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项目2 中药材前处理技术

任务1 净选加工

知识目标:能够根据各种饮片性质,确定正确的净选加工技术;掌握各类药材净选加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能依据饮片质量标准,判断所炮制饮片成品规格是否合格。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传统和现代净选的设备与方法;具备对炮制后的饮片进行外观和内在质量的鉴定技能。

一、必备知识

净选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将原药材经过洗净、分选等处理方法,除去药材中的泥沙、夹杂物及残留的非药用部分,或分离其不同的药用部分及霉败品等,使药材达到药用的净度和纯度标准。

(一)净选加工的目的

1.分开药用部位

如中药当归、生地黄等根类和根茎类药材常带有泥沙,须清水洗净后才可入药;海藻、海带、全蝎等常带有盐分,须洗漂干净后才可入药;麻黄则须分离地上部分和地下根部,两者分别入药;莲子须分离其莲肉和莲心(胚芽)分别入药;芒硝和硇砂等须经提净后才能入药等。

2.除去非药用部位

除去非药用部位是使调配时剂量准确或减少服用时的副作用。如去粗皮、去瓤、去心、去芦等。

3.进行分档,便于进行切制和炮制

中药材系自然状态的干燥品,同种药材的个体大小、粗细和长短是有差别的,所以在饮片切制和炮制前均须在净选时按其大小、粗细等加以分类,这样在软化浸润时便于控制其湿润的程度,便于进行切制;在进行炮制时亦便于控制火候,以保证饮片的质量。如半夏、天南星、大黄等。

4.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净选加工可除去产地采集、加工、贮运过程中混入的泥沙杂质、虫蛀及霉变品。

(二)净选方法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称净选。经过净选后的中药材称“净药材”。中药材都要通过净选加工,方可用于临床。汉代医药学家张仲景在医疗实践中即很重视药用部位、品质和修治,在其著作《金匮玉函经》中指出:药物“或须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去茎,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净选可根据药材质地的不同,选用下列常用方法进行操作。

1.挑选

挑选是清除混在药物中的杂质及霉变品等,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档,以便达到洁净或进一步加工处理。适用于对药物进行大小分档,除去药物中所含的霉变品、虫蛀品、泛油品等;或药物中所含杂质少且明显,用其他器具难以与药物相分离时选用;还常用于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如莱菔子、桑螵蛸、蛇床子、石膏等常含有木屑、砂石等杂质;苏叶、藿香、淡竹叶、香薷等常夹有枯枝、腐叶及杂草等;枸杞子、百合、薤白等亦常有霉变品混入,这些均须挑选除去。又如天南星、半夏、白芍、白附子、白术、大黄、木通等药物,均需按大小、粗细分开,以便分别浸润或煮制,这样在软化浸润时便于控制其湿润的程度或火候,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使其充分发挥疗效。此外,挑选往往配筛簸交替进行。

2.筛选

筛选是根据药物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以筛去药物中的砂石、杂质、碎屑等,使其达到洁净,便于进一步加工炮制。有些药物形体大小不等,须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分开,如延胡索、浙贝母、半夏等,以便分别浸、漂和煮制;另外如鸡内金、鱼鳔胶及其他大小不等的药物均须分开,分别进行炮制,以使受热均匀、质量一致;或筛去药物在炮制中的辅料,如麦麸、河砂、滑石粉、蛤粉、米、土粉等。目前,许多地区采用机器筛选,如振荡式筛药机等,操作时只要将待筛选之药物放入筛子内,启动机器,即可达到筛净。不同体积之药物,可更换不同孔径之筛子。

3.风选

风选是利用药物和杂质的轻重不同,借助风力将杂质除去。一般选用簸箕或风车将杂质和药物分开,使杂质和药用部分分离,以达到纯洁之目的。多用于果实、种子类药材的净选。如紫苏子、车前子、吴茱萸、青葙子、莱菔子、葶苈子等。有些药物通过风选可将果柄、花梗、干瘪之物等非药用部位除去。

4.水选

水选是将药物通过水洗或漂除去杂质的常用方法。有些药物常附着泥沙、盐分或不洁之物,用筛选或风选不易除去,故用水选或漂的方法,以使药物洁净。如乌梅、山茱萸、大枣、川贝母、海藻、昆布等,均需洗或漂去附着的泥沙、盐分。质地较轻的药物,如蝉蜕、蛇蜕、地鳖虫等,操作时将药物置水中搅拌,使药物中的杂质漂浮于水面或沉于水中而除去。洗漂应掌握时间,勿使药物在水中浸漂过久,以免损失药效,并及时注意干燥,防止霉变,降低疗效。

