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多晶黑硅制绒工艺
1.黑硅电池的概念
多晶硅片中有多个晶体取向的单晶体,因此多晶硅不能使用NaOH溶液制绒,主要使用HF与HNO3混合溶液的缺陷腐蚀制绒法。该方法制绒后硅片反射率约为18%,高于单晶制绒后的11%反射率。为了进一步降低多晶硅的反射率,可以采用特殊制绒工艺在多晶硅表面形成纳米结构。采用这种制绒工艺制绒的多晶硅从肉眼来看比普通多晶硅更黑,没有花纹,因此这种工艺被称为黑硅制绒。2016年,多晶黑硅量产效率已经突破18.90%。图2-12是传统多晶硅片与多晶黑硅表面的形貌图。黑硅绒面更加均匀,基本无明显晶界。图2-13是传统多晶硅电池与黑硅电池的形貌图。
2.黑硅制绒的方法与原理
多晶黑硅制绒工艺分为干法制绒和湿法制绒两种。
①干法黑硅制绒工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法。该方法是利用等离子体在电场作用下加速撞击硅片,从而在硅片表面形成纳米结构,降低多晶硅片的反射率。
②湿法黑硅制绒工艺是一种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该方法是在硅片表面附着金属,利用HF、强氧化剂(HNO3)和添加剂的混合溶液腐蚀并修饰硅片表面。目前常用的诱导金属是银离子。附着在硅片表面的金属随着腐蚀过程而向下沉积,从而在硅片表面形成类似于陷阱的凹孔纳米结构,有效降低硅片表面对阳光的反射率。
3.多晶黑硅的湿法制绒工艺
多晶湿法黑硅制绒需要经过27个步骤,主要包括碱抛、去碱、银离子沉积、银离子挖孔、银离子去除、银离子扩孔、去除药业残留及硅片干燥等。
(1)碱抛
①工艺目的 去除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脏污及去除原硅片切片造成的金属离子污染,同时形成易于后续钝化的凸起结构。
②原料 KOH、DI水和添加剂A(生物酶、纳米级二氧化硅等)按一定配比配制。
③工艺原理 2KOH+Si+H2OK2SiO3+2H2
④工艺步骤 手动上料,花篮进入上料槽,再由机械臂将花篮提至碱抛槽,硅片需完全浸入药液中。每隔4个小时测试硅片减重,出现减重异常应及时加液排液。
⑤参数设定 工艺时间控制为180~300s。
(2)水洗
①工艺目的 去除碱抛后硅片表面的药液残留和K2SiO3,同时减少或防止将KOH带入后续加工药液中,污染药液。
②原料 DI水。
③工艺步骤 由机械臂将片盒从碱抛槽中取出,放入水洗槽。注意槽体液面是否满溢,如未满溢,及时加水。
④参数设定 使用DI水对硅片进行漂洗,工艺时间设定为50~60s。
(3)酸洗
①工艺目的 用HNO3中和硅片表面残余的KOH,避免污染后续槽体溶液。
②原料 药液主要为HF、HNO3。工艺运行时间为50~60s,
③工艺原理 KOH+HNO3 KNO3+H2O
④工艺步骤 机械臂自动将片盒从水洗槽中取出,放入酸洗槽。配液后查看药液是否自动配置完成,如显示配液完成实际药液却未满槽时,需要手动加液。
(4)水洗
①工艺目的 去除酸洗沉积在硅片表面的KOH和HNO3残留。
②原料 DI水。
③工艺步骤 机械臂自动将片盒放入水洗槽。查看机械臂提篮时带液情况,防止少液。
④参数设定 此工艺运行时间设置为50~60s。
(5)银离子沉积
①工艺目的 利用HF、H2O和添加剂B(AgNO3)使得Ag+沉积在硅片表面。
②原料 HF、DI水、添加剂B(主要成分AgNO3)。
③工艺原理 6HF+SiO2 H2SiF6+2H2O
