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1.3.1 特种设备概述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1.3.1.1 压力容器的分类
特种设备依据其主要工作特点,分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和机电类特种设备。
(1)承压类特种设备 承压类特种设备是指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或管状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
①锅炉 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能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②压力容器 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③压力管道 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2)机电类特种设备 机电类特种设备是指必须由电力牵引或驱动的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①电梯 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②起重机械 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井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③客运索道 是指由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等。
④大型游乐设施 是指用于经营目的并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等于2m/s,或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⑤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1.3.1.2 特种设备事故特征
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有如下特点,即事故有三个主要特征。
(1)量大面广 特种设备应用广泛,涉及公共安全。由于特种设备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对使用人员造成伤害,而且可能对附近的无关人员造成伤害。
(2)事故率较高 特种设备经常处于承压或空中运行状态,只要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存在隐患,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如泄漏、爆炸、坠落)的可能性就客观存在。
(3)危害性大 容易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尤其是盛装危险品的压力容器爆炸,甚至会造成较大范围的环境灾难。
1.3.2 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技术
1.3.2.1 锅炉的安全设计
锅炉上的安全附件主要是指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和液位报警器。
(1)安全阀 当锅炉汽水系统超压时,安全阀自动开启,排汽泄压,并发出报警;当压力降到允许值后,安全阀又能自动关闭,确保锅炉在允许压力范围内继续运行。常见锅炉安全阀为弹簧式安全阀和杠杆式安全阀。
(2)压力表 压力表是测量和指示锅炉汽水系统压力大小的仪表,有现场指示表和通过变送器远传至控制室的指示表。其中远传表可以设置超压报警功能。防止超压是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压力表的结构简单(一根弹簧管),使用方便,但由于其作用非常重要,为了确保压力表的长期运行可靠,压力表至少每半年应校验一次。
(3)液位计 液位计是显示汽包内液面高低的仪表,有现场液位计和通过变送器远传至控制室的液位计。其中现场安装的液位计是根据连通器内液柱高度相等的原理设计的,用于观察液位的通常是一段玻璃管或空心玻璃板;远传液位计是通过将液位转换成压力信号,再通过变送器来实现信号传递的,其原理与远传压力表类似。操作人员通过液位计观察和调节汽包的液位,防止发生锅炉缺水或满水事故。
(4)液位报警器 液位报警器用于在锅炉液位发生异常(高于最高安全液位或低于最低安全液位)时发出报警,提醒操作人员采取措施,消除险情。
1.3.2.2 压力容器的安全设计
压力容器设计要求的材料的主要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和制造工艺性能。普通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韧性、冷弯性能和硬度等;制造工艺性能主要指铸、锻、焊、热处理等加工性能。
从安全角度考虑,压力容器设计应包括强度安全设计和结构安全设计。
(1)强度安全设计 强度安全设计是指在确定的容器结构尺寸下,所选材料在容器寿命期内有足够抵抗各种外来载荷和经受周围环境条件破坏的能力。
(2)结构安全设计 结构安全设计是指设计容器的总体或局部结构时,尽量避免制造和使用中附加的削弱容器强度的因素。
常规压力容器设计,除了通过计算来保证容器总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外,还要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减少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程度,此外合适的结构也是方便制造、检验,保证容器制造质量的重要措施。