(三)中药材净选的要求

1.去根或茎

(1)去残根 是指药用茎或根茎部分的药物一般须除去主根、支根、须根等非药用部位。如石斛、荆芥、薄荷、黄连、芦根、藕节、马齿苋、马鞭草、泽兰、益母草、瞿麦等。另如麻黄茎和根均能入药,但两者作用不同,茎能发汗解表,根能止汗,故须分离,分别药用。

(2)去残茎 药用根部的药物往往须除去残茎,如龙胆、白薇、丹参、威灵仙、续断、防风、秦艽、广豆根等,均除去残茎,使药物纯净。

2.去皮壳

去皮壳的操作方法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如《金匮玉函经》中明确指出:“大黄皆去黑皮。”梁代《本草经集注》亦指出一些皮类药物,如肉桂、厚朴、杜仲、秦皮等,“皆去削上虚软甲错,取里有味者称之”。清代《修事指南》谓“去皮者免伤气”。这些方法无疑对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是一个提高。因为有些药物的表皮(栓皮)及果皮、种皮属非药用部位,或是有效成分含量甚微,或果皮与种子两者作用不同,如苦杏仁、白扁豆等,故须除去或分离,以便纯净药物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有些外皮辛燥耗气,尤其是体弱的患者,过多服用生姜皮、橘皮等辛散皮类药物会有耗气之虑。传统所谓“去皮免损气”,可能是指这些特殊情况。有些皮有毒,如苦楝根皮、雷公藤皮若剥除其红黄色外皮不完全,会引起中毒,大伤元气;又如白首乌中含有有毒金属元素高达946.11mg/kg,去皮白首乌饮片有毒金属元素为36.50mg/kg,含量大为降低,所以必须去皮。

去皮壳的药物大体有三类,具体如下。

①树皮类。如杜仲、厚朴、黄柏、肉桂等。可用刀刮去栓皮、苔藓及其他不洁之物。因栓皮内含有效成分甚微,如不除去,调配时仍作药物数量称取,就会影响药用剂量的准确性。

②根和根茎类。如知母、桔梗、北沙参、明党参等,应除去根皮。有些药物多在产地趁鲜去皮,如知母、桔梗等;若不趁鲜及时去皮,干后不易除去。传统要求桔梗去“浮皮”后入药。

③果实种子类。如草果、益智、使君子、鸦胆子、大风子、榧子、白果、石莲子、桃仁、苦杏仁等,应去果壳或果皮。可砸破皮壳,去壳取仁,如巴豆、白果、使君子等。种子类药物,如苦杏仁、桃仁等,可用../Images/image4.jpeg.jpg法去皮。大量生产用去皮机去皮,小量生产用手搓去皮。

3.去毛

有些药物表面或内部,常着生许多绒毛,服后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其他有害作用,故须除去,消除其副作用。如唐代《新修本草》载:“枇杷叶凡用须火炙,以布拭去毛,不尔射入肺,令咳不以”。宋代《证类本草》云:“石韦,用之去黄毛,毛射入肺,令人咳,不可疗”。从文献记载看,去毛主要是为了避免因毛绒机械性刺激咽喉引起咳嗽而采取的一种操作。

根据不同的药物,可分别采取下列方法。

①刮去毛。如鹿茸的茸毛,先用刃器(瓷片或玻璃片)将茸毛基本刮净,再置酒精灯上稍燎一下,用布擦净毛屑。注意不可将鹿茸燎焦,以免切片时破碎。

②刷去毛。如枇杷叶、石韦等在叶的背面密生许多绒毛,历代文献记载均须刷去。刷毛的方法,少量者用毛刷刷除,大量者可用去毛机刷去。

③烫去毛。如骨碎补、狗脊、马钱子等表面生有黄棕色绒毛,可用砂炒法将毛烫焦,取出稍凉后再撞去毛绒即可。

④挖去毛。如金樱子,在果实内部生有淡黄色绒毛,常在产地纵剖两瓣,挖去毛核,但往往还有去不尽的毛或完整的果实,须再进行加工处理。其方法为,将金樱子用温水稍浸后润软(完整的须切开),挖净毛和核,洗净后晒干。