④工艺步骤 机械臂自动将片盒放入阴离子沉积①槽。注意查看液面,出现少液及时加液。出现添加剂无法加液和HF加液量远小于设定值时,及时通知设备主管人员解决。
⑤参数设定 工艺运行时间设定为30~120s左右。
(6)水洗
①工艺目的 去除硅片表面附着的HF,降低Ag+挖孔槽污染风险。
②工艺步骤 机械臂自动将花篮放入水槽。配液完成后查看该槽是否有漏配现象。
③参数设定 运行时间设置为50~60s。
(7)银离子挖孔
①工艺目的 对硅片进行挖孔。
②原料 H2O2、HF、添加剂C(柠檬酸、酸醇化合物)、添加剂D(海藻酸钠、脂肪酸酰胺、生物酶)。
③工艺原理 采用边氧化边去除的方式增加硅片孔洞深度,增强硅片陷光,降低反射率。因银离子的系统能量要远远低于Si的价带边缘,银离子从硅的价带中得到电子从而被还原,在Si和Ag+之间形成电解反应通道,其中Ag+为阴极,Si为阳极。而双氧水用来促进反应,使得孔洞加深,并利用添加剂C除泡,而添加剂D则用来抑制反应速度,防止反应过快,不便控制。具体反应如下所示:
Ag++e- Ag
Si+2H2OSiO2+4H++e-
SiO2+6HFH2SiF6+2H2O
④工艺步骤 由机械臂自动将花篮从8槽提出后放入该槽。
⑤参数设定 此道工艺运行时间为120~300s左右。注意:配液完成后需检查液面是否正常,开始生产时需查看大量冒泡所需时间。如果时间过长,则按照1∶3的比例适当添加HF和H2O2。
具体反应原理如上述公式所示。
(8)水洗
①工艺目的 去除上一步骤中残留的HF、H2O2,降低药液污染。
②参数设定 通常工艺时间设定为50~60s。
(9)除银①
①工艺目的 去除未反应成Ag的Ag+,
②原料 H2O、H2O2、NH4OH。
③原理 因为双氧水会自动分解,产生的气泡会对硅片起到漂洗的作用,加快反应速度,并且AgOH不稳定会分解生成Ag2O,使得去Ag+更加彻底。具体反应如下所示:
Ag++OH- AgOH
2AgOHAg2O+H2O
Ag2O+4NH3+H2O2Ag(NH3)2OH
④工艺步骤 及时查看液面,防止少液,此步骤一般设定时间为100~130s。
(10)水洗
①工艺目的 去除残留在硅片表面的NH3OH及H2O2溶液,防止药液污染。
②工艺步骤 工艺运行时间设置为50~60s。
(11)除银②
工艺目的 主要是将Ag+从硅片表面彻底去除,降低金属污染。
其他同除银①。
(12)水洗
与前段水洗目的相同,且工艺运行参数设定一致。
(13)酸洗
①工艺目的 将除银时可能产生的SiO2去除。
②原料 HF。
③原理 6HF+SiO2 H2SiF6+2H2O
④工艺步骤 机械臂自动提篮进入酸洗。注意配液后查看液面情况,查看提篮时带液情况,工艺运行时间设定为50~60s。
(14)银离子扩孔(17槽)
①工艺目的 扩大硅片表面孔洞半径,同时修饰孔洞。
②原料 HF、HNO3、添加剂E(过氧化物)。
③原理 HF和HNO3可以扩大硅片表面孔洞半径,同时修饰孔洞,提升反射率,防止反射率过低,降低热斑效应。而添加剂E主要用来抑制反应速度,防止反应过快,造成凹孔过大,反射率上升。具体反应如下所示:
3Si+4HNO3+18HF3H2SiF6+4NO+8H2O
工艺步骤 注意开始生产时查看反应时间,初始反应时间一般在50s左右,但因该反应会生成亚硝酸盐等物质,而该物质会加快反应速度,所以需要调整工艺运行时间,防止扩孔过大,反射率上升。此工艺运行时间初始设为120~200s左右,温度设定9~15℃。
(15)水洗
①工艺目的 去除上一个步骤中残留的HF和HNO3,降低药液污染风险导致失效。
②工艺步骤 机械臂自动将片盒放入水洗槽,一般设置为50~60s。注意检查配液是否漏配、少配。
(16)除银③
工艺目的:使用H2O、H2O2、NH4OH将陷入硅片孔洞中的Ag去除干净。
