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杂志型视频新闻解析
传统的电视新闻杂志是借鉴报纸杂志的编排方式,将不同内容、形式的多个新闻节目整合在一起的视频新闻节目形态。这种电视类型是从美国开始的,英语全名为Magazine-Format Documentary series,字面上的意思是“杂志型系列新闻纪录片”,是美国的全国广播网NBC的前副总裁西尔维斯特·韦沃(Sylvester Weaver)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概念。他本人在1952年1月14日创办了第一个视频新闻杂志《今天》,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通常被认为是电视新闻杂志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这种杂志型格式在当前的视频网站新闻资讯播出中已经被广泛采用。
现有的广播、电影、电视的辞书及论著,均从杂志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杂”“志”的字面意思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各种定性分析。《电视辞典》所下的定义为:“杂志型专栏节目,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节目编排在一起的专栏节目。类似定期出版的文章刊物、杂志而得名,集新闻性、知识性、文艺性等各种节目之锦,内容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由、形式多样活泼。”《广播电视简明辞典》释义如下:“杂志型节目,综合性节目的一种。一般兼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文艺性的杂志型节目还兼有欣赏性和娱乐性。如《戏曲广播杂志》《戏剧之友》《今晚八点半》等。”
杂志型视频新闻节目是由节目主持人将不同内容及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串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的在固定时间播出的杂志型视频节目。它具有一种“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的味道,是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在内容的选择与结构的选用上都具有开创性的节目编排方式,因此杂志型栏目被说成是视频节目传播最完美的样式。
一、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发展概要
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商业电视网,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是其节目规划以及利润收入的中流砥柱。美国三大广播公司播出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主要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解谜48小时》;国家广播公司(NBC)的《日界线》;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夜线》《20~20》。尽管这种节目形态仍然属于新闻节目的范畴,但其节目内容却绝不是像联播类新闻节目那样报道一天中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其中55%的节目内容是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实用性消费信息以及社会名流的娱乐新闻,仅有8%的报道是关于教育、经济、外交、军事、国家安全、政治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硬新闻。
作为美国电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是迄今为止在同类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也是最严肃的新闻杂志,其收视率一直保持领先。《60分钟》王牌主持人的推出与明星记者的塑造是其笑傲江湖的重要法宝,同时它对于真相的追求和它对故事的编排手法也迎合了观众的收视期待,这二者共同保证了《60分钟》在商业上的成功,令同行难以望其项背。
另一个老牌电视新闻杂志是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夜线》,该节目创办于1979年,晚间11:30播出。2007年节目采取“采访+分析”形式,每个节目只报道一个单一的事件,时长30分钟。节目内容更趋向于严肃性新闻与软新闻结合,形式更活泼、内容更轻松、更富时代感,正吸引越来越多年轻受众的关注。
