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子宫切除:写给被子宫疾病困扰的女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妇产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中,有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是一位公务员,住在我负责的病床上,38岁,有一个孩子。近几年发现了患有子宫腺肌瘤,严重的经期腹痛,而且越来越加重。每次月经期都要到门诊输液,并且吃大量的止痛药,才能度过令她生畏的那几天。
而且B超监视了两三年,她的腺肌瘤越长越大,已经超过一个拳头大小,开始出现尿频和便秘。
在门诊请主任看病后,跟她分析,她距离绝经还有十余年时间,现在腺肌瘤增长比较快,症状明显,建议她行次全子宫切除手术。她随诊了几年,也对这个病有一定的了解了,也就决定接受手术。
住院后,常规完善了术前的辅助检查,她心肺功能良好,肝肾和血液指标都很正常,可以接受手术,拿到结果后,就在办公室进行了术前的谈话。
首先是交代因为患者现在还年轻,不到四十岁,所以保留宫颈,只切除宫体。子宫颈本身也可能出现肌瘤、腺肌瘤,但是可能性较小。但是宫颈上皮可能出现一些增生,少数有可能恶变,也就是宫颈癌。要每年参加一次筛查。如果保留的宫颈出现什么问题,还要再手术一次。因为本身就是手术后的宫颈残端,周围组织瘢痕化,再次手术难度比较大,风险和并发症更多。
她显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点点头,开始皱眉。
然后交代这次手术的各种风险和并发症,罗列了十几条。
她没有想到我们不能完全向她确保手术安全,她的脸色开始不悦。
最后交代手术后痛经还有复发的可能。可能有子宫内膜在盆腔脏器表面、浆膜面、卵巢内种植。子宫切除后,没有新的内膜进入腹腔,但是现存的异位灶还可能继续生长。这种病的根治手术是全子宫加上双侧卵巢输卵管全切除。但是,她这个年龄不适合切除卵巢,切了就立刻进入更年期了。
这么多问题,显然是她没有预料到的。手术还有这么多风险,而且还不一定能根治。她开始动摇要不要手术。
这种情况下我们动员她出院考虑,还有很多患者等待床位。
她气哭了,转身愤然离开办公室,收拾东西离开了医院。
第三天,他们又回来了,而且陪同有卫生局的领导和他们单位的领导。院长和门诊主任也出席了讨论。由于在门诊没有说清楚手术风险、术后复发问题,就让她来住院。三天的住院费,所有的检查费,都由我们医院负担。对于住院三天给她带来的耽误工作和不必要的射线检查、穿刺抽血等损害,还要向她道歉。
事后,有几位医生非常生气,说她身为领导,仗势欺人。但是,我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她说得也有道理。我们医院经常有这样在术前谈话的时候决定放弃手术的患者,但是她是第一个,不仅敢于向自己不了解的手术说“不”,而且追讨术前医疗费的患者。
她是公务员,很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力。事实上,更多要接受手术的患者,或者已经手术过的患者,对这个手术还是知之甚少。
子宫是妇女至关重要的器官,子宫切除手术对于妇女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前,要对自己的疾病和这个手术充分了解。患者在了解疾病性质和手术适应证以后,要积极参与手术方案的制订,对手术后的结果充分估计和期待。
因此,后学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详细介绍子宫切除手术和相关知识。
全国每年超过一百万例子宫切除手术,是仅次于剖宫产的第二大妇产科手术。
除了因为产科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之外,其他的子宫切除都不是急诊手术。有足够的时间让患者读完这本书。
人类天生对疾病具有恐惧,对医院有抗拒,而恐惧往往来源于不了解。这本书就是希望增加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式的了解,通过了解,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选择正规的医院、信任的医生。在此之余,读一些医学科普书籍作为补充,多了解一些疾病和治疗的知识,起到医生治疗之外的辅助治疗,增加医患交流,减少医患纠纷,这也是后学写这本书的目的。
张锦秀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