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中医学中的“蛊毒”
“蛊”,是虫行毒于器皿之上,“蛊胀”是人类感染了虫毒而病腹胀大的意义。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蛊毒候”说:“水间有沙虱,其虫甚细不可见,人入水浴及汲水澡浴,此虫著身,及阴雨日行草间亦著人,便钻入皮肤。其诊法,初得时,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粟,以手摩赤上,痛如刺,过三日之后,令百节疼强痛、寒热、赤上发疮疹……”从这种描述来看,想象中的“沙虱”,细不可见,在水中黏附人体皮肤,就能钻入皮肤以内发生病变,而且病的发生首先是皮肤如小黍粟赤痛,身发寒热及荨麻疹等症状,究竟“沙虱”是否那时血吸虫病的病名呢?《诸病源候论》还指出了“射工毒”,说“江南有射工毒蛊,一名蜮;常在水内。此虫口内有横骨,状如角弓,其虫形正黑,状如大蜚,生齿发而有雌雄者,口边两角,角端有叉,能屈伸,人夏月在水内、人行水上及以洗衣浴,或因大雨潦时,仍逐水便流入人家,或遇道上牛马等迹内即停住,其含沙射人便病……”《汉书·五行志》载:“蜮生南越,在水旁能射人。”江南与南越都是江苏、浙江一带地区,生于5世纪末的巢元方,已经能够从这些发病地区得出有虫毒感染人体而发病的初步结论,确是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