1992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日界线》的出现使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真正走向兴盛,它把一种截然不同的节目组织概念引入到电视新闻节目设计制作当中。与其竞争对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以及美国广播公司(ABC)的《20~20》等的传统新闻节目制作理念不同的是,它并不是完全依靠一两位名主持的独特个性和报道风格来支撑节目,而是紧紧围绕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并强调报道事件中的情感因素来打造其节目品牌。它竭力挖掘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潜力,而且任何一个NBC大牌明星都可能出现在节目中,由他们轮流来担当记者,有时甚至是主持人。《日界线》节目播出也比较灵活,并不只限于一周播出一期,根据实际情况一周可以播出多期,高峰时期一周曾播出过5期节目。《日界线》的成功重新定义了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形态的内涵。
2006年《日界线》开辟了一个特别板块,其中有一系列叫“抓捕变态者”。在这一节目中,由来自民间监察组织的志愿者“扮演”未成年少年,在网上聊天室中与那些有恋童癖倾向的成人结识,然后引诱他们某一时间到位于俄亥俄州某处的一个房屋内与这些“儿童”会面。当这些“嫌疑犯”出现时,暗藏在屋内的摄像机就把整个场景都拍摄下来了。“抓捕变态者”系列专题新闻节目昭示着一种新的视频新闻杂志节目形态的出现,它是真人秀节目和视频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杂交品种。虽然它包含新闻节目的元素,属于新闻节目的范畴,但与此同时它又和真人秀节目一样,包含阶段性事件、参与者节目过程中的真实展现,再加上以抓捕疑犯为节目主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窥视快感。
国内最早用杂志方式编排电视新闻的是上海电视台1987年开播的《新闻透视》栏目,而真正影响并被广为接受的是中央电视台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
二、杂志型视频新闻的形态特征
杂志型视频新闻在形态特征上与传统电视杂志一样,一般按板块的方式组织结构,具有超大时段(超过三十分钟,有的长达两个半小时)、板块分割(把大时段分割,嵌入不同的板块)、板块固定(各板块的内容、形式、时长和播出时间相对固定)、板块连续(板块之间在相对独立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等外形特点。内容层面则是综合性和多主题。
(1)综合性。这是电视杂志最鲜明的特色。这种性质,应全面地体现于其内容、形式、结构三方面,即内容丰富多彩、多样活泼,结构灵活自由。电视杂志可以有专业性和综合性两种,既可以是专门的新闻报道,也可以以体育、科技、医药卫生、文艺娱乐、青少年儿童教育等为内容,还可以集新闻性、知识性、文艺性、服务性于一体。虽然具有综合性,但仍然不宜过长。时间过长,综合性太庞杂,结构太松散拖沓,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难以持续。因此,应当明确杂志节目的“短片”性质。
(2)多主题。这样才能体现其综合性、多样性,单主题的不能称其为“杂志”,而属于一般性的专题节目。有些所谓的板块节目,实际上就是电视杂志的板块结构形式,因而还是统一称之为电视杂志为妥。
可见,视频新闻杂志一般由一两个骨干节目或重点报道内容,通过有序组织,编排成“成套新闻”或“集装式”节目,运用包括现场报道、画外音报道、电视访谈或电视评述等多种声画手段及平行交叉式的组接方式,把正面、侧面以至反面的采访报道集纳起来,使节目更有深度。节目中间各个部分的恰当编排,可以使整体之间互相补充、支撑、对照、呼应,起到互为“背景”的作用,弥补电视“一次过”的局限。视频新闻杂志节目因采用“板块结构”所具有的灵活性,充分运用了电视传媒在时间上的开放性、连续性,根据收视“市场”的“行情”,随时调整组合,并对各种传播形式进行合理兼容。
三、视频新闻杂志的组成元素分析
(一)典型的电视新闻杂志
1.《60分钟》:美国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鼻祖
1968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创办了每周播出一次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该节目以时钟的滴答声开始,因节目播出时间为1小时而得名。它废除了以往电视节目一次只编一个主题的做法,改为一次节目3个主题。1972年该节目移至晚间播出,但没有固定的播出时间。直到1975年,《60分钟》固定在周日晚的准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大大提高。到了80年代,这个带有严肃性的新闻节目,凭借其独特的内容在晚间黄金时间击败了其他形形色色的娱乐节目和新闻节目,收视率为全美电视节目之冠,长期占据收视率首位。
