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类症鉴别诊断及防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番鸭细小病毒病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故又称番鸭“三周病”。

【病原】番鸭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分布于病鸭的肝、脾、胰腺和肠道等器官组织,也存在于肠道上皮细胞和骨髓细胞中。病毒在56℃内至少存活60分钟,在pH3~9内很稳定,对脂溶剂也不敏感。福尔马林、氧化剂、紫外线、β-丙内酯等能使之灭活。在4℃中保存多年,滴度无明显下降。

【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于8~20日龄的雏番鸭,最早发病日龄为7日龄,最迟为30日龄。一般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密切相关,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发病死亡高峰均在10~18日龄,死亡率为20%~55%;成年番鸭不发病;除雏番鸭外,其他品种的雏鸭和成年鸭均未见类似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较多。病鸭可通过排泄物导致病毒的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临床症状】病雏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减食或拒食,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怕冷,喜蹲伏,两脚乏力,喘气,张口呼吸。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呈角弓反张及两脚麻痹。

【病理变化】常见胰脏苍白,表面有数量不等的针头状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整个肠道呈卡他性炎症,充血或出血,以十二指肠及直肠最明显。常见小肠中下段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剖开小肠膨大部,可见质地较软,表面覆盖有一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干酪样物,形成栓子,堵塞肠管。

【实验室诊断】病毒的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血清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乳胶凝集试验等,其中以乳胶凝集试验最为实用。

【鉴别诊断】

1.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小鸭瘟的鉴别

[相似点]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小鸭瘟均有精神沉郁、厌食和腹泻等临床症状及肠道卡他性炎症,充血或出血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雏番鸭小鸭瘟是由小鸭瘟病毒引起的番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番鸭小鸭瘟多发生于5~25日龄的雏番鸭,1月龄以上的番鸭也有发病。20日龄内的雏番鸭发病时死亡率常高达95%,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20日龄以上的雏番鸭发病时,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10日龄内的雏番鸭发病后迅速出现厌食、腹泻、衰竭,突然倒地抽搐后不久死亡,病程为2~4天。日龄稍大的雏番鸭发病后最初表现为厌食,嗉囊空虚,内有混合液体和气体,喙部和蹼表发绀。病雏番鸭排出大量的黄色或淡黄绿色水样稀粪。而雏番鸭细小病毒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龄至3周龄左右的雏番鸭,成年番鸭多不发病。减食或拒食,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怕冷,喜蹲伏,两脚乏力,喘气,张口呼吸。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呈角弓反张及两脚麻痹。雏番鸭小鸭瘟较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更高,严重下痢,肠道病变较为明显,呈渗出性肠炎,且患病雏番鸭胰腺无白色坏死点,而雏番鸭细小病毒病胰腺表面有大量的白色坏死点,肠道呈卡他性肠炎,存在腹泻,但不如雏番鸭小鸭瘟严重。采用易感雏鸭和易感雏番鸭做感染试验,如仅引起雏番鸭发病死亡,并具特征性病变而雏鸭健活,则为番鸭细小病毒所致。

2.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鸭副黏病毒病的鉴别

[相似点]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鸭副黏病毒病均有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等临床表现和肠道表现卡他性炎症、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鸭副黏病毒病是由鸭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导致鸭发生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发病日龄为8~30日龄,中大鸭也可感染发病,只是症状较轻。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黏液蓄积。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症状。而雏番鸭细小病毒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龄至3周龄左右的雏番鸭,成年番鸭多不发病。减食或拒食,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怕冷,喜蹲伏,两脚乏力,喘气,张口呼吸。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呈角弓反张及两脚麻痹。鸭副黏病毒病胰腺的变化轻微,常见腺胃黏膜脱落和腺胃乳头轻微出血,发现肝、脾肿大,表面和实质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而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病鸭胰腺表面有大量的白色坏死点。鸭副黏病毒病可侵害各品种的鸭,而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只侵害雏番鸭。

3.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鸭病毒性肝炎的鉴别

[相似点]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鸭病毒性肝炎均有传染性,多发生于雏鸭,年龄愈大发病率愈低,表现萎靡垂翅,不愿活动,排稀粪,喙端呈紫色。剖检可见肝肿大,胆囊充满胆汁。

