部分在颅腔内,其与颅骨之间有三层隔膜:紧贴脑组织的膜叫软脑膜,再一层是蛛网膜,紧贴颅骨的是硬脑膜。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称为蛛网膜下腔,其间充满了脑脊液。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叫硬膜下间隙,硬膜下血肿就发生在这里。当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可进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2 人脑的主要血管有哪些?

人脑的重量为1400g左右,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它每分钟的血流量为700~1000ml,占全心输出量的20%,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5%,如果脑的血液供应减少,脑的功能就随之下降,甚至发生功能障碍。当血流量减少到临界水平时(约为正常水平的50%以下),脑细胞的功能仅能维持几分钟。所以,人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须依靠良好的血液供应来维持。而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有两对,一对是颈内动脉,组成颈内动脉系统;一对是椎动脉,组成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在颈部左右两侧各有一条粗大的动脉,我们用手就可以触到它的搏动,叫做颈总动脉。由颈总动脉分支通往颅内的一条动脉叫做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后,分出五大分支,即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它们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的血液,包括颞叶、顶叶和基底节区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两侧五个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基底动脉至中脑又分成两条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后2/5的血液,包括枕叶、颞叶的基底面及丘脑等。椎-基底动脉在小脑和脑桥的分支,供应小脑和脑桥的血液。两条大脑前动脉之间有前交通支连接起来,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有后交通支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当此环的某处血液障碍时,可互相调节供应。此外,颈内动脉通过眼动脉,还可以与面、上颌、颞浅等动脉吻合。椎动脉还有许多途径与大脑表面的动脉吻合,侧支循环非常丰富。因此,有时某一动脉发生阻塞时,可由侧支循环代偿,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

3 脑动脉的特点与脑血管疾病有何联系?

大脑的血管比人体其他部位的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和梗死,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它本身的解剖特点所引起的。
(1)脑动脉的管壁结构与人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不同。它的动脉壁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因此,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搏动影响脑功能。
(2)脑动脉不像其他部位的血管那样有静脉同行。脑静脉与颈静脉之间有静脉窦形成,它是颅内所特有的结构,这就构成了脑血管疾病症状表现比较复杂多样。
(3)脑动脉细、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所以它不易推动和排除随血液而来的栓子,故易发生脑栓塞。脑血管内膜厚、无搏动,又易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沉积,使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发生脑血栓形成。另外,因脑动脉壁较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破裂出血。如支配基底节、内囊部位的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豆纹动脉破裂,引起的脑出血约占55%,故人称“出血动脉”。

4 什么是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通常我们所讲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又有“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之称。正如祖国医学描述“中风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也”,好似被石子突然击中而扑倒一样。“卒中”也为突然中风之意。这些名词都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②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③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①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②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5 为什么说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

我国是个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国家,Sino-MONICA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为270/10万人,女性为161/10万人。卒中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45岁以下卒中发病率9.77%。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疾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约600万~700万。
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所不同的是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心血管疾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正在快速递增,且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这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此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亿以上,而脑血管疾病首次发病者约有2/3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即很多人由于缺乏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易患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人群数量不断扩大,未来20年我国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会逐年增加。因此,预计脑血管疾病近期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造成的危害也将日趋严重。

6 中风与脑血管疾病是一回事吗?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也有人称为“卒中”。我们都知道,脑血管疾病是现代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这三大疾病是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在我国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比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还要高,在北方某些地区甚至占死因的第一位。幸存者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伤残。脑血管本身包括有动脉和静脉,发病的方式、起病的速度快慢、患病年龄、严重程度和性质不一样,实际上脑血管疾病包含了一大组疾病。“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发生于老年人中急性起病的一类,又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种。由于起病急,西医又称“脑血管意外”。中医认为是由肝风内动所致。《金匮要略》中认为“风之为病,半身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吐涎津。”所以中风患者常出现昏迷、偏瘫、不能说话、甚至危及生命,故又称之为“卒中”。古代没有现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手段,不知道还有脑出血和脑梗死之分,把两者认为是同一个疾病。病因上认为是风邪所致,所以称之为“中风”。

7 为什么急性脑血管疾病又被称为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译自英文“Stroke”,即“a sudden severe attack(突然重击)”之意。一个家庭中,作为经济收入主力的年富力强的男主人有一天突然偏瘫,丧失语言能力,不仅对其个人,甚至对整个家庭而言,都是一个“突然重击”。脑卒中具有发病急、来势凶的特点。发生时极易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虽经积极抢救治疗,致残及病死率仍很高,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泛指因脑血管疾病变而造成的、突发的脑神经功能的障碍,表现为言语不清、口歪流涎、偏瘫、半身麻木、头痛、呕吐、昏迷、突然的行为反常、或睡眠增多等症状。

8 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血管疾病的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类,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脑卒中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的目标,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吸烟、酗酒、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口服避孕药物、肺炎衣原体感染、情绪应激、抗凝治疗等,其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卒中发生的最重要的环节。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脑卒中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而发生了脑卒中,脑卒中的诱因大致有:如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气候的变化、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总之,脑血管疾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定会显著下降。

9 脑卒中如何分类,包括哪些疾病?

