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疫病
板栗疫病又叫干枯病、溃疡病、腐烂病、胴枯病等,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13年美国人Meyer在我国发现了板栗疫病,现在已在国内普遍发生,主要有北京、河北、山西、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省。已列为国内外检疫对象。近年我国发生十分严重,山东、辽宁、四川发病率高达30%,老树几乎达到90%,每年都会造成死树情况发生。
板栗苗木、成年果树均可受害,染病后病害迅速侵入枝干,快速产生树皮烂腐,造成上部枝梢萎蔫或全株枯死,产量、质量减少。发病初期表皮产生边缘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浅褐色到红褐色,接着出现橘黄色至暗红色疣状突起,是病原菌的子座。接着子座顶端破皮突显,雨后或湿度大,子座内生出橙黄色卷须状的孢子角。进入秋季、冬季子座变成深褐色,产生黑色刺毛状子囊壳,从颈部伸出子座外,撕破病树皮可见菌丝层。在嫁接树上病斑出现在嫁接口处。严重时木质部表层也受害,造成树势严重衰退,出现病部树皮纵裂,有的露出木质部。
板栗疫病(干枯病)树干肿胀树皮爆裂腐败
板栗疫病(干枯病)前期症状 板栗疫病(干枯病)病干上的症状(邱强)
板栗疫病嫩枝始病期切面病变
板栗疫病(干枯病)症状
板栗疫病(干枯病)病菌
1—子囊壳及子座 ;2—子囊 ;3—子囊孢子 ;4—分生孢子器 ;5— 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Murill)M.E.Barr.称隐丛赤壳,属子囊菌门隐丛赤壳属,其无性型为Enaothiella parasitica Roane称寄生小内座壳孢,是种专性寄生菌。
该菌主要以菌丝、子座、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在病株枝干、枝梢或以菌丝在栗皮内越冬。翌年初侵染主要靠分生孢子。春季在病斑上产生橘红色疣状子座,5月以后在子座上溢出一条浅黄色至橘红色分生孢子角,遇水后溶化,分生孢子借雨水或昆虫传播,孢子萌发长出菌丝体通过树枝、干上的伤口侵入栗树的韧皮部,天气潮湿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秋季产生子囊孢子从子囊壳中有力射出,通过伤口侵入栗树树体。分生孢子可存活60~90天,子囊孢子释放是长期的。可达数月,经一年干燥后遇水仍可萌发侵入。当气温高于7℃病斑开始扩展,气温20~28℃最适该菌生长和繁殖,病斑扩展迅速。一般侵入5~8天出现病斑,10~18天产生子座,随后产生分生孢子器。
(1)对引进板栗苗木、接穗、带皮原木、枝条要严格检疫。(2)种植抗病品种。中国的板栗品种多,普遍较抗板栗疫病,是最好的抗性品种,北京地区最抗病的品种有红光栗。东南地区是皖薄壳。其他抗病品种还有红栗、石丰、乌板栗、油板栗、黄板栗、灰普板栗、桂林油栗、油毛栗、明栗、长安栗、九家种等。(3)适地建园、加强管理、强壮权势、减少伤口。①要在适宜板栗生长的区域建园,有利于保护树体健壮、抵御病菌浸染。土壤pH4.6~7.5之间为宜,最适pH5.5~6.5。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8~22℃,年降水量500~1500mm。光照充足。②加强管理,减少和保护伤口:枝干涂白,防治蛀干害虫,加强修剪。对剪锯口和嫁接口要涂抹石灰水或石硫合剂保护。冬季清园、刮粗树皮。出现涝灾要及时排水,防止栗园积水。③均衡施肥,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增强权势。(4)进行生物防治。①喷涂生物拮抗剂,用生物拮抗剂S511、S308喷涂干部,病斑治愈率100%。②板栗疫苗病菌弱毒株的利用1990年我国发现了弱毒力菌株,板栗疫病菌弱毒株的发现为板栗疫病的有效防治带来了希望。(5)化学防治。①病斑部位涂23%络氨铜水剂30倍液,可使子座萎缩,病斑不再扩大。②刮除病斑后涂1~3波美度石硫合剂,用塑料薄膜包裹,防止树体散失水分。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0.8mg/kg井冈霉素喷雾防治,喷淋树冠和枝干。④栗苗栽植前用1∶1∶100波尔多液浸泡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