⑤撞去毛。如香附,表面生有黄棕色的毛,将香附和瓷片放进竹笼中来回撞去毛,产品称香附米。

4.去心

“心”一般指根类药物的木质部或种子的胚芽。早在汉代《伤寒论》中就有麦冬、天冬去心的记载。南齐增加了远志去心,梁代增加了丹皮去心,宋代增加了巴戟天、贝母去心,明代增加了莲子去心,近代有地骨皮、五加皮、白鲜皮、连翘等药材去心。梁代陶弘景曰:“凡使麦门冬,须用肥大者,汤浸,抽去心,不尔,令人烦”。清代《修事指南》谓“去心者免烦”。但在长期实践中,有些带木质心的药物服后并不使人感觉烦闷,如麦冬,近代多不去心用于临床。

现在去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除去非药用部位,如牡丹皮、地骨皮、白鲜皮、五加皮、巴戟天的木质心不入药用,在产地趁鲜将心除去,以保证调剂用量准确。二是分离药用部位,如莲子心(胚芽)和肉作用不同,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故须分别入药。

但是有些情况值得注意,如明代《寿世保元》曾有“莲子食不去心,恐成卒暴霍乱”的记载。亦有由于炮制不妥,带心服用,导致腹泻复发的临床报道。临床上还观察到连翘不去心,往往造成小儿遗尿症。此类现象虽非普遍的规律,但药材去心的传统操作,仍不容轻易否定。

去心的方法因药而异。如远志去心,可将远志根稍润至软时,放在木墩上用木槌捶捣,其木质部与皮部即脱离,抽去木心;莲子去心,将莲子趁鲜在产地加工时,用竹签插出莲子心,晒或烘干,莲子肉仍保持整粒出售。

5.去芦

“芦”又称“芦头”,一般指药物的根茎、叶茎等部位。通常认为需要去芦的药物有人参、党参、桔梗、续断、牛膝、草乌、茜草、地榆、玄参等。因为历代医药学家认为“芦”是非药用部位,故应除去。《雷公炮炙论》在甘草条下载有:“凡使,须去头尾尖处,其头尾吐人”。《修事指南》谓:“去芦头者免吐”。前人将人参与参芦分别入药,把参芦作为涌吐剂,用于虚弱患者的催吐。多数古代医籍记载认为参芦可催吐,具有实践病案。现代研究认为,参芦中所含的三醇型苷较人参高,有明显的溶血作用,不宜和人参同用或代替人参作注射剂,对此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且有服用参芦15~30g中毒的报道。

6.去核

有些果实类药物,常需用果肉而不用核或种子,其中有的核(或种子)属于非药用部位。去核是一项传统操作。汉代有花椒去目,南北朝有山茱萸去核,近代有乌梅、诃子、北山楂等药材去核的要求。在《雷公炮炙论中》有:“使山茱萸,须去内核……核能滑精”的记载。《修事指南》谓:“去核者免滑”。

7.去瓤

有些果实类药物,须去瓤用于临床。《本草蒙筌》中有“剜去瓤免胀”的记述;《修事指南》载“去瓤者免胀”。如枳壳,通常用果肉而不用瓤,瓤无治疗作用。据研究,枳壳瓤中不含挥发油等成分,故枳壳瓤作为非药用部分除去是有一定道理的。其方法是,原药用小刀挖去瓤,洗净泥沙,捞起,润过夜,用铁锚压扁,再上木架压3~5天,压扁后,使对合成扁半圆形,切成0.2cm的凤眼片,晒干。

8.去枝梗

去枝梗是指除去某些果实、花、叶类药物非药用部位的枝梗,以使其纯净、用量准确,如五味子、花椒、连翘、夏枯草、辛夷、密蒙花、桑叶、侧柏叶、钩藤、桑寄生、桑螵蛸等。一般采用挑选、切除等方法去除枝梗。

9.去头尾足翅

部分动物类或昆虫类药物,有些需要去头尾或足翅,其目的是为了除去有毒部分或非药用部分。汉代《金匮玉函经》指出“虻虫熬去翅足”;晋代《肘后方》在斑蝥项下有“去足翅炙”的记载;宋代《证类本草》谓“蛤蚧合药去头足,洗去鳞鬛内不净”;《本草衍义》在蕲蛇项下有“用之去头尾”的记述。

