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手术前患者的护理
手术前期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至将患者送至手术台。手术前护理的重点是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做好必需的术前准备,纠正患者存在及潜在的生理、心理问题,加强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使手术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一、术前评估
(一)健康史与相关因素
了解患者身体的一般状况、既往健康状况,皮肤状况,与现有疾病相关的病史、药物应用情况及过敏史、手术史、家族史、遗传病史和女性患者婚育史等。此外还要了解患者既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有无体内置入物(金属置入物、起搏器)等,初步判断其手术耐受性。
(二)身体状况
通过患者主诉和全面体格检查,了解其主要内脏器官的功能,是否存在心、肺、肝及肾脏等器官功能不全;有无营养不良、肥胖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高危因素,评估手术的安全性。
(1)评估各系统状况 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等状况和高危因素。
(2)辅助检查 了解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尿、粪常规和血生化检查结果。了解X线、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心电图、内镜检查报告和其他特殊检查的结果,以帮助判断病情及完善术前检查。
(3)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全身状况较好、无重要内脏器官功能损害、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小者手术耐受良好;全身情况不良、重要内脏器官功能损害较严重、疾病对全身影响明显、手术损害大者手术耐受不良。
(三)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手术患者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感到紧张、焦虑、恐惧等,这些都可以削弱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从而影响创伤的愈合和手术效果。评估、识别并判断出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
1.心理状态的改变包括
(1)睡眠形态紊乱,如失眠。
(2)语言和行为改变,如沉默寡言、易激动、无耐心、易怒或哭泣。
(3)尿频、食欲缺乏、疲劳和虚弱感,自我修饰程度下降。
(4)呼吸、脉搏加快,手心出汗,血压升高等。
2.心理状态改变的相关因素
(1)担心疾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2)担心疾病预后及后续影响。
(3)对手术、麻醉及治疗过程的担忧以及相关知识未知、不确定。
(4)担心住院对家庭、子女和老人等的照顾带来不便。
(5)对住院费用的担忧。除了对患者进行上述评估以外,还要进一步评估其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及其单位同事对其住院的反应、态度,以利于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四)手术种类
手术类型按手术期限大致分为3类。
1.择期手术
手术时间没有期限的限制,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等。
2.限期手术
手术时间可以选择,但有一定限度,不宜过久,应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如下。①根治术:将肿瘤所在器官的大部或全部,连同周围正常组织及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适用于早、中期肿瘤。②扩大根治术:在原根治术范围基础上,适当切除附近器官及区域淋巴结。适用于早、中期肿瘤。③姑息术:以手术方法解除或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适用于晚期肿瘤。
3.急症手术
病情危重,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后迅速实施手术,以抢救患者生命,如肿瘤患者大血管破裂等。
(五)麻醉方法与术前准备
患者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在于解除焦虑、镇静和催眠、镇痛、抑制腺体分泌及抑制不良反射。常用的麻醉药物有镇静药、催眠药、镇痛药、抗胆碱能药及抗组胺药。
任何麻醉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和风险。为了保障患者在麻醉期间的安全,增强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避免麻醉意外,减少麻醉后并发症,必须做好麻醉前病情评估和准备工作。根据麻醉作用部位和所用药物的不同,临床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复合麻醉、基础麻醉。局部麻醉又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及神经丛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又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阻滞。
二、护理措施
(一)手术前的常规准备与护理
1.饮食和休息
术前准备期间根据患者的手术种类、方式、部位和范围,进行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患者术前应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引入快速康复理念,尽理减少患者术前禁食时间,一般术前2h禁水。消除引起患者不良睡眠的诱因,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促进患者睡眠。督促患者活动与休息相结合,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镇静安眠药。
2.术前适应性训练
(1)指导患者练习使用便盆,在床上排尿和排便。
(2)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
(3)指导患者练习术中体位,如甲状腺肿瘤手术者,术前给予肩部垫枕、头后仰的体位训练,以适应术中颈过伸的姿势。
(4)教会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咳嗽、咳痰方法并进行练习。
3.输血和补液
(1)术前应做好血型和交叉配血实验,备好一定数量的全血、血细胞或血浆。
(2)凡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者,应在术前予以纠正。
(3)加强病情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4.协助完成术前检查
