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快速适应着社会医疗的需要。今天的ICU(intensive care unit)作为CCM的临床基地,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原生态,或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在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不同学科的学者因为共同兴趣走到一起,在实践中,以不同的临床问题为切入点,整合不同的思维,逐步琢磨打造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根据美欧模式,引进危重病医学,经历了30多年,在同道们奋发开拓、共同的努力下,ICU发展迅速,已与社会的医疗需要相适应。今天,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医院,也形成了ICU的多元性,但不论是MICU或SICU,或内外科综合性ICU等,结构模式不同,其共同的目标应该是:追求病人受益和造就人才的最大化。
ICU的诞生为现代CCM医疗、教学、科研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最为理想的条件,它不是单纯的“监测和护理病室”,而是提供不分昼夜的加强医疗服务单位。同时,它是把某些生理学以及病理生理学实验室技术引进临床,对多个生命重要器官功能变化进行床边动态监测,这是普通病房很难做到的,CCM因此得以呈现鲜明的特色。毋庸置疑,ICU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然而,有一个问题值得密切关注,ICU硬件建设成绩显著,但CCM体系的建设尚处于塑造状态,形成反差。对此,加大力度培植人才资源是关键环节。CCM学科的系统理论教学必须彰显有特色的学术理念,树立行之有效的医、教、研体系,一门学科才能产生力量和行动。CCM的传统须传承,学科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大家努力把CCM推向新的制高点。这是我们的梦、CCM的梦、中国的梦。
随着CCM学科的快速发展,年轻的危重病医生队伍增长速度飞快,更需相关的基础教育和培训,需要规范化教材,需要规范考核。严格地说,正规的内外科临床基础培训和CCM的系统理论教学是不能被替代的。联合西南、西北地区的医学院校,共同编写《重症医学教程》,此事可喜可贺,对于保证学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增强CCM在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发展,大有裨益。我届耋耄之年,愿与同道们共勉之,是为序。

北京协和医院 陈德昌

201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