《60分钟》作为美国最成功、也是最具代表性新闻杂志节目,被誉为“杂志型新闻节目的鼻祖”。该节目以调查性深度报道而著称,其报道方式与故事片相似,有情节、有冲突、有悬念,记者常常像侦探一样追踪调查新闻事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节目介绍、具体报道和安迪·鲁尼(Andy Rooney)的评论。
(1)节目样式与外部形态。黑色背景,在一片寂静的背后,响起了时钟滴答的声音,随后黑色背景上出现了白色的方框,勾勒出一本尚未翻开的杂志,在杂志上方写着“60 minutes”,中间和下面的内容是各位主持人和记者的姓名,向观众表达明确的意思:节目是一档名为《60分钟》的杂志。
每期《60分钟》基本由三个独立的新闻深度报道和1个新闻评论板块组成,深度报道各13分钟左右,其中8~10分钟是采访谈话,评论板块4分钟左右,加上片头、导视、片花和广告,总共60分钟。主持人讲完故事之后,评论员做简短的评论,杂志封面再次出现,跑表分针指向59分,封面出现工作人员的字幕,节目结束。
(2)《60分钟》版块设计和形象包装。整个包装构思清晰、鲜明、简洁、非常具有创意。杂志和跑表是两个重要的符号:杂志代表栏目的性质定位是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而跑表则对应着以时长命名的栏目名称——《60分钟》。统一而富有特色的形象识别系统是一档电视栏目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节目的主持人与记者并非年轻人,大部分为中老年人,都是正装严肃,话语严谨,主持人的着装、外形、谈吐、风格等特性与栏目的整体定位相默契,直接体现栏目的整体风格。节目的整体色彩基调偏暗,与其风格定位一致。固定不变的标志性外部特征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3)《60分钟》的叙事方式。用来吸引观众的主要方式是悬念。节目制作人总是把最精彩、最关键、最能抓住人的场面与镜头放在全片的开头,并在一开篇时的导视节目中向观众提示最为关键的看点。在开篇,编导会选择一些最尖锐的提问或是采访对象最具冲击力的语言片段,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制造悬念,让观众看到节目第一眼就不再换台。在节目内容上,《60分钟》往往会把故事讲得一波三折。在时长仅为13分钟的片子中,几乎每3分钟就会出现一次悬念,达到一次高潮。悬念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在观众心理形成一个接一个的“疑问、破解、再疑问、再破解”。比如一期名为《地狱和飞龙》的调查报道。首先提出少年因“古堡飞龙”而丧生的悬念;观众得知孩子自杀了,必然有了进一步想要知道自杀原因的欲望;知道了自杀是因为玩了一款游戏,那就必然想要了解这款游戏的内容。几乎每3分钟就出现一次悬念。
2.《东方时空》:中国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旗帜
1993年之前,中国的电视机通常被一块布遮盖起来,安静地待在每个家庭的客厅里,直到傍晚全家人都围坐在餐桌前,电视机才被打开,通常认为,早晨时间紧迫,没有人顾得上看电视。然而,随着一个电视栏目的诞生,这种思维定势被打破了。当中央电视台一帮意气风发的电视人在一起策划这个早间栏目的时候,他们就意识到正在做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创新工作,那就是要改变中国人早上不看视频新闻的习惯。为此,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给它设计了一个非常大气的名字“新太阳60分”,一方面表明做“中国的《60分钟》”的意思,另一方面因为“早间和太阳是分不开的,阳光灿烂的清晨,这个名字给观众一种清新美好的印象”。但是,在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的建议下,名字更换为与之相近的“东方时空”。总栏目的名字改动了以后,相应的四个小栏目的名字也做了调整,“太阳之子”变成了“东方之子”;“太阳家庭热线”变成“生活空间”;“新太阳金曲榜”变成“东方时空金曲榜”;“太阳扫描”变成“焦点时刻”。
1993年5月1日,央视大型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东方时空》开播之初设计的宗旨为“以纪实的手法反映生活,以平视的角度贴近群众”;栏目的基本形态定位为“鲜活性、新闻性、板块式的杂志型栏目”,设计了四个稳定的栏目板块:人物专访《东方之子》、音乐电视《东方时空金曲榜》、生活服务板块《生活空间》、新闻专题板块《焦点时刻》;在内容定位上追求以新闻性作为统领,将四大板块融为一个整体。然而,其中的音乐电视板块只是基于当时MTV流行的需要,与杂志追求的新闻性定位格格不入。因此,1996年1月27日第1001期《东方时空》进行了第一次改版,明确定位为“视频新闻杂志”,取消了不具备新闻性的音乐电视板块,开辟了新闻分析的栏目《面对面》,同时把《焦点时空》改为《时空连线》,与《焦点访谈》区分开来。在此后的数年间,《东方时空》又经历了多次改版,节目包装也更现代,《东方时空》以它的新颖、及时和大信息量,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它在运用电视手段方面在全国电视界也具有前卫意识,对视频新闻报道的纪实语言方面有开拓性意义。