术前做好肝、肾功能检查及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检查,必要时监测有关凝血因子。了解肝、肾功能损害程度,最大限度地改善肝、肾功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5.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
术后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情况: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②胃肠道手术;③预计操作时间长、创面大的手术;④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污染,清创时间长或清创不彻底者;⑤涉及大血管的手术;⑥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⑦器官移植术。此外,积极处理已存在的感染灶,避免与其他感染者接触。
6.呼吸道准备
术前戒烟,胸部手术患者建议术前两周戒烟。做好肺部雾化吸入,治疗肺部炎症。
7.消化系统的准备
(1)成人择期手术前6h开始禁食,术前2h开始禁水,以防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小儿术前应4~8h禁食(奶),2~3h禁水。
(2)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前1~2天进流质食物,非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前一般不限制饮食种类。
(3)一般性手术的患者,督促其术前晚排便,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0.1%~0.2%肥皂水灌肠等促使残留粪便的排出,以防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而有粪便排出,增加污染的机会。
(4)肠道手术患者的肠道准备:详见第十二章第二节“大肠癌”。
(5)消化道手术或某些特殊疾病(如急性弥散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术前应放置胃管。
8.手术前皮肤准备
(1)术前1日督促患者剪短指甲、理发、沐浴及更衣。细菌寄居密度较高的部位(如手、足)或不能接受刺激消毒剂的部位(如面部、会阴部)术前可用氯己定反复清洗,必要时协助其完成。
(2)做好手术区皮肤准备 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尽量安排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备皮时注意遮挡和保暖,动作轻巧,防止损伤表皮和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包括切口周围至少15cm的区域,不同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范围可见表2-1。
表2-1 常用手术皮肤准备的范围
(二)心理准备
通过健康教育及术前访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术后用药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术前准备的必要性,逐步掌握术后配合技巧及康复知识,使患者对手术的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及心理准备。
(三)术日晨的护理
(1)认真评估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2)术日晨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若发现患者有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或女性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应报告医生是否延迟手术。
(3)进入手术室前,指导患者排尽尿液。
(4)估计手术时间持续4h以上及接受下腹部或盆腔内手术者应予以留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者应放置胃管。
(5)嘱患者拭去指甲油、口红等化妆品;取下活动的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
(6)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各种影像检查片及特殊药品等,随同患者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接诊人员仔细核对患者、手术部位及名称,做好交接。
(7)根据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准备麻醉床,备好床旁监护设备及物品。
(四)特殊手术患者的护理
(1)急症手术 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急救处理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立即输液,改善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状况。若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尽快处理伤口及原发病等。
(2)营养不良 血清蛋白在30~35g/L以下、血清转铁蛋白低于1.5mg/L、体重1个月内下降5%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患者常伴低蛋白血症,可引起组织水肿,影响愈合;此外,营养不良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因此,术前尽可能改善其营养状况,经口服或静脉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利术后组织的修复和创口愈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3)高血压患者 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者可不必做特殊准备;高血压患者术前2周停用利血平降压药,遵医嘱改用钙通道阻滞药或β受体阻滞药等合适的降压药以控制血压,但不一定要求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再手术。
(4)心脏病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术前注意事项。
① 长期低盐饮食和服用利尿药物导致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者,术前需纠正。
② 有心律失常者,偶发的室性期前收缩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如有心房纤颤伴心室率≥100次/min者,遵医嘱予毛花苷丙(西地兰)或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尽可能将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若出现心动过缓,心室率≤50次/min,术前遵医嘱用阿托品0.5~1.0mg,必要时放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不施行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者,在监护条件下可施行手术。