脑卒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由于血栓脱落或其他栓子进入血流中阻塞脑动脉所引起。如某些心脏病患者心腔内的栓子脱落便可引起脑栓塞。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可统称为脑梗死。另外,有一小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是由于大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无血栓亦无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死。此外,还有一些患者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性缺血,也可以造成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卒中”或“小中风”。
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10 什么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也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小中风。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例如复视、黑蒙、说不出话、半身麻痹、手脚不能动、眩晕等症状,数分钟后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不遗留后遗症;而且这种情况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发生TIA的原因颇多,诸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原因。而过度用脑,情绪激动,寒冷,劳累则可促其发生。
TIA症状大体可分为两组。一是由于颈动脉系统缺血产生的半侧手足无力、偏瘫、单眼突然黑蒙或失明、失语等;一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突聋及面部感觉障碍。
发生TIA后,绝不可忽视,应积极防治。首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和其他血管扩张药,还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但切不可从事过于激烈的活动,同时切忌过度劳累,保持生活规律化,杜绝酗酒,严格戒烟,合理安排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大豆制品、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胆固醇、眼底、心电图及心功能,发现异常时,积极治疗。

11 为什么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先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出现说明颅内某小动脉管微栓塞、血流量降低,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而出现临床上的肢体麻木无力、头晕等症状,后因脑血管自身的调节等原因短时间脑缺血改善,症状消失。医学研究认为这种脑内小动脉的狭窄是由于从硬化的动脉内膜或心脏内膜上脱落的破碎小块物或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随血流到脑内小动脉或脑动脉本身硬化后所引起。如果上述原因不解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就会再发甚至完全堵塞该动脉而引起大中风。因此其治疗不仅是治疗本病,而且对于预防大中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TIA的临床症状往往是一过式的,往往因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实际上,TIA症状虽轻,但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据统计,有25%~40%患者,在5年内将产生严重的脑梗死,而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医学家们常常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看作脑梗死先兆。TIA是医学界公认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等于拉响了脑梗死的特级警报!

12 什么叫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黏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显著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一些患者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患者,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驱症状。
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患者表现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大多数患者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但若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死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13 什么叫脑栓塞?

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的栓子阻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叫做脑栓塞。由于栓子阻塞了脑血管造成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这种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下的青壮年多见。起病急骤,常于数秒钟至2~3分钟达到高峰。
脑栓塞的栓子种类很多,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血管而诱发。而心脏病是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扩大,心脏血流缓慢、淤滞,易使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当血流不规则或心房纤颤时,这种附壁血栓容易脱落形成栓子,发生脑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由于内膜或内膜下病变,细菌常附着在内膜上繁殖,与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等集结成细菌性赘生物,脱落后随血液进入颅内,也可发生脑栓塞。心肌梗死时,心房和心室内膜可受到损伤,而受伤的内膜易发生附壁血栓,在心房纤颤等因素的作用下,血栓脱落形成栓子,也常造成脑栓塞。另外,先天性心脏病、心脏黏液瘤、心脏手术等,也是造成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
非心源性的栓子,较常见的是脂肪栓子和空气栓子。当长骨骨折时,或因骨折手术,骨髓中的脂肪球进入血液,容易形成脂肪栓塞;而气体栓子则常见于胸部、颈部开放性外伤及外科手术、人工气胸、气腹以及潜水员、飞行员不适当减压,形成氮气栓塞;另外,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也是造成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脑栓塞查不到栓子来源,称为来源不明性的脑栓塞。

14 什么叫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又称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局灶性损害症状,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老年人多见。高脂饮食,糖尿病,吸烟等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引起脑血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脑血栓形成,它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常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内膜粗糙,管腔狭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内凝聚成块,形成脑血栓。另一种是脑栓塞,这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堵塞血管,引起脑栓塞。这种栓子可来自风湿性心脏病的赘生物,也可能是骨折时的脂肪栓子,或空气进入血液引起气栓,或肿瘤细胞脱落形成肿瘤栓塞等。
脑血栓形成所致的脑梗死,起病缓慢,常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较低,血流缓慢有关。从发病到病情发展至顶峰,常需数十分钟甚至数天时间。而脑栓塞引起的脑梗死,起病多较急骤,常在数秒钟或数分钟达高峰。

15 什么叫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系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约占脑梗死的20%~30%。凡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梗死灶直径小于2mm者,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多位于底节、内囊、丘脑、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
一般来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多为患有高血压的中年人,以男性患者居多,而且大多在白天活动时急性发病,该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视力障碍,轻微的偏瘫、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突然口齿不清、舌体麻或活动受限、吞咽时反呛,记忆力减退、情感障碍等。有些患者也可以没有症状。
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在脑血管的深穿支。若一个人发生过一次腔隙性脑梗死,就说明此人的脑血管硬化程度已很严重,并预示其在不久的将来还有旧病复发的可能,而且一旦复发其病情将一次比一次严重。由于坏死的脑细胞是不可能再复活的,所以,人们应重视并做好腔隙性脑梗死的预防工作:
(1)要改善饮食结构,少食肥甘厚味及高盐、高糖饮食,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要戒烟限酒。
(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或高黏滞血症等疾病的人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以防止发生动脉硬化。
(3)具备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高危因素的人要长期坚持服用尼莫地平、培他定、氟桂利嗪等扩张脑血管的药物,以及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4)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坚持规律、适度的运动。

16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有何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死。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年龄与起病:
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10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驱症状。
病因:
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诱因:
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既往病史:
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临床表现:
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