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要在总体或局部结构、焊接结构和接头形式等方面遵循便于制造、利于检验、避免局部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的一般性原则。具体应用来说,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防止压力容器各承压部件连接处的几何形状、厚度、材料和载荷(包括温度)等突变形成的总体和局部结构不连续产生的过高的局部应力;可以采用圆滑过渡或斜坡过渡形式消除几何形状或厚度的突变。
②避免压力容器上局部高应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叠加,在容器上限制开大孔,容器设计规范规定,凸形封头或球壳的开孔最大直径不超过壳体内直径的1/2等;即使一般性开孔,必要时也要有局部补强措施,如采用补强圈、厚壁接管或整体补强等;采用高应力区与强度薄弱环节错开分隔,在凸形封头过渡部分一般不开孔,以避免与封头过渡区不连续效应叠加;又如使接管、支座避开筒体纵环焊缝;筒体或其他受压元件的拼接焊缝应彼此错开一定距离等。
③合理选择焊接结构和接头形式,如避免未焊透结构和刚性焊接结构,优先采用等厚对接接头,尽量少用连接强度差的搭接和未焊透的角接接头,以减少焊接变形和附加应力。
④检验部位要方便无损检验,以准确发现制造缺陷,如整体补强的接管比补强圈补强的接管容易进行超声波检验。
1.3.3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
1.3.3.1 锅炉使用安全
(1)锅炉启动步骤
①检查准备 对新装、迁装和检修后的锅炉,启动之前要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内容有:检查受热面、承压部件的内外部,检查其是否处于可投入运行的良好状态;检查燃烧系统各个环节是否处于完好状态;检查各类门孔、挡板是否正常,使之处于启动所要求的位置;检查安全附件和测量仪表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所要求的状态;检查锅炉架、楼梯、平台等钢结构部分是否完好;检查各种辅机特别是转动机械是否完好。
②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热应力,上水温度最高不超过90℃,水温与筒壁温之差不超过50℃。对水管锅炉,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少于1h,在冬季不少于2h。冷炉上水至最低安全水位时应停止上水,以防止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③烘炉 对新装、迁装、大修或长期停用的锅炉,其炉膛和烟道的墙壁非常潮湿,一旦骤然接触高温烟气,将会产生裂纹、变形,甚至发生倒塌事故。为防止此种情况发生,此种锅炉在上水后,启动前要进行烘炉。
④煮炉 对新装、迁装、大修或长期停用的锅炉,在正式启动前必须煮炉。煮炉的目的是清除蒸发受热面中的铁锈、油污和其他污物,减少受热面腐蚀,提高锅水和蒸汽品质。
⑤点火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点火方法由燃烧方式和燃烧设备类型确定。层燃炉一般用木材引火,严禁用挥发性强烈的油类或易燃物引火,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⑥暖管与并汽 暖管,即用蒸汽慢慢加热管道、阀门、法兰等部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部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并汽,也称并炉、并列,即新投入运行锅炉向共用的蒸汽母管供汽。并汽前应减弱燃烧,打开蒸汽管道上的所有疏水阀,充分疏水以防水击;冲洗水位表,并使水位维持在正常水位线以下;使锅炉的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母管内气压,缓慢打开主汽阀及隔绝阀,使新启动锅炉与蒸汽母管连通。
(2)点火升压阶段的安全注意事项
①防止炉膛爆炸 锅炉点火时需防止炉膛爆炸。锅炉点火前,锅炉炉膛中可能残存有可燃气体或其他可燃物,也可能预先送入可燃物,如不注意清除,这些可燃物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即可能爆炸,这就是炉膛爆炸。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煤粉锅炉等点火时必须特别注意防止炉膛爆炸。
防止炉膛爆炸的措施是:点火前,开动引风机给炉膛通风5~10min,没有风机的可自然通风5~10min,以清除炉膛及烟道中的可燃物。气炉、油炉、煤粉炉点燃时,应先送风,之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一次点火未成功需重新点燃火炬时,一定要在点火前给炉膛烟道重新通风,待充分清除可燃物之后再进行点火操作。
②控制升温升压速度 如前所说,升压过程也就是锅水饱和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由于锅水温度的升高,锅筒和蒸发受热面的金属壁温也随之升高,金属壁面中存在不稳定的热传导,需要注意热膨胀和热应力问题。
为防止产生过大的热应力,锅炉的升压过程一定要缓慢进行。点火过程中,对各热承压部件的膨胀情况应进行监督,发现有卡住现象应停止升压,待排除故障后再继续升压;发现膨胀不均匀时也应采取措施消除。
③严密监视和调整仪表 点火升压过程中,锅炉的蒸汽参数、水位及各部件的工作状况在不断地变化,为了防止异常情况及事故的出现,必须严密监视各种指示仪表,将锅炉压力、温度和水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各种指示仪表本身也要经历从冷态到热态、从不承压到承压的过程,也会产生热膨胀,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产生卡住、堵塞、转动或开关不灵等无法投入运行或工作不可靠的故障。因此点火升压过程中,保证指示仪表的准确可靠十分重要。
点火一段时间,当发现蒸汽从空气阀冒出时,即可将空气阀关闭准备升压。此时,应密切监视压力表,在一定的时间内压力表上的指针应离开原点。如锅内已有压力而压力表指针不动,则须将火力减弱或停息,校验压力表并清洗压力表管道,待压力表正常后,方可继续升压。