在中药的加工处理中,对一些动物、昆虫药的头尾足翅,均须除去,如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蕲蛇等均去头尾;斑蝥、红娘子、青娘子均去头足翅;蛤蚧须除去鳞片头爪;蜈蚣须除去头足。

10.去残肉

某些动物类药物,均须除去残肉筋膜,以纯洁药材,如龟甲、鳖甲等。龟甲、鳖甲净制的研究如下。

(1)胰脏净制法

①加工方法:取新鲜或冰冻的猪胰脏,除去外层脂肪和结缔组织,称量后绞碎,用水少许搅匀,置于纱布上过滤。取滤汁配制成约0.5%的溶液,用Na2CO3调pH值在8.0~8.4之间。水浴加热至40℃时,加入龟甲、鳖甲,使其全部浸没。恒温35~40℃,每隔3h搅拌1次,经12~16h,残皮和残肉能全部脱落,捞起龟甲、鳖甲,洗净晒干,至无臭味即得。

②加工原理。胰脏分泌胰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其中胰蛋白酶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40℃,pH值8.0~8.4,糜蛋白酶要求pH值为8.0,胰蛋白酶要求pH值为8.4),对不同形式的肽链发生水解作用,使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和多肽。而龟甲上的残肉、残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被胰酶水解而除去。该方法的优点是,产品色泽好,无残肉,易裂开,胰脏易得,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时间短。但该法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2)酵母菌法 取龟甲0.5kg,用冷水浸泡2天,放弃浸泡液,加卡氏罐酵母菌300mL,加水淹过龟甲体积的1/6~1/3,盖严。2天后溶液上面起一层白膜,7天后将药物捞出,用水冲洗4~6次,晒干至无臭味即得。其优点是比原来传统净制法时间缩短5~6倍,设备简单,去腐干净,对有效成分(动物胶)无损失,出胶率比传统净制品还高,适应大量生产。

此外,有些动物类药材需要去毛丝、角塞和皮膜,如僵蚕、羚羊角、麝香等。

11.其他加工

(1)碾捣 某些矿物、动物、植物类药物,由于质地特殊或形体较小不便切制,不论生熟,均需碾或捣碎,以便调配和制剂,使其充分发挥疗效。

采用碾碎或捣碎的药物,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矿物类。如自然铜、赭石、磁石、石膏、龙骨、龙齿、花蕊石、白石英、紫石英、金精石、银精石、阳起石、赤石脂、禹余粮、寒水石、钟乳石、云母石、金礞石、青礞石、海浮石等。

②甲壳类。如龟甲、鳖甲、石决明、牡蛎、瓦楞子、蛤壳、紫贝齿、白贝齿等。

③果实种子类。如芥子、莱菔子、川楝子、紫苏子、决明子、瓜蒌子、胡麻仁、牵牛子、诃子、砂仁、豆蔻、草豆蔻、益智、桃仁、苦杏仁、郁李仁、肉豆蔻、荔枝核、橘核、栀子、苍耳子、酸枣仁、小茴香、女贞子、冬瓜子、葫芦巴、补骨脂、刺蒺藜、韭菜子、榧子、刀豆、木鳖子、猪牙皂、穞豆等。本类药物大多数含有脂肪油或挥发油,碾或捣碎后不宜贮存过久,以免泛油变质或挥发而失效。

④根及根茎类。本类药物大多数切成饮片供临床应用,但有的品种形体很小,不便切制,如川贝母、制半夏、珠儿参、三七等,需在调剂时捣碎。

(2)制绒 某些药物碾成绒状,以缓和药性或便于应用。如麻黄碾成绒,则发汗作用缓和,适用于老年、儿童和体弱者。另外,艾叶制绒,便于配制“灸”法所用的艾条或艾柱。

(3)拌衣 将药物表面用水湿润,使辅料粘于药物上,从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朱砂拌茯神、茯苓、远志等,以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朱砂拌将药物湿润后,加入定量的朱砂细粉拌匀,晾干。青黛拌基本与朱砂拌法相同,如青黛拌灯心草,有清热凉肝的作用。

(4)揉搓 某些质地松软而呈丝条状的药物,需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熬,如竹茹、谷精草等。另如荷叶、桑叶需揉搓成小碎块,便于调剂和制剂。

