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和幸运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黑洞又能“看见了”!一时间似乎全世界都开始关心天文学了。其实,是真的能看见了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文学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看见”黑洞了。当然,他们是在无线电波段,利用射电望远镜探测到黑洞的高能粒子辐射,并成像的。

写这一册书之前,思考、酝酿了很久。主要是因为,单单地去写黑洞,那只能是像那些连“科普”都谈不上的,只是吸引人眼球的大众式的简介。作为天文学的普及读物,肯定是不够格的。关键是,读完这样的书籍,读者依然还是在云里雾里。最后这本书拿出了不少的篇幅,为大家介绍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通过介绍地球从“平的”到“球形”,人类是怎样逐渐明了太阳的能量来源的,五大行星都是怎样命名的,等等。让读者明白,以前我们不知道的,为什么现在知道了,以前我们看不见的,为什么现在看见了!

毕竟是趣味天文学系列丛书,所以,介绍黑洞本书也只是把重点放在让读者明白:什么是黑洞?它真的“看不见”吗?黑洞是怎样形成的?黑洞对周边的天体都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某一天真的地球附近“飘来”了一个黑洞,我们能怎么办?我们要做的,起码是要了解和认识它们,至于它真的来了,还是那句话——天塌了,有个子高的人顶着。

作为“资深”的天文爱好者,深深地明白,宇宙中那各式各样的星云,才是产生那些奇奇怪怪的天体的“母源”。所以,第3章我们谈论幸运星,为大家介绍恒星、星系是怎样形成的。重点就是告诉大家,它们都是星云团凝聚的结果。

至于“幸运星”,宇宙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越了解宇宙,你就会越“幸运”;越认识宇宙,也就能越早地遇到你的“幸运星”。

是知识为您带来“幸运”;是书籍为您带来知识;是宇宙为您带来认识世界的能量;“知识”就是您的“幸运星”!

我在高校里开设天文学的公共选修课已经差不多20年了,最让我难忘的一件事就是,一次上课前,我照例提前15分钟到教室,一进门就看见第一排已经坐了一个男孩子。他见我拿着《天文知识基础》的课本,就走了过来,直接和我握手(还是双手那种)……实话说,当时我有点懵住了!除去做科普讲座、演讲外,上课很少有这种接待规格呀。接着,他对我说:“我是一个纯纯的天文爱好者,盼着上这个课已经很久了。”还没等我回答,他接着又说:“老师,我可是带着很多的问号来上你的课的!”我马上就回答他:“上好我的课,你会带着更多的问号离开的……”这一次轮到他发懵了。我把他拉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见图1),然后在圆周上画了若干个问号(?),对他说:“我们做个比喻吧,这个圆的里面代表我们(你)已经知道的天文学知识,而圆的外面,更广阔的区域代表了我们(你)未知的天文学知识。两者交界的地方就是圆周,意味着你只是一知半解的知识,需要进一步学习、理解。我们在圆周上打上问号,代表着我们的疑问所在。因为你只有对问题或现象略知一二,才有可能(有资格)提出问题,打上那些问号呀!根本不懂的知识,你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提问题,哪来的问号?”他似乎明白了点什么,我接着又在圆圈外面画了一个更大的圆,对他说:“课程结束时,圆里装的东西是不是多啦?圆周长是不是变长了?你是不是会带着更多的问号,离开这个课堂呀?”

图1 圆内代表已知,圆外代表未知,学习得越多我们的圆就越大,边界(圆周)也就越长,承载的问号也就越多

由此想到人类了解、认识宇宙的过程,不是和我们前面画的小圆、大圆、不断变大的一个个的圆一样吗?

我们这本书是想为你介绍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但是,漫长的人类“宇宙史”是我们一生一世也讲不完的,所以,我们为你抓住宇宙中最吸引眼球的东西:“吞噬”物质的黑洞、宇宙“灯塔”脉冲星、拥有超级“能量包”的吸积盘、喷流,当然还有创造宇宙万物的星云、星云团、星际间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