④ 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施行手术。
(5)呼吸功能障碍
① 术前2周停止吸烟,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影响呼吸道通畅。
② 伴有阻塞性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改善通气功能。
③ 哮喘患者可口服地塞米松等药物,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
④ 痰液黏稠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或服用药物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
⑤ 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若为择期手术应推迟至治愈后1~2周再行手术;若为急症手术,需应用抗生素并避免吸入麻醉。
⑥ 重度肺功能不全及并发感染者,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其肺功能,待感染控制后再施行手术。
(6)肝脏疾病 手术创伤和麻醉都将加重肝脏负荷。术前进行肝功能检查,了解患者肝功能情况。肝功能轻度损害者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力;肝功能损害严重或失代偿者,如有营养不良、腹腔积液、黄疸等或急性肝炎患者,手术耐受力明显减弱,除急症抢救外,一般不宜手术。术前予高糖、高蛋白饮食改善营养状况,必要时输注人血清蛋白、少量多次新鲜血液、维生素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增加凝血因子等,改善全身情况。有胸、腹腔积液者,限制钠盐,遵医嘱用利尿药。
(7)肾脏疾病 手术创伤、麻醉和药物都将加重肾脏负荷。术前进行肾功能检查,了解患者肾功能情况。依据24h内肌酐清除率和血尿素氮测定值可将肾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中度肾功能损害者,经过适当的内科处理多能较好地耐受手术;重度损害者需要在有效透析治疗后才可耐受手术,但手术前应最大限度地改善肾功能。
(8)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及相关并发症。一般实施大手术前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或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尿糖为(+)~(++)为宜。如应用长效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者,术前均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每4~6h 1次,使血糖和尿糖控制在上述水平。为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尽量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静脉输液时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为1U∶5g。禁食期间定时监测血糖。
(9)妊娠 妊娠患者患外科疾病需行手术治疗时,需将外科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放在首位。如果手术时机可以选择,妊娠中期相对安全。如果情况可以,术前尽可能全面检查各系统、器官功能,特别是心、肺、肝、肾等功能,若发现异常,术前尽量纠正。需禁食时,从静脉补充营养,尤其是氨基酸和糖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10)使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时
① 监测凝血功能。
② 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药物的患者,术前7天停药。
③ 术前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只要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小手术可安全实施;大手术前4~7天停用华法林,但是对血栓塞的高危患者在此期间应继续使用肝素。
④ 择期大手术患者在手术前12h内不使用大剂量低分子量肝素,4h内不使用大剂量普通肝素;心脏外科患者手术前24h内不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⑤ 在抗凝治疗期间需急诊手术的患者,一般需停止抗凝治疗。用肝素抗凝者,可用鱼精蛋白拮抗;用华法林抗凝者,可用维生素K、血浆或凝血因子制剂拮抗。
三、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使其理解手术的必要性。
(2)告知麻醉、手术的相关知识,使其掌握术前准备的具体内容。
(3)术前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和适当活动,提高抗感染能力。
(4)戒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5)术前指导患者做各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床上活动、床上使用便盆等。
1.全麻手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麻醉和手术的相关知识、麻醉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如何配合,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疑虑,并耐心地进行解答。
(2)一般准备
① 患者各项术前检查是否完成。
② 吸烟、饮酒者术前2周戒烟戒酒,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③ 根据医嘱做药物过敏试验及皮肤准备。
④ 嘱患者禁食6~8h,禁饮2~4h,以防麻醉后食物反流引起窒息。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快速康复理念,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
⑤ 有活动假牙者,麻醉手术前应取下,但若假牙为不活动整块,除口腔手术外不应取下。
⑥ 麻醉前30min遵医嘱给予麻醉前用药,以使患者情绪安定,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抑制呼吸道分泌物。
⑦ 常规准备麻醉床、吸痰器、吸痰管、吸氧用物、心电监护仪、护理记录单、手电筒等。
(3)特殊准备 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术前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及降血糖药,并监测血压及血糖变化情况。
2.全麻手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① 体位:将患者安置于麻醉床上,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吸,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待麻醉清醒、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