二、实训操作实例

(一)净制麻黄

取麻黄称重,再将麻黄置挑选台上,挑出麻黄根、木质茎,用簸箕筛去灰屑、泥土,再称重,计算净度。

知识链接

麻黄与麻黄根

麻黄与麻黄根虽然同出一种植物,但二者功效相反,早在《本草纲目》述“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

麻黄为辛温解表药,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平喘、利尿,主要应用于:外表风寒表实证、肺气壅遏的咳喘证、水肿兼有表证者。而麻黄根为收涩药,性味甘、平,归肺经,功效止汗,主要用于自汗、盗汗。其药理作用成分也不同,麻黄的成分主要含有生物碱即麻黄碱,有发汗、平喘、利尿、抗炎、解热抗病毒、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升高血压作用,可用于预防硬膜外和脊椎麻醉引起的低血压。而麻黄根含有呈弱降压作用的麻黄考宁,以及显降压作用的麻黄新碱A、麻黄新碱B、麻黄新碱C。由于药材是特殊商品,因此在采收、收购,以及用药配方过程中一定要识别伪劣、分别筛选,把麻黄与麻黄根采取相应措施分开处理,不可混用。

(二)制艾绒

将经过净制的艾叶放入石臼中,反复研捣后,使之细碎如棉絮状,筛去灰尘、粗梗和杂质,制成淡黄色洁净柔软的艾绒。

知识链接

艾  绒

艾的采集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每年阴历的五月中旬,是艾叶生长将成熟的时期,其叶新鲜肥厚,叶纤维已形成,此时采集制作的艾绒富有弹性,绒长而柔韧,品质优良。

艾叶的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蕲艾,另一种为野艾。蕲艾多产于江北,叶宽而厚,绒毛多,可以制出优质艾绒。李时珍在其著作中曾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野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其艾香亦不如蕲艾,为劣质绒。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具优点。其一,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其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艾绒要注意储存保管,平时可放在干燥的容器内,注意防止潮湿和霉烂。每年当天气晴朗时要反复曝晒几次,霉变的艾绒不要使用。

艾绒另有一种制法,是将艾叶与一定比例的上等黄土,用水共同搅拌,搓成艾泥圆球,放于阴凉处自然风干,然后捣碎,用细筛反复过筛数十次,所制之艾“柔烂如棉”即为上等精艾。

艾绒分为青艾绒、陈艾绒和金艾绒。青艾绒是选用当年初夏采摘的艾叶,经过天然干燥后加工而成;陈艾绒是用初夏采摘的艾叶经过陈放加工而成;金艾绒是用初夏采摘的艾叶经过陈放三年加工而成。因此青艾绒和陈艾绒老中医会根据病因选用;金艾绒为艾绒的极品,用途广泛,但价格昂贵。此外,新艾施灸火烈有灼痛感,陈艾施灸火温柔和,灸感明显,疗效好。正如李时珍所指出的:“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所以施灸应选用陈年老艾,这也是历代医家所反复强调的。

(三)朱砂拌远志

称取100g制远志和2g朱砂(用量为朱砂的2%);将喷壶中灌注饮用水,向远志中喷淋,边喷边搅拌,使其表面有潮润感。将朱砂细粉均匀撒于远志上,拌匀,晾干。

(四)净制延胡索(用XZS型振动筛选机操作)

1.准备

(1)检查设备、盛药箱的洁净状况,必要时进行清洁。

(2)选择适宜的筛网,调整筛网的斜度,检查螺栓,并拧紧。

(3)在出料口放置好盛药箱。

(4)检查电供应情况。

(5)接通电源,启动开机按钮,空机运行2~3min,检查筛选机运行有无障碍现象,无障碍现象时停机。

2.操作

(1)启动机器。

(2)加入待净选的延胡索,料厚不超过2cm,注意出料口的盛药箱是否装满,装满后要及时更换盛药箱。

(3)将筛选后的延胡索称重,存放;将杂质、药屑单独存放。

(4)工作结束后,空机再运转2~3min,关闭控制开关,然后切断总电源。

(5)将净延胡索装入无毒聚乙烯塑料袋中,密封袋口。

3.清洁消毒

(1)用毛刷对机器进行清扫,并取下各层筛网清洗干净,用干洁净布擦干。

(2)用湿洁净布分别擦拭内、外壁,再用干洁净布分别擦拭干净。

(3)清洗盛药箱,再用于洁净布擦干。

(4)用消毒剂消毒设备及盛药箱。

(5)填写相关生产记录。

(五)净制昆布(XYJ型滚筒式洗药机操作)