《东方时空》这个电视新闻性综合节目大大改变了中国视频新闻的思维和面貌,从它创办的那一天开始,人们似乎更清晰地意识到新闻节目通过电视传播所带来的影响。由于《东方时空》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全国各地相继效仿出了很多新闻杂志节目,使得这种节目类型成为中国电视上最抢眼、最受欢迎的节目。
上海电视台地面频道曾经于2003年推出一档高仿《60分钟》的新闻杂志栏目《1/7》,一时引起全国关注,但坚持的时间不长。随后,全国大部分城市电视台都以杂志形式推出了相应的电视新闻栏目。
(二)视频新闻杂志形态要素解析
1.准确的栏目定位
《60分钟》的栏目定位主要体现在其对好新闻的理解上:观众从未听说过的故事。把一个故事讲得简单明了是创作者执著追求的最高境界,《60分钟》的节目观是:冲突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构成了好故事的基本要素。冲突的情节意味着故事是在时间空间中不断演进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生活中的事件是片断发生的,有时是毫无逻辑联系的,但要是发生在屏幕上,片断和无逻辑就不再可行。讲述一个变化冲突的最好形式是有矛盾贯穿始终的故事,而且要让它们贴在一起。有趣是《60分钟》选择人物的至高理念,有趣不是好玩不是搞笑,而是指有趣味、生动的、引人注目的东西。正是因为简单而动人的故事、丰满而真实的人物使得《60分钟》收视率居高不下,极具人气。
《东方时空》的栏目定位可以表述为:国家与市场的均衡考虑。在制片人中心制的体制下,整个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既是政治宣传的需要,又可理解为一种商业行为。《东方时空》不断把栏目向精英文化和平民关怀的和谐交融方向靠拢。
2.精当的内容选材
《60分钟》避免一般性新闻事件,善于发现、发掘题材,进而深挖其根源,作出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深度报道。有揭示高层内幕的,批评政府及现行制度的;有揭露事实真相,抨击黑暗现象的报道;还有追踪社会现象的。城市电视台的杂志型新闻栏目中的新闻大都是发生在本埠市民身边的事件,其间的信息非常“鲜活”,记者往往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动作甚至比城市110还要快。如《南京零距离》栏目在民众中间网罗了一大批婚礼摄影师和记者,整个城市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的触角就伸了过来,牢牢地抓住了“时效快”的新闻生命线。
3.合理的节目编排
视频新闻杂志节目的板块化结构、主题多变的特点使得其内部编排显得尤为重要。栏目采用板块结构,应使各板块相互支撑,充分发挥电视声、画诸元素的传播优势。《60分钟》结构编排非常紧凑连贯。没有多余的叙述和画面语言,转场也非常的巧妙。从整体来看,由主持人演播室评论介绍、谈话现场人物同期声、画面加解说词三大块交叉组合完成。《东方时空》中同样是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特色、不同的时间长度,在保证每个板块内容新鲜,体裁新颖,能吸引并激发观众兴趣的基础上,其各栏目交替出现,给观众带来常看常新的感觉。
播报什么样的新闻,时间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流动开放的,直播正在进行当中,如果有重要事件发生,可以随时送到演播室予以播出。开放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指针对观众的开放和互动,比如调查什么样的话题,可以由观众点题,或者把当事人请到演播室,就一些重要事件和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开放互动式的直播形式就是利用高科技提供的便利,构架一个民众之间相互交流的传播平台。
4.创新主持串联
电影和电视在这方面可以说存在共性,电影需要明星,电视同样需要明星。《60分钟》在启用和培养主持人、记者成为“电视明星”方面,有着较强的意识,如丹·拉瑟、克朗凯特,与《60分钟》的栏目风格十分相称。
《东方时空》中主持人对话式的对播方式彻底摒弃了新闻节目“你播我听”、单向传播的说教味,不仅缩短了传播者与受众间的距离,而且让观众记住了这几个与众不同的主持人。从功能上,各板块主持人的功能从单纯的串连开始过渡到真正意义的新闻直播和评论,如敬一丹、水均益、白岩松等都表现不俗。
自民生新闻流行到视频网站的盛行,新闻资讯的草根性、民众性日益突出,电视主持人和网络主持人风格的平民化也几乎成为“标配”。主持人采取“说”新闻或“评”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实实在在,民众都觉得主持人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