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性评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土地配置研究现状

土地利用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土地配置是影响土地利用的有效方法,本书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在评价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配置方法框架,以指导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利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引导产业结构布局,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国外对土地配置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Dokmeci等基于系统效率最优和逐步规划原则,提出了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Diamond提出多目标单一土地利用配置方法,建立了开发费用最小和土地适宜性指数最高的不规则单元土地空间配置模型。Aeres基于具备最小发展成本和最大土地利用空间集聚原则,利用退火算法解决多地点土地利用配置中高维度非线性优化问题,并指导西班牙哥利西亚前采矿区恢复土地利用。Stewart利用遗传算法模型解决荷兰土地利用配置中的非线性组合优化问题。Sharawi基于最大经济增长假设,建立土地优化模型,确定不同土地种植植物类型。Santé将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与帕累托效用最优模型结合,对西班牙哥利西亚地区进行了土地配置。

近年来,结合GIS进行土地配置的研究越来越多。荷兰瓦赫兰根大学开展“持续土地利用开发”研究时,提出将GIS、土地生产定量模拟、专家知识和线性规划模型融于一体的土地利用系统分析方法模型(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CLUE),Verburg将CLUE模型改进为CLUE-S,应用在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系统分析中,使其具备很高的空间模拟可信度。Arciniegas将多准则方法和GIS分析相结合,利用参与式空间决策指导土地配置。

国内土地优化配置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土地市场逐步开放,市场机制在城市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学者们主要从土地市场配置、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建立土地资源配置框架。王益洋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关系,侧重于人口、资金、技术集约度的分析。刘彦随提出利用最优、结构最佳和效益最大的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原则,并指出利用土地集约度、利用效率和土地市场化度作为土地优化配置的衡量标准。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以发挥地块最佳效益为目标,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是互相影响的关系。从土地利用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方式,反之,从经济增长方式中可以规划调整土地利用前景。

1997年后,我国土地粗放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显现,土地资源配置研究引入生态保护和土地适宜性分析,研究技术上,已经从传统的调查、统计资料分析等定性方法转为3S技术和数学模型结合的方法,应用的模型主要有线性规划模型和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法、系统动力学模型、遗传算法、CA模型等,定量化研究取得较大进步。刘彦随通过对景观生态类型划分,提出陕北沙地土地资源配置模式,但对土地资源配置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郑新奇、郑宇等通过土地适宜性定量评价结果,得到土地资源配置方案。Szu-Hua Wang将生态模型和多目标土地配置方法结合,并用GIS空间分析对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分析社会经济与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

国内在土地市场开放初期,以土地经济效益为最大目标,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以环境换取经济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土地配置方法开始转向关注经济-生态效益统一的研究方法,在指标要素选取时,增加了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关注,但是对社会角度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遥感、空间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土地配置研究推进到新的研究阶段,依靠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定量计算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介绍,可以看出,国外在土地配置方面的研究较国内早。在研究方法上,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使用较多,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约束,并都在向采用多方法集成的方向发展,如线性规划、生态模型与GIS结合等。但是已有研究成果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①针对性不强。土地资源的配置方法高度依赖地方自然、社会、经济属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系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土地供需情况、资源可利用状况、生态健康程度,现有研究未针对性地研究不同类型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土地配置问题。

②采用的土地配置方法和技术手段较多,而对土地优化配置研究思路和框架讨论较少。土地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方法和技术手段是实现定量配置的有效工具,但土地配置科学性、合理性高度依赖于土地配置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③忽略了公众在土地优化配置过程中的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遵循以人为本的精神,完善土地优化配置策略,体现公众的意志。在已有土地优化配置研究中,重视自然、经济因素影响,缺少社会调查和社会因素的融入。

④缺少弹性。土地优化配置是为了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优,而在土地配置方案设计中涉及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市场经济要素的不确定性,则要求土地配置具备一定弹性。

⑤现有研究侧重物理配置,其次是经济配置,而对社会配置研究不够。物理配置主要是指,在土地自然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的优化和空间位置的配置。实际上,土地配置受人类思想和活动的影响非常显著。土地配置是对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指导,理应尊重不同土地利用参与者的期望。

城市转型发展可持续性情况可以反映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开展社会调查,丰富土地配置研究视角,建立有公众参与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配置研究框架,为指导资源利用和有效规划提供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