其他与除银①相同。
(17)水洗
①工艺目的 去除除银时H2O2、NH4OH药液残留。
②工艺步骤 运行时间设为50~60s。注意及时查看少液情况。
(18)酸洗
①工艺目的 主要是去除生成的SiO2,同时去除未水洗干净而残留的KOH。
②原料 HF、HCl。
③原理 因在除银过程中药液原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H2O2,可能会造成孔洞附近的Si被氧化:
6HF+SiO2 H2SiF6+2H2O
④工艺步骤 运行时间设定为120~300s,温度25℃。
(19)水洗
①工艺目的 去除上一步骤中的HF、HCl残留,降低药液污染风险。
②工艺步骤 运行时间设定为50~60s。注意检查液面,防止液面异常。
(20)烘干(四槽共联)
①工艺目的 去除附着在硅片表面的水分,保持硅片处于干燥状态,减少粉尘杂质的附着,降低电池片效率。减低扩散后黑点硅片出现的概率。
②工艺步骤 机械臂提篮进入,完成后自动提出,工艺运行时间设置为600~700s。注意查看下料处是否出现硅片粘连,如出现应及时调整时间。
因未彻底干燥,扩散后出现的硅片表面黑点如图2-14所示。
图2-14 硅片表面黑点
4.多晶黑硅绒面异常及分析
正常加工黑硅绒面发暗,晶界不明显,且反射率在17.5~19.5之间,但在日常生产中因为各药液配比存在些许差异,所加药液量、各阶段控温并不十分完美,经常会使得各个步骤的化学反应加快或者变慢,而这些因素都会对绒面成色和反射率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电池片的并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效率等。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硅片直接报废。常见异常主要有如下几类。
(1)绒面成色不均且部分晶界明显发亮(隔批次出现),反射率正常
①异常原因 碱抛槽中某一个槽药液浓度偏高,或者槽体温度过低,使得去损伤层不彻底,硅片较亮。
②解决方案 查询该硅片是由几号碱抛槽加工而成,再查看机台槽体温度显示。若温度无异常,则重测该槽减重。减薄量偏低时,向该槽中加KOH(每1L KOH对应0.015g减薄量)。
此类异常硅片如图2-15所示。
(2)绒面较亮(连续两批)且反射率高(20%~25%)
①异常原因 主要是由于银离子挖孔过浅,使得硅片表面较花。
②解决方案 打开槽盖,观察银离子沉积槽反应时间,正常反应时间为80~100s。若反应较慢(超过120s才出现大量气泡),则向槽内添加HF,或者加长工艺时间(每10s对应1%反射率),降低反射率。
此类异常硅片如图2-16所示。
(3)绒面较暗,反射率低(15%~17%)
①异常原因 扩孔槽温度过高或扩孔槽工艺运行时间未及时减短。
②解决方案 先查看机台扩孔槽温度显示,若无异常再打开槽盖,查看反应时间。正常反应时间为30~50s。最后增加工艺运行时间(每5s对应1%反射率)。
此类异常硅片如图2-17所示。
(4)硅片绒面正常反射率正常,表面出现白色小点
①异常原因 此类异常一般是碱抛槽药液寿命到达之前,或超出药液寿命,还有可能是碱抛槽污染较重,药液中杂质较多。
②解决方案 通知产线停止上料,排干碱抛槽,之后用DI水加满碱抛槽,待槽体循环5min后,将水排干,并重新配液。配液完成后,待温度达到设定值,通知产线上料并测试减重。
此类异常硅片如图2-1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