② 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血压与基础血压的比较,有条件时应持续监护,特殊患者根据医嘱执行。给予心电监护、有效的氧气吸入,防止低氧血症。同时注意神志、瞳孔的变化。
③ 饮食:全麻手术患者完全清醒无呕吐、无其他禁忌,可少量饮温水,可遵医嘱择食,特殊患者遵医嘱给予口饲或鼻饲饮食。
④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第15min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指导正确咳嗽排痰方法,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翻身、拍背、雾化、气道湿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化痰药、及时抽吸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⑤ 排尿护理:鼓励患者手术后自行排尿,大部分患者手术后6~8h可自行排尿;当发生尿潴留时,可诱导患者排尿如听流水声、腹部按摩,无效时遵医嘱导尿;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保持导尿管通畅,集尿袋应低于尿道口,同时应观察尿量、颜色、尿比重的变化。
⑥ 疼痛护理:对于疼痛患者,认同并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稳定情绪,摆放舒适卧位以减轻疼痛刺激;可用放松疗法等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观察镇痛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对有术后镇痛泵的患者,了解其使用方法、配方及已用药量,并对患者及家属行健康教育,观察镇痛泵中药物的副作用。
⑦ 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及社会支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对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鼓励患者用卡片、手势等非语言形式进行交流,也可采用书写的形式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
⑧ 气管导管的护理:定期观察并记录气管导管插入深度,气囊的压力,按需吸痰,如发现有痰鸣音、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及时吸痰,现气管插管气囊为低压高容气囊,不主张定时进行套囊放气,避免增加患者误吸或肺部感染风险;需长期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应该尽早行气管切开术。
⑨ 其他护理:鼓励在床上做肢体活动,无禁忌时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对于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及部位,应加强预防措施,如每2h翻身一次、垫气垫床、局部按摩等;保证各种管道如吸氧管、胃管、导尿管、负压引流管等通畅,勿打折、受压,妥善固定;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及适宜的温、湿度,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及各种交接班记录。
(2)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① 呼吸道梗阻
a.原因: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堵塞气道、喉痉挛或水肿、舌后坠、误吸等。
b.表现:有鼾声或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哮鸣音,呼吸加快或变慢,憋气、面色发绀、烦躁、呼吸困难、三凹征、SpO2下降。
c.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采用吸痰法及时清除,呕吐时头偏向一侧让患者吐出,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滴注或雾化吸入减轻气道水肿,给予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出现误吸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肺部炎症甚至死亡,应该及时报告医生以做进一步的处理。
② 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
a.原因:最常见为麻醉药的反应;口鼻咽通气道、胃管等刺激咽腔及胃迷走神经也有可能导致恶心呕吐。
b.表现: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迷走神经反射则常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c.处理:患者诉恶心时应嘱患者深吸气,降低腹压,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留置胃管的患者及时胃肠减压缓解症状;遵医嘱使用止呕药对症治疗。
③ 咽痛
a.原因:插管操作时损伤;手术时头部反复转动使气管导管反复摩擦。
b.表现:咽痛。
c.处理:术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减少咽部刺激;遵医嘱使用皮质激素及雾化吸入,减轻咽部水肿。
④ 尿潴留
a.原因:麻醉药物残余作用的影响、疼痛、心理障碍、排尿方式改变。
b.表现:膀胱充盈、有尿意、排尿困难。
c.处理:下腹部按摩、热敷、听流水声诱导患者排尿、必要时遵医嘱导尿。
⑤ 躁动
a.原因:疼痛、引流管、导管、尿潴留等不良刺激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b.表现:躁动、挣扎、易激惹、乱喊乱叫、甚至谵妄。
c.处理:专人床旁守护,躁动患者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药,防止坠床、抓脱敷料、拔出导管;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于老年患者,高龄是其唯一已经确认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精确麻醉、良好的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加强术后复苏的监护可减少发生的概率,并可减轻发生时的症状。
⑥ 高血压或低血压
a.原因:高血压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手术、疼痛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而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牵拉脏器所致的迷走神经反射及术中大失血血容量补充不足等。
b.表现:血压升高超过基础值20%或升达140/95mmHg以上者为高血压;血压降低幅度超过基础值20%或收缩压低至80mmHg以下者为低血压。
