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爸爸一起背古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正月十五日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字词解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自由通行。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中说:“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诗人简介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今属河北省)人。乾封进士,后因依附于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被贬为眉州刺史。少时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写作背景

苏味道在武则天时期居相位数年,居洛阳次北宣风坊。此诗大约作于武则天神龙元年正月(705年),描写的即是武则天时期神都元夜的景象。也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

译文

正月十五之夜,到处灯火辉煌。城门打开铁锁,红光辉映石桥。马蹄踏过处,尘土飞扬。歌女花枝招展,边走边唱乐府名曲《梅花落》。禁卫军特许通宵欢庆,滴漏就不要紧催着人们回家了。

赏析

洛阳城历来有正月十五“端门观灯”的旧俗,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端门是洛阳城皇城的正门,不远处有洛水流过,大门与洛水之间,有一片空地,地势平旷,是搭台布灯的绝佳之处。

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一年一度的上元佳节就要来临了,武则天十分重视,早早下令将洛阳城装扮一新。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洛阳城里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当时正在洛阳为官的苏味道,自然不会错过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他早早吃过晚饭,约上三五好友,出门赏灯去了。

街上灯火通明,犹如白昼。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门赏灯。宝马香车鱼贯而出,路上游人接踵摩肩,拥挤不堪。在推推搡搡中,苏味道好不容易随着人流来到了端门。

端门前搭有百尺高的大棚,棚上挂满各色小花灯,小花灯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葫芦等,造型十分丰富。大棚两侧更有高达数丈的灯轮、灯树、灯楼、灯塔等巨型灯阵一字排开,绵延数里,这些灯阵衣以锦绣,饰以金银,造型独特,形态各异,有鲤鱼跃龙门,有飞龙在天,有百鸟朝凤……数万盏灯交相辉映,远远望去像是开着无数金花银花的树,流光溢彩,照亮夜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端门门前的洛水之上,游船画舫,往来不绝,船上灯火辉煌,丝竹管弦声大作,歌舞缭绕不休。水上架有三座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平时护卫森严的桥上,缀满红绸彩带,点着无数的明灯,灯光映照在水面上,五彩斑斓,光影随着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来。桥上铁锁已经打开,任平民百姓自由通行。

人流如潮,身穿绫罗锦绣、珠翠满头的妙龄少女、闺中少妇携手同行,言笑晏晏。艳若桃李、花枝招展的歌女,边走边唱着乐府名曲《梅花落》。她们大声谈笑,十分热闹。金黄暗粉的灯火,映照着红红绿绿的衣香鬓影,这个夜晚五彩斑斓。

人声如沸,有孩童在拍手笑喊,有小贩在用力叫卖。有人在猜灯谜,有人在饮酒,有人在看杂耍。马蹄踏过处,尘土飞扬。路人行经处,衣袂飘举,暗香浮动。

似乎是被这热闹非凡的人间吸引,月亮从深蓝色的天幕上探出圆圆的脑袋,它眨巴着眼睛,好奇地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去追逐那个嬉笑奔跑的小孩;一会儿又一本正经地站在树梢上沉思,像是在思索某个灯谜的谜底;一会儿又在某个酒楼前徘徊,像是对酒肉香气吞咽口水。

天上冰轮流转,人间五光十色。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人们依然沉浸在愉悦里乐不思归。“好好享受这良辰美景吧!今晚不宵禁。”苏味道自言自语道。他看了看天上洁白无瑕的圆月,又看了看人间辉煌灿烂的灯火,只觉得有一种盛大的喜悦久久萦绕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