④保证强制流动受热面的可靠冷却 自然循环锅炉的蒸发面在锅炉点火后开始受热,即产生循环流动。由于启动过程加热比较缓慢,蒸发受热面中产生的蒸汽量较少,水循环还不正常,各水冷壁受热不均匀的情况也比较严重,但蒸发受热面一般不会在启动过程中烧坏。
由于锅炉在启动中不向用户提供蒸汽及不连续经省煤器上水,省煤器、过热器等强制流动受热面中没有连续流动的水汽介质冷却,因而可能被外部连续流过的烟气烧坏。所以,必须采取可靠措施,保证强制流动受热面在启动中不至于过热损坏。
(3)锅炉正常运行中的监督调节
①锅炉水位的监督调节 锅炉运行中,运行人员应不间断地通过水位表监督锅内的水位。锅炉水位应经常保持在正常水位线处,并允许在正常水位线上下50mm之内波动。
由于水位的变化与负荷、蒸发量和气压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水位的调节常常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气压、蒸发量的调节联系在一起的。
为了使水位保持正常,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水位应稍高于正常水位,以防负荷增加时水位降得过低;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水位应稍低于正常水位,以免负荷降低时水位升得过高。
②锅炉气压的监督调节 在锅炉运行中,蒸汽压力应基本上保持稳定。锅炉气压的变动通常是由负荷变动引起的,当锅炉蒸发量和负荷不相等时,气压就要变动。若负荷小于蒸发量,气压就上升;负荷大于蒸发量,气压就下降。所以,调节锅炉气压就是调节其蒸发量,而蒸发量的调节是通过燃烧调节和给水调节来实现的。运行人员根据负荷变化,相应增减锅炉的燃料量、风量、给水量来改变锅炉蒸发量,使气压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间断上水的锅炉,为了保持气压稳定,要注意上水均匀,上水间隔的时间不宜过长,一次上水不宜过多;在燃烧减弱时不宜上水,手烧炉在投煤、扒渣时也不宜上水。
③气温的调节 锅炉负荷、燃料及给水温度的改变,都会造成过热气温的改变。过热器本身的传热特性不同,上述因素改变时气温变化的规律也不相同。
④燃烧的监督调节 燃烧调节的任务是使燃料燃烧供热适应负荷的要求,维持气压稳定;使燃烧完好正常,尽量减少未完全燃烧损失,减轻金属腐蚀和大气污染;对负压燃烧锅炉,维持引风和鼓风的均衡,保持炉膛一定的负压,以保证操作安全和减少排烟损失。
⑤排污和吹灰 锅炉运行中,为了保持受热面内部清洁,避免锅水发生汽水共腾及蒸汽品质恶化,除了对给水进行必要而有效的处理外,还必须坚持排污。
燃煤锅炉的烟气中含有许多飞灰微粒,在烟气流经蒸发受热面、过热器、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时,一部分烟灰会沉积到受热面上,不及时吹扫清理往往越积越多。由于烟灰的导热能力很差,受热面上积灰会严重影响锅炉传热,降低锅炉效率,影响锅炉运行工况,特别是蒸汽温度,对锅炉安全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4)停炉及停炉保养
①停炉 正常停炉是预先计划内的停炉。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停炉操作应按规程规定的顺序进行。大体上说,锅炉正常停炉的顺序应该是先停止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减少引风;与此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对于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炉膛停火后,引风机至少要继续引风5min以上。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断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为保护过热器,防止其金属超温,可打开过热器出口集箱疏水阀适当放汽。降压过程中司炉人员应连续监视锅炉,待锅内无气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停炉时应打开省煤器旁通烟道,关闭省煤器烟道挡板,但锅炉进水仍需经省煤器。对钢管省煤器,锅炉停止进水后,应开启省煤器再循环管;对无旁通烟道的可分式省煤器,应密切监视其出口水温,并连续经省煤器上水、放水至水箱中,使省煤器出口水温低于锅筒压力下饱和温度20℃。
为防止锅炉降温过快,在正常停炉的4~6h内,应紧闭炉门和烟道挡板;之后,打开烟道挡板,缓慢加强通风,适当放水。停炉18~24h,在锅水温度降至70℃以下时,方可全部放水。
锅炉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炉: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不断加大向锅炉进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继续下降;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经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发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设置在蒸汽空间的压力表全部失效;锅炉元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安全;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件被烧红,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其他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等。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是: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与此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沙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挡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打开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安全阀快速降压。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不得不采用的非正常停炉方式,有缺陷的锅炉应尽量避免紧急停炉。