c.处理: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高血压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和降压药;低血压时注意观察患者尿量、中心静脉压,必要时行有创血压监测,遵医嘱应用升压药、适当补充血容量、及时去除病因。
⑦ 心律失常: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a.原因:患者原有夹杂症、麻醉药物残余作用、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体液不平衡、疼痛、焦虑、缺氧等,其中患者原有夹杂症、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为最常见原因。
b.表现:心率高于100次/min或低于60次/min、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或降低、胸闷、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大汗等。
c.处理:吸氧、床旁心电监护、去除病因、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四、局部麻醉的护理
1.局麻手术前护理
①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② 其他准备:遵医嘱做药物过敏试验及皮肤准备。
2.局麻手术后护理
① 体位:病情允许的情况安置半坐卧位,环境安静。
② 生命体征: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③ 饮食:术后如无特殊情况可以进普食。
④ 活动: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活动量。
⑤ 疼痛护理:对于疼痛患者表示理解,可用放松疗法等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观察镇痛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3.局部麻醉患者毒性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常见原因 ①用量过大。②不慎将药液注入血管。③注射部位血液供应丰富或局麻药中未加入血管收缩药。④患者全身情况差,对局麻药耐受力低。
(2)表现 轻度毒性反应有眩晕、多语、烦躁不安、嗜睡,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肌肉震颤、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继而出现全身抑制、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浅慢,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3)护理措施 立即停用局麻药,给氧,加强通气。遵医嘱予地西泮5~10mg静脉或肌内注射;有抽搐、惊厥者可加用2.5%硫喷妥钠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有呼吸抑制或停止、严重低血压、心律失常根据医嘱配合抢救,如加用升压药、输血输液。有心搏骤停时,行心肺脑复苏术等。
(4)局麻药中毒的预防措施 预防与处理:一般局麻浸润多采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多采用地卡因,地卡因毒性大,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身体状况选择局麻药的用量、浓度,使用最小有效量和最低有效浓度,尽量采用含血管收缩剂的麻药,避免血管内注射;一次用药量不超过限量;注药前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用药部位酌减剂量;如无禁忌,局麻药内加入适量肾上腺素;麻醉前给予巴比妥类或苯二氮类药物,以提高毒性阈值。
4.变态反应
(1)常见原因 与患者的特异质有关,与用药的量无关。
(2)表现 使用局部麻药后,出现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护理措施 一旦发生变态反应,立即停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4)预防措施 因局麻药皮肤试验的假阳性率高达50%,故不必常规行局麻药皮试,若患者有过敏史,可选用其他无过敏的局麻药。
5.晕厥
(1)原因 患者过度恐惧、紧张、饥饿、疲劳、较剧烈疼痛。
(2)表现 头晕、胸闷、心悸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脉速、血压下降等。
(3)预防与处理 避免空腹施行局麻术,镇静、安抚患者,解除恐惧与紧张;一旦出现晕厥,立即停止注射麻药,取平卧位,略抬高下肢,掐水沟(人中),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静脉输液。
6.蛛网膜下隙阻滞患者手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血压下降或心率减慢
① 病因:血压下降是因为脊神经被阻滞后,麻醉区域血管扩张,回心血流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所致。若麻醉平面超过T4,心脏加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引起心率过缓。
② 护理措施:血压下降者,先加快输液速度,增加血容量;必要时用麻黄碱15~20mg静脉注射,以收缩血管、维持血压;心率过缓者可静脉注射阿托品。
(2)恶心、呕吐
① 病因:低血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手术牵拉内脏等因素所致。
② 护理措施:针对病因进行处理,给氧,升高血压,暂停手术牵拉以减少迷走神经刺激,必要时用氟哌利多2.5mg止吐。
(3)呼吸抑制
① 病因与表现:呼吸抑制由胸段脊神经阻滞引起,表现为肋间肌麻痹、胸式呼吸减弱、潮气量减少、咳嗽无力,甚至发绀。
② 护理措施:应谨慎用药,给氧。
7.硬脊膜外阻滞患者手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全脊椎麻醉
① 病因:局麻药全部或大部分注入蛛网膜下腔而产生脊神经阻滞所致。
② 表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或消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③ 护理措施:一旦发生,立即停药,行面罩正压通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升压药,维持循环功能。
(2)血压下降
① 病因:交感神经被阻滞,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扩张。尤其上腹部手术时,因胸腰段交感神经阻滞范围较广,并可阻滞心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缓,更易发生低血压。
② 护理措施:一旦发生,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15mg,以提升血压。
(3)呼吸抑制
① 病因:因肋间肌及胸肌运动抑制所致。
② 护理措施:为减轻对呼吸的抑制,采用小剂量、低浓度局麻药,以减轻运动神经阻滞。同时在麻醉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常规面罩给氧,并做好相关急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