[不同点]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为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英国属Ⅱ型,美国属Ⅲ型)。初发5~7日龄,粪稀黄白色或绿色,发病24小时即全身抽搐,多侧头背向(俗称“背脖”),两脚痉挛性蹬踏,有时在地上旋转,出现痉挛后十几分钟死亡。剖检可见肝肿大、质脆、色暗淡或发黄,表面有出血点,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和坏死,坏死肝细胞间有大量的红细胞,小叶间静脉、中央静脉和窦状间隙充满红细胞。胆囊肿胀成椭圆形,充满褐色或淡绿色胆汁。用病死鸭肝制成2%匀浆液注射易感雏鸭,24小时即出现典型症状,于30~48小时死亡,病变相同。

4.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鸭球虫病的鉴别

[相似点]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鸭球虫病均有传染性,精神委顿,羽毛松乱,离群呆立,厌食,拉稀。剖检可见肠黏膜充血、出血,十二指肠尤为严重。

[不同点]鸭球虫病的病原为球虫。4~6周龄的感染率常为100%,粪桃红色或暗红色,有时有黄色黏液,腥臭。剖检可见十二指肠卵黄蒂前后段的出血斑、出血点常红白相间,有糠麸样或干酪样黏液,肠内容物为淡红色或鲜红色的黏液或胶冻样,但不形成肠芯。剖检,除十二指肠可见病变外,其他内脏无明显变化。刮取病变部肠黏膜染色镜检,可见大量的裂殖体、裂殖子、大小配子和合子或卵囊。

【防制】

1.预防措施

雏番鸭出生后48小时内,皮下注射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在疫区的雏番鸭,可在出壳后4天内注射抗番鸭细小病毒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在种鸭产蛋前用番鸭细小病毒灭活苗进行免疫,孵出的雏番鸭将获得母源抗体,可抵抗番鸭细小病毒的感染。

2.发病后的措施

(1)加强隔离和消毒 隔离病鸭,病死鸭尸体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天用0.2%过氧乙酸或百毒杀、抗毒威等带鸭消毒1次,连用1周。保持鸭舍的清洁卫生,通风透气;用疫苗做紧急接种,一旦暴发本病,可对已感染发病早期的雏番鸭,每只皮下注射1.0~1.5毫升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

(2)药物治疗 宜采取抗体疗法,同时配合抗病毒、抗感染等辅助疗法。立即注射抗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高免卵黄液或高免血清,每羽注射1毫升,严重病例可再注射1次。同源抗血清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用,而异源抗血清不宜作为预防使用,仅在发病雏番鸭群做紧急治疗使用。然后使用如下处方辅助治疗。

处方1:

将利巴韦林和30%磺胺-6-甲氧嘧啶加入饲料(1克/千克)或饮水(1克/5千克水)喂服,连用3~4天。或复方病毒唑可溶性粉(含利巴韦林、金刚乙胺、环丙沙星、增效剂等)用于饮水(50克/200千克水)或用于拌料(50克/75千克饲料),1天2次,连用3~5天(如果伴有呼吸道感染,可加入阿米卡星等一起注射)。

处方2:

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5支,链霉素100万国际单位3支,板蓝根针剂10支,复方黄连素针剂20支,维生素B1注射液10支,维生素B2注射液10支,维生素C注射液10支,地塞米松注射液10支,10%葡萄糖液100毫升,混合备用,按每只2毫升颈部皮下注射,1天2次,连用3~5天。

处方3:

板蓝根800克、白头翁500克、黄连800克、黄柏500克、山栀子500克、黄芩800克、金银花200克、地榆200克、穿心莲500克、甘草200克(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每剂2次煎汁70~80千克,浓缩药液至40~50千克,供1500只3周龄的番鸭自由饮用,每日1剂(重症不能自饮的病鸭用注射器灌服,每只番鸭3~5毫升,7~8小时喂1次)。服药期间适当减少供水量。采用中药治疗的同时,给已感染发病的番鸭注射1次抗番鸭细小病毒血清,每只番鸭0.8毫升,病情严重的番鸭每只注射1毫升,连用2次。

处方4:

金银花20克、陈皮20克、栀子20克、白芍20克、柴胡15克、川芎10克、枳实10克、玄胡10克、川贝10克、生甘草10克,以上为500羽10~20日龄的雏鸭1日的剂量,一般用药2~4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