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狮子老虎谁厉害

老虎,这种在中国被公认为“兽中之王”的猛兽,早已成为威武、凶悍的象征,它的形象上登四神兽之列,下达千万户普通百姓之家。老虎的地位按说是外来的狮子不可相比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却与此相反,在许多场合,狮子的地位却比老虎重要。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皆奉行以“礼”治国,“礼”的核心是等级制,从城市的大小,城楼高低,道路宽窄,到人死后坟墓的大小,四周植树的多少,都因城市所处地位(天子王城、诸侯国都、宗室都城)或主人身份地位之不同而区分。这种礼制到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备。例如,在建筑方面,从帝王宫殿、各品级的官员到普通百姓,他们各自的住房除高低大小有区别之外,连大门形制、房屋台基高低、屋顶用瓦的材料与色彩皆有严格的等级区分,不可僭越。

当时的官员服装也因官职品级的高低而规定出不同的装饰纹样。明清两代官服的前胸与后背两面各有一块绣有不同纹样的装饰,清代的规定为文官装饰各种鸟纹,武官装饰各类兽纹,图案分别是:

一品,文鹤,武麒麟;

二品,文锦鸡,武狮;

三品,文孔雀,武豹;

四品,文雁,武虎;

五品,文白鹇,武熊;

六品,文鹭鸶,武彪;

七品,文鸂鶒,武犀牛;

八品,文鹌鹑,武犀牛;

九品,文练雀,武海马。

清代二品武官服上的狮子标志

清代四品武官服上的老虎标志

在这一宫服系列中,狮子是二品武官的标志,而老虎却为四品武官的标志,中间差了两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这需要从古代中国对世界的认识论与文化心理中去寻找原因。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对四周物质世界的认识,认为宇宙间万物皆分阴阳,天为阳,地为阴;方位上,前为阳后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性别上,男为阳,女为阴;数字上,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如此等等,阴阳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古人又认为宇宙万物皆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这就是木、土、水、火、金,它们之间存在相生与相克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只因为有这种相生又相克的关系,宇宙世界才能保持安定,只因为有了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才能保持和谐。这种认识论与文化心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龙、凤、虎、龟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四神兽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四兽中又以龙与虎的描述最为常见,前面介绍过的河南濮阳西水坡村出土的6000年以前的古墓,在先人遗骨东西两侧就是龙与虎的蚌塑形象。《易经》中说:“云从龙,风从虎。”居于天上云间的神龙能呼风唤雨,人世间凡遇大旱之年或暴雨成灾,人们都到龙王庙中祈祷龙王,在百姓心中,龙成了天神,神力无边。

至汉代之后,龙成了封建帝王的象征,使龙上升到更神圣的地位。但是对于这样神圣的龙王,百姓也创造出制服它的神话,这就是盛传于民间的道家八仙,即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等八位道士。他们有男有女,有文有武,有身居朝廷的国舅,也有卖豆腐的平民百姓,而且也并不生活在同一朝代,但古代却把他们组合成八仙集体。元、明时期有一曲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描绘了八仙应邀渡东海去蓬莱仙岛龙宫赴宴,因龙王之子抢夺了曹国舅用的玉板而激怒了八仙,在海上大战龙王。八位仙人依靠团结一致各显神通,终于战胜了龙王一家,可见再神通广大的龙王也会有八仙来制约和降服的。当然这只是戏曲描绘的神话,但却反映出古人一物降一物的文化心理。

《易经》中说:“风从虎”意思是老虎能兴风,世间一切因台风、狂风引起的风灾皆因老虎而起,只要制服了虎,风灾自会消失。如何制服老虎,人们自然想到了狮子,同为兽中之王,一兽王降另一兽王自在情理之中。我国福建厦门港外的金门、大嶝岛均为海中岛屿,四面临海,常经受疾风侵袭,加之海拔较低,难以抵挡风沙之害。当地百姓相信风从虎,狮克虎,所以特意用石料雕成狮子,蹲立风口以镇煞风害,并将这些石狮美名为“风狮爷”。因此闽南一带也形成了一种石狮信仰的民俗。

狮子既然能克制虎威,于是一些老虎惧怕狮子的描述不断地出现在文字中,流传于民间。宋末元初,周密著的《癸辛杂识》中记载:“近有贡狮子者,首类虎,身如狗,青黑色,官中以为不类所画者,以非真,其入贡之使遂牵至虎牢之侧,虎见之,皆俯首帖耳不敢动。”像这样的狮虎相见,虎皆俯首、不敢仰视的记载在多处见到。其实老虎与狮子皆为生活于山林原野中的猛兽,各有自己的活动领地,史籍中所记硬将二兽相近相会以比高低的情景是否真实很难考证。所以所谓狮能克虎,狮子比老虎厉害很可能出自古人现实生活的需要,是一种古人对客观世界认识所产生的心理反映。

狮子自汉朝作为一种奇禽异兽被献送至中国,进而成为威武、勇猛的象征,狮子终于走出丛林步入人间,开始了它在中华大地上的文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