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象学说与诊断应用的文献探讨:脾脏、肝脏、肺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脾在机体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指出,中医在整体观念的思想指导下,认为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受心的主宰,有机地进行分工合作,才能担负着一定的任务。由于前人有“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之论,因而二者在机体所占位置就引起了许多学术之争。如李东垣、罗谦甫以补土立言,许叔微、严用和以壮火为法。故主张补脾不如补肾者,认为“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熟。脾能化食,全赖少阳相火之无形者,在下焦蒸腐,始能运化”(赵献可《医贯》);主张补肾不如补脾者,认为“一日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脏 [2]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也”(李士材《医宗必读》)。其实脾肾在机体的关系,张景岳对此曾有精辟论断。他说:“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凡先天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景岳全书》),从而正确地指出了脾在机体中的重要作用。石寿棠也说:“胎元薄弱,先天不足者,人不得而主之,又恃调摄后天,以补先天之不足,若是者胃气不尤重哉。重胃气非即所以重肾气哉”(《医原》)。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后天对人体健康是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不应排除先天的重要因素。验之临床实际,补火生土,培土制水,脾肾是可以相互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