1.准备

(1)检查设备、盛药箱的洁净状况,必要时进行清洁。

(2)在出料口放置好盛药箱。

(3)检查电供应情况。

(4)检查水箱注水阀门,以及水箱是否注满水、水泵是否正常。

(5)接通电源,试开机运行,检查洗药机运行有无障碍现象,无障碍现象时停机。

2.操作

(1)接通电源,打开进水阀。

(2)开启电动机,将电动机的开关置于“顺转”,再把待清洗的昆布放入转筒内,打开高压水泵喷淋昆布。

(3)达到洁净标准后,启动“洗停”开关;待洗药机停稳后,启动“反转”开关,转出清洗好的昆布。

(4)关闭“洗停”开关,关闭洗药机总电源,最后关闭水箱管道阀门。

(5)取出洗药机的喷淋管,用湿洁净布擦拭干净,再用不锈钢丝清理喷淋小洞,待洗药机擦拭干净后装上。

(6)用湿洁净布将洗药筒内外壁及药斗擦拭干净,再用干洁净布擦拭干净。

(7)打开洗药机两边挡水板,用毛刷清理水箱板上面的泥沙,再用饮用水冲净,之后用湿洁净布擦拭干净,最后用干洁净布擦干,装好。

(8)打开机架后的挡板,用干洁净布擦干净,装好。

(9)用洁净布蘸消毒剂,对直接接触药料的部位进行消毒。

(10)填写相关生产记录。

三、任务实施

(一)任务单

净选加工

1.任务内容

山楂、莱菔子、王不留行、枳壳、车前子、延胡索、鸡内金、乌梅、麻黄、竹茹、朱砂、远志的净选加工。

2.技能目标

(1)会使用常见的净选工具。

(2)能依据不同药物所含杂质的类型确定净选方法。

(3)掌握揉搓、制绒和拌衣的加工方法。

3.器具材料

盆、竹匾、簸箕、铁丝筛等;山楂、莱菔子、王不留行、车前子等中药材。

4.操作过程

药材置容器中,清除杂质或分离杂质,计算净度。

(1)挑选 将已称好的药物麻黄、鸡内金、枳壳等置挑选台上,拣出药物中所含的杂质和变异品后称重,计算药物净度[净度(%)=(净药重量/供试药物重量)×100%],使药物净度达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要求。

(2)筛选 将已称好的药物山楂、枳壳、延胡索等置合适的筛内,两手对称握紧筛子的边缘,均匀用力将杂质、药物碎屑等筛出。将净药称重后计算药物净度,使药物净度达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要求。

(3)风选 将已称好的药物莱菔子、车前子、王不留行等置簸箕内,两手握住簸箕边缘后部的2/3处,均匀用力,借扬、簸、摆等力量将杂质、瘪粒、碎屑等除去。将净药称重后计算药物净度,使药物净度达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要求。

(4)水选 称取朱砂适量,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由水淘去杂石和泥沙,选取纯净者。

(5)去核 乌梅用水浸泡1~2h,待果皮软化后,用小刀纵切成两瓣,去核取肉,干燥,筛去碎屑。

(6)其他加工 包括制绒、揉搓、拌衣还有碾捣。

制绒、碾捣:麻黄草质茎置铁碾船中进行碾制,碾至麻黄的草质茎破裂成绒状,髓部组织破坏,取出绒状的草质茎入药。

揉搓:取竹茹约3g,用手揉搓成直径约3cm、重3g的小团,揉搓时除去竹皮等杂质。

拌衣:用水将100g远志表面喷湿(手摸有湿润感),将朱砂细粉均匀撒于远志上,拌匀后晾干。

(二)操作单

1.注意事项

(1)净药应置洁净的无毒聚乙烯包装袋内,密封后贮藏。

(2)操作完毕,应及时清洁所用器具。

2.思考题

(1)药物拌衣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2)麻黄为什么要除去木质茎?麻黄根和麻黄茎为什么分别入药?

(3)请谈谈对于净选加工的操作体会。

(三)评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