②停炉保养 锅炉停炉以后,本来容纳水汽的受热面及整个汽水系统依旧是潮湿的或者残存有剩水。由于受热面及其他部件置于大气之中,空气中的氧气有充分的条件与潮湿的金属接触或者更多地溶解于水,使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加剧。另外,受热面的烟气侧在运行中常常黏附有灰粒及可燃物,停炉后在潮湿的气氛下,也会加剧对金属的腐蚀。实践表明,停炉期的腐蚀往往比运行中的腐蚀更为严重。
停炉保养主要指锅内保养,即汽水系统内部为避免或减轻腐蚀而进行的防护保养。常用的保养方式有压力保养、湿法保养、干法保养和充气保养。
1.3.3.2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
(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
①基本要求
a.平稳操作 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
压力容器开始加载时,速度不宜过快,尤其要防止压力的突然升高。过高的加载速度会降低材料的断裂韧性,可能使存在微小缺陷的容器在压力的快速冲击下发生脆性断裂。
高温容器或工作壁温在0℃以下的容器,加热和冷却都应缓慢进行,以减小壳壁中的热应力。
操作中压力频繁地和大幅度地波动,对容器的抗疲劳强度是不利的,应尽可能避免,保持操作压力平稳。
b.防止超载 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压力来自器外(如气体压缩机、蒸汽锅炉等)的容器,超压大多是由于操作失误而引起的。为了防止操作失误,除了装设联锁装置外,可实行安全操作挂牌制度。在一些关键性的操作装置上挂牌,牌上用明显标记或文字注明阀门等的开闭方向、开闭状态、注意事项等。对于通过减压阀降低压力后才进气的容器,要密切注意减压装置的工作情况,并装设灵敏可靠的安全泄压装置。
由于器内物料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压力的容器,往往因加料过量或原料中混入杂质,使器内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密度增大或反应过速而造成超压。要预防这类容器超压,必须严格控制每次投料的数量及原料中杂质的含量,并有防止超量投料的严密措施。
储装液化气体的容器,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而超压,一定要严格计量。对于液化气体储罐和槽车,除了密切监视液位外,还应防止容器意外受热,造成超压。如果容器内的介质是容易聚合的单体,则应在物料中加入阻聚剂,并防止混入可促进聚合的杂质。物料储存的时间不宜过长。
除了防止超压以外,压力容器的操作温度也应严格控制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长期的超温运行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容器的破坏。
②容器运行期间的检查 容器专职操作人员在容器运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容器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操作上或设备上的不正常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防止异常情况的扩大或延续,保证容器安全运行。
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
在工艺条件方面,主要检查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液位是否在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范围内;检查容器工作介质的化学组成,特别是影响容器安全(如产生应力腐蚀、使压力升高等)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在设备状况方面,主要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泄漏、渗漏现象,容器的部件和附件有无塑性变形、腐蚀以及其他缺陷或可疑迹象,容器及其连接管道有无振动、磨损等现象。在安全装置方面,主要检查安全装置以及与安全有关的计量器具是否保持完好状态。
③容器的紧急停止运行 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器安全的迹象;安全装置全部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等,难以保证安全操作;操作岗位发生火灾,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报警孔泄漏。
(2)容器的维护保养 做好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使容器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容器使用寿命。容器的维护保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保持完好的防腐层 工作介质对材料有腐蚀作用的容器,常采用防腐层来防止介质对器壁的腐蚀,如涂漆、喷镀或电镀、衬里等。
