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创新经典丛书·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文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序

亨利·埃茨科维兹(Henry Etzkowitz)是当代创新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作为一名历史学和社会学背景的研究者,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大学—产业—政府的关系,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劳埃德·雷德斯多夫教授(Loet Leydesdorff)等开创了三螺旋创新理论范式,旨在精确把握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产业与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他认为,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大学作为知识生产机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结合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分析,亨利·埃茨科维兹提出和发展了创业型大学的新理念,这对于理解高等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埃茨科维兹教授认为,无论何种社会制度,都必须重视政府、产业与大学三者的合作关系,这些机构范畴的共同目标是给它们所处其中的社会创造价值,政府、产业和大学三方都可以成为动态创新体系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三者在互惠互利原则下相互作用,在功能上彼此重叠、加强和补充,只不过在不同体制中三者的合作关系有紧密之分。这种超制度的分析方法为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一般工具,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多年来,埃茨科维兹教授的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积极宣传和推进三螺旋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包括我国的山东省。他的研究小组在山东临沂所开展的基于三螺旋创新体系设计打造创新型区域的具体实践,证明了党组织作为“区域创新组织者”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进行三螺旋理论中国化的探索打下了重要基础,对于建立创新型区域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以及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203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和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伟大战略。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批判性地借鉴和吸收国际上经典的创新理论。作为创新研究的一派,三螺旋理论与方法对于合理处理政府、产业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有效发挥大学和政府在原始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值得重视。

我国学者在20世纪初就引介了三螺旋理论,先后翻译出版了两本亨利·埃茨科维兹教授的专著,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与三螺旋协会于2015年8月联合主办了第13届三螺旋国际会议,但是更多的人对亨利·埃茨科维兹教授的学术思想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把握。为此,在周春彦教授的支持下,我们选择了亨利·埃茨科维兹教授的经典学术论文(有的尚未公开发表)进行翻译并结集出版,旨在进一步向我国各级政府、高校和企业宣传三螺旋的学术思想、引导实践,更好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清华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的师生承担了本书论文的翻译工作。其中,河北工业大学蒋石梅老师及其研究生团队成员闻娜、王自媛、吕平、王勤飞、于赛飞、王文超和刘中元参与承担了主要翻译工作,该校2014级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李笑春等也参与了部分翻译工作。亨利·埃茨科维兹教授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学识局限,译文中的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陈劲

教育部长江学者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第13届三螺旋国际会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