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 乳液聚合制备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通过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实验。
(2)了解乳液聚合中各组分作用和乳液聚合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乳液聚合是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小分子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分散,并且采用水溶性引发剂引发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方法,具有导热容易,聚合反应温度容易控制的优点。因采用的是水溶性引发剂,聚合反应不是发生在单体液滴内,而是发生在增溶胶束内形成单体/聚合物乳胶粒,每一个单体/聚合物乳胶粒仅含有一个自由基,因而聚合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单体/聚合物乳胶粒的数目,也即取决于乳化剂的浓度。乳液聚合能在高聚合速率下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产物,且聚合反应温度通常较低,特别是在使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时,聚合反应通常在室温下进行。乳液聚合即使在聚合后期体系黏度通常仍很低,可用于合成黏度大的聚合物,如橡胶等。
乳化剂的选择对稳定的乳液聚合十分重要。乳化剂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使单体容易分散成小液滴,并在乳胶粒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乳胶粒凝聚。常见的乳化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种,一般多使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配合使用。乳液聚合所得乳胶粒子粒径大小及其分布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① 乳化剂。乳化剂浓度越大,乳胶粒的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窄。
② 油水比。油水比一般为(1∶2)~(1∶3),油水比越小,聚合物乳胶粒越小。
③ 引发剂。引发剂浓度越大,产生的自由基浓度越大,形成的单体/聚合物乳胶粒越多;聚合物乳胶粒越小,粒径分布越窄,但分子量越小。
④ 温度。温度升高可使乳胶粒变小,温度降低则使乳胶粒变大,但都可能导致乳胶体系不稳定而产生凝聚或絮凝。
⑤ 加料方式。分批加料比一次性加料易获得较小的聚合物乳胶粒,且聚合反应更易控制。
目前市场上“白乳胶”类黏合剂,就是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聚醋酸乙烯酯(又名聚乙酸乙烯酯)的乳液。对于乳液聚合,通常是在装备回流冷凝管的搅拌反应釜中进行反应,首先在反应釜中加入乳化剂、引发剂水溶液和单体后,一边进行搅拌,一边加热即可制得乳液。乳液聚合的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70~90℃之间,pH值控制在2~6之间。对于醋酸乙烯酯的聚合反应,由于聚合反应放热较大,反应温度的上升较为显著,采用一次投料法要想获得高浓度的稳定乳液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一般可以采用分批次加入引发剂或者单体的方法,以获得高浓度稳定乳液。醋酸乙烯酯乳液的聚合反应机理与一般乳液聚合机理是相似的。但是,由于醋酸乙烯酯在水中有较高的溶解度,而且容易发生水解,并且水解后产生的乙酸会干扰聚合反应;同时,醋酸乙烯酯自由基十分活泼,链转移反应也比较显著。因此,在聚合体系中,除了加入乳化剂外,在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中,一般还需要加入聚乙烯醇来保护胶体。
醋酸乙烯酯也可以与其他单体共聚制备性能更优异的聚合物乳液,如与氯乙烯单体共聚可改善聚氯乙稀的可塑性或改良其溶解性;与丙烯酸共聚可改善乳液的粘接性能和耐碱性。
三、实验用品
实验用品:醋酸乙烯酯;10%聚乙烯醇水溶液;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过硫酸钾(KPS);去离子水。
其他用品:电热套;装有搅拌棒、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烧杯(50mL);滴管;50mL锥形瓶。
四、实验步骤
(1)在50mL烧杯中将过硫酸钾(KPS)溶于8mL水中。
(2)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加入40mL 10%聚乙烯醇水溶液,1mL乳化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12mL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加入5mL乙酸乙烯酯和2mL过硫酸钾(KPS)水溶液,搅拌均匀,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
图1-2 乳液聚合装置
A—三口瓶;B—温度计;C—搅拌机;D—搅拌器;E—滴液漏斗;F—回流冷凝管;G—加热水浴;H—玻璃缸
(3)加热,升温至70~75℃, 反应约40min。
(4)保持温度稳定(70~75℃),在约2h内分别滴加完剩余单体及引发剂,保持温度反应至无回流,逐步将反应温度升高至80~85℃,反应0.5h,撤除电热套,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约50℃,加入10% NaHCO3水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5~6;经充分搅拌后,冷却至室温,出料。
五、思考题
(1)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子量有何影响?
(2)在实验操作中,为什么要加入聚乙烯醇?
(3)在实验操作中,单体为什么要分批加入?
参 考 文 献
[1] 洪林娜,李斌,黄辉,朱岩. 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石油化工,2013,42(10):1154-1158.
[2] 聂敏,王琪. 超声辐照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合成化学,2007,15(4):471-474.
(刘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