②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 有些工作介质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会对容器的材料产生腐蚀。因此要尽力消除这种能引起腐蚀的,特别是应力腐蚀的条件。盛装氧气的容器,常因底部积水造成水和氧气交界面的严重腐蚀,要防止这种腐蚀,最好使氧气经过干燥,或在使用中经常排放容器中的积水。
③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 “跑、冒、滴、漏”不仅浪费原料和能源,污染工作环境,还常常造成设备的腐蚀,严重时还会引起容器的破坏事故。
④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 对于长期或临时停用的容器,应加强维护。停用的容器,必须将内部的介质排除干净,腐蚀性介质要经过排放、置换、清洗等技术处理。要注意防止容器的“死角”积存腐蚀性介质。
⑤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 容器上所有的安全装置和计量仪表,应定期进行调整校正,使其始终保持灵敏、准确;容器的附件、零件必须保持齐全和完好无损,连接紧固件残缺不全的容器,禁止投入运行。
1.3.3.3 起重机使用安全
起重作业安全操作技术如下。
(1)吊运前的准备 吊运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和手套;高处作业还必须佩戴安全带和工具包;检查清理作业场地,确定搬运路线,清除障碍物;室外作业要了解当天的天气预报;流动式起重机要将支撑地面垫实垫平,防止作业中地基沉陷;对使用的起重机和吊装工具、附件进行安全检查;不使用报废元件,不留安全隐患;熟悉被吊物品的种类、数量、包装状况以及周围联系,根据有关技术数据(如质量、几何尺寸、精密程度、变形要求),进行最大受力计算,确定吊点位置和捆绑方式。
(2)起重机司机通用操作要求 有关人员应认真交接班,对吊钩、钢丝绳、制动器、安全防护装置的可靠性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开机作业前,应确认以下情况处于安全状态方可开机:所有控制器是否置于零位;起重机上和作业区内是否有无关人员,作业人员是否撤离到安全区;起重机运行范围内是否有未清除的障碍物;起重机与其他设备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是否在0.5m以上;电源断路装置是否加锁或有警示标牌;流动式起重机是否按要求平整好场地,牢固可靠地打好支腿。
开车前,必须鸣铃或示警;操作中接近人时,应给以断续铃声或示警。
司机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不得进行下列行为: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利用打反车进行制动;起重作业过程中进行检查和维修;带载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或带载增大作业幅度;吊物不得从人头顶上通过,吊物和起重臂下不得站人。
严格按指挥信号操作,对紧急停止信号,无论何人发出,都必须立即执行。
吊载接近或达到额定值,或起吊危险品(液态金属、有害物、易燃易爆物)时,吊运前认真检查制动器,并用小高度、短行程试吊,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吊运。
(3)司索工安全操作要求 司索工主要从事地面工作,例如准备吊具、捆绑挂钩、摘钩卸载等,多数情况还担任指挥任务。司索工的工作质量与整个搬运作业安全关系极大。其操作工序要求如下。
①准备吊具 对吊物的重量和重心估计要准确,如果是目测估算,应增大20%来选择吊具,每次吊装都要对吊具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如果是旧吊索应根据情况降级使用,绝不可侥幸超载或使用已报废的吊具。
②捆绑吊物 对吊物进行必要的归类、清理和检查,吊物不能被其他物体挤压,被埋或被冻的物体要完全挖出;切断与周围管、线的一切联系,防止造成超载;清除吊物表面或空腔内的杂物,将可移动的零件锁紧或捆牢,形状或尺寸不同的物品不经特殊捆绑不得混吊,防止坠落伤人;吊物捆扎部位的毛刺要打磨平滑,尖棱利角应加垫物,防止起吊吃力后损坏吊索;表面光滑的吊物应采取措施来防止起吊后吊索滑动或吊物滑脱;吊运大而重的物体应加诱导绳,诱导绳长应能使司索工既可握住绳头,同时又能避开吊物正下方,以便发生意外时司索工可利用该绳控制吊物。
③挂钩起钩 吊钩要位于被吊物重心的正上方,禁止斜拉吊钩硬挂,防止提升后吊物翻转、摆动;吊物高大需要垫物攀高挂钩、摘钩时,脚踏物一定要稳固垫实,禁止使用易滚动物体(如圆木、管子、滚筒等)作脚踏物;攀高必须佩戴安全带,防止人员坠落跌伤;挂钩要坚持“五不挂”,即起重或吊物重量不明不挂,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尖棱利角和易滑工件无衬垫物不挂,吊具及配套工具不合格或报废不挂,包装松散、捆绑不良不挂等,将安全隐患消除在挂钩前;当多人吊挂同一吊物时,应由一专人负责指挥,在确认吊挂完毕,所有人员都离开站在安全位置以后,才可发出起钩信号;起钩时,地面人员不应站在吊物倾翻、坠落可波及的地方;如果作业场地为斜面,则应站在斜面上方(不可在死角),防止吊物坠落后继续沿斜面滚移伤人。
④摘钩卸载 吊物运输到位前,应选择好安置位置,卸载不得挤压电气线路和其他管线,不得阻塞通道;针对不同吊物种类应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支撑、垫稳、归类摆放,不得混码、互相挤压、悬空摆放,防止吊物滚落、侧倒、塌垛;摘钩时应等所有吊索完全松弛再进行,确认所有绳索从钩上卸下再起钩,不允许抖绳摘索,更不许利用起重机抽索。
⑤搬运过程的指挥 无论采用何种指挥信号,必须规范、准确、明了;指挥者所处位置应能全面观察作业现场,并使司机、司索工都可清楚看到;在作业进行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重物悬挂在空中时),指挥者和司索工都不得擅离职守,应密切注意观察吊物及周围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指挥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