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丛书:低级别胶质瘤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影像学表现

(一)CT
病灶主要位于脑白质内,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等或低密度肿物,边界常不清楚,但可见局部或弥漫性浸润生长,个别肿瘤显示囊变,偶有瘤内出血,很少出现坏死,部分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灶,瘤周水肿无或轻微。有轻至中度占位效应,肿瘤一般没有或仅有轻度对比增强(图1-3)。
图1-3 CT
(二)MRI
MRI是诊断的首选。MRI表现:主要表现为以白质内为主的弥漫性长T 1和长T 2信号,边界不清,有占位效应,脑组织可呈轻微至明显的肿胀,脑沟、脑裂、脑池变浅,脑室变小。血脑屏障多不受侵,水肿通常较轻(图1-4)。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倾向于沿白质纤维束(胼胝体、皮质下白质)生长,值得重视的是肿瘤常累及胼胝体,并造成胼胝体的肿胀和信号异常,形成“蝴蝶”状的征象。以往认为胼胝体受累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这并非高级别胶质瘤所特有。
图1-4 MRI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增强扫描通常无明显强化,出现结节状强化部分则代表肿瘤的间变区,这与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有局部恶变成为Ⅲ级和Ⅳ级星形细胞瘤的倾向是相符合的。
T 1WI平扫及增强不能完全显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实际范围。T 2WI其边界较T 1WI上明确。而在FLAIR序列上则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肿瘤的边界,并可以清楚地显示出T 2WI无法显示的微小异常。这在脑室附近的区域尤其明显。最近,弥散张量成像成为评估肿瘤浸润范围的首选。
磁共振波谱(MRS)可对颅内病灶的代谢水平进行无创的评估,其特异性强。由于 1H在人体内自然丰度和相对灵敏度较高,成为磁共振波谱的常用分析的原子核。常用检测的代谢物包括:N-乙酰门冬氨酸(NAA)峰、肌酸(Cr)峰、胆碱(Cho)峰、乳酸(Lac)峰、脂质(Lip)峰等。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典型的表现为NAA、Cr水平的降低,Cho水平的增高(图1-5)。预示着其增殖水平和细胞异质性。总体来讲,高级别病灶其Cho/NAA值以及Cho/Cr值较低级别病灶高。Cho/Cr值与肿瘤级别存在正相关,总趋势为Cho/Cr值越高,肿瘤恶性度越高,但不能替代病理诊断。此外,MRS还可以对星形细胞瘤病人放疗过程中的监测起重要作用,可以区分肿瘤坏死和肿瘤复发。
图1-5 M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