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饮用水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不断深化对于水中污染物危害的认识,以及水质的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饮用水水质标准正向着更加关注人的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指标的制定也在更安全科学经济的健康风险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执行。
目前,国际水质标准的发展趋势可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关注微生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目前饮用水的主要风险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指标,WHO《饮用水水质准则》第3版中明确提出: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与饮用水有关的安全问题大多来自于微生物,并将微生物问题列为首要问题,其后依次是消毒、化学物问题、放射性问题和可接受性问题。《准则》中还强调:就改善和保护公众健康而言,不同的参数可能有不同的优先重点,一般来说,优先顺序如下:
①确保充足供应在微生物方面安全的饮用水,并保证水的可接受性,以阻止消费者饮用在微生物方面有潜在不安全因素的水。
②管理已知的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的重要化学污染物。
③控制其他的一般化学污染物。
由此可见,饮水中微生物引起的危害被认为是威胁饮水安全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微生物的重要性,并应对微生物的人体健康风险给予高度重视。在水质指标方面,虽然隐孢子虫、甲第鞭毛虫、军团菌、病毒等指标在WHO、EC以及许多国家水质标准中还不常见,但在美国、英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已将其列为重要的控制项目,此外美国还把浑浊度列入微生物学指标,主要是从控制微生物风险方面来考虑,而不仅仅考虑水的感官性状。
2.关注消毒剂及其副产物的健康影响
在安全饮用水的供应过程中,消毒无疑是很重要的。消毒对于许多病原体,尤其是细菌,是一道有效的防线。WHO在《饮用水水质准则》中将消毒问题置于仅次于微生物问题。美国EPA《国家饮用水基本规则》中明确规定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但是,在使用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消毒副产物,这是消毒所带来的新的问题。而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率先开展了有关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确认了加氯消毒会产生有机卤代物,从而给人类带来健康风险,为此特别制定了《消毒与消毒副产物条例》。
3.扩大指标范围,严格指标限值
从各国的标准发展历程不难看出,饮水标准的修订过程也是一个指标数量不断递增的过程,以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为例,第1版中仅包括微生物指标2项,确立准则值的具有健康意义的化学指标27项,放射性指标2项,另有感官性状指标12项。第3版中指标数量大幅度增加,其中水源性疾病病原体27项,确立准则值的具有健康意义的化学指标93项,放射性指标3项,另有感官性状指标28项。美国的标准更是如此,1914年的标准中仅包括2项细菌学指标,2006年的标准中指标数量已经增加至113项,其中一级饮用水规程中规定项目98项,二级饮用水规程中规定项目15项。
指标数量增加之外,指标限值也越来越严格,以铅为例,美国1975年标准中铅的限值为50μg/L,后修订为10μg/L,新标准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欧盟指令中也做出了同样的修订,此外,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98/83/EC)明确要求在2013年12月前更换掉所有含铅配水管。
4.制定水质标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风险效益投资分析
风险效益投资分析是今后制定水质标准的重要步骤。美国在制定饮水标准时格外关注这一问题,例如《加强地面水处理条例》和《消毒与消毒副产物条例》制定时都进行了详尽的效益和投入分析。在饮用水水质标准或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质要求,要作详细调查,要弄清调查指标可能取得的效益和降低的风险,提供改善指标的可行净水措施并进行效益和投入分析,使标准更合理,更具可行性和科学性。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以保护人群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对饮用水中与人群健康相关的各种因素,以法律形式做出的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行为规范的规定。在水环境不断变化,水中的污染物不断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今天,对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不断修订和完善,对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使用直饮水设备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