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1 总体设计

动态系统理论对传统的还原论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本身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研究者对于有关的研究方法还存有许多疑问。Dörnyei(2009)指出,这些疑问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非线性变化的建模。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系统和系统构成要素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存在着所谓的“蝴蝶效应”,这就为研究者预测系统的行为带来了困难。“如果(系统的运行)过程是非线性的,那么我们怎么可能会对结果作出任何的预测呢?”(de Bot & Larsen-Freeman, 2011:18)(2)观察整个系统的运作以及不同部分的互动,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在系统内部的具体变量上。动态系统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其内部要素的完全相关性,而“如果一切都是关联的,我们怎么可能脱离其他的与之关联的事物去研究某一个变量呢?”(ibid.)(3)寻找传统的定量研究方法的替代方法,以便于观察系统要素的动态关系。

对于上述疑问,我们认为,虽然动态系统理论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推倒重来。具体到研究方法来说,虽然传统的还原论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一无是处,它与动态系统理论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关系。动态系统理论更多地从整体的眼光来看待研究的对象,它把事物看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更加看重整个系统的行为,这是一种宏观的研究视角;而还原论则更加强调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将复杂的系统与现象化解为各个部分来分别加以描述和解释,进而发现各种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一种微观的研究视角。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宏观的研究与微观的研究都是需要的,两者的结合才能使我们看到事物的全貌,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单纯地采用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很有可能会使我们只关注了问题的细节,而不能把握它的全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单纯地采用动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则很有可能使得我们只去关注事物的全部,不去关注细节,造成的结果则是对事物的全部也无法了解,从而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因此,在动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关键在于充分吸收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在重视各种要素的完全相关性和动态性的同时,也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研究方法的长处——一方面要承认各个要素的相对独立性,把各个要素视为独立的实体分别进行研究,分析它们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某个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构建学习者个体差异动态的系统,分析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影响学习成绩的。另外,在个体差异研究领域,传统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影响外语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成绩和速度)的因素;也就是说,它们大都把个体差异作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作为因变量,很少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者个体差异要素的反向作用以及个体差异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一缺陷导致我们无法从总体上认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本项目研究中,我们将努力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动态系统的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我国英语学习者进行跟踪研究跟踪研究是观察性研究的一种类型。所谓观察性研究,是对于实验研究而言的。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要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因素,观察其他相关的因素是否发生变化。而在观察性研究中,研究者对于外语学习的活动和日常教学不作任何的外部干预,只是对教学的状况和学习的过程进行观察,收集数据,然后用统计的方法考察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观察性研究分为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和纵向研究两种类型。横向研究又称共时研究,是研究者在同一个时间点上进行的调查研究;而纵向研究则是在不同的时期内进行重复调查,以了解受试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秦晓晴,2003)。,全面考察个体差异变量之间如何交互影响,进而如何决定学习的成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工作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1)学习者个体差异要素的确定。个体差异所包含的要素数量众多,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构成成分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其中存在着许多交叉与重叠,大家对个体差异所包含的构成要素看法并不一致。即使对同一个个体差异变量,不同学者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个体差异变量的表现也不稳定。例如,语言学能的高低会因为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Robinson, 2007);学习动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时间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Dörnyei, 2009)。动态系统理论主张要从整体的、全局的眼光来看问题,我们可以把学习者个体差异看作是一个总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下又包括许多子系统,例如,语言学能、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而每一个子系统又包含许多的构成要素。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以目前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总结,从中找出其所包含的核心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构成成分,从而为整个项目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本书的第2章,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一工作。

(2)学习者个体差异系统的初步建模。复杂性是动态系统的核心特征之一,而要把握这一复杂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这一系统的互动模型。Dörnyei(2010)指出,建模是在动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基本方法,因为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形象地说明系统内诸要素的互动关系,从而实现研究的目的。模型的建立首先要以前期有关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这些研究大都没有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它们的价值:它们都从不同的层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习者个体差异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从而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从动态理论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这些研究成果,从中梳理出各种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初步的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互动关系模型。

(3)模型的检验与修正。这是本项研究的核心部分,我们采用了跟踪研究的方式记录学习者在个体差异以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变化过程。动态性是动态系统理论的一个关键性特征,也就是说,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各个要素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要捕捉这些变化的过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跟踪研究。如上文所述,Larsen-Freeman和Cameron(2008)指出,跟踪研究是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开展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Menard(2002)也认为跟踪研究应该是研究任何动态过程的默认方法。实际上,还有许多研究者(例如,Gass et al., 2013; Plonsky, 2011)都主张采用这一方法来研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正如Dörnyei(2005:242)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没有显著跟踪研究特点的动态系统研究是很难想象的”。因此,在本项目研究中,我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跟踪研究,全面记录包括语言学能、动机、学习策略、性格、外语焦虑、学习风格、学习观念、努力程度等8个变量以及学习成绩的变化。

在跟踪研究中,我们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两者都是外语教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定量研究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其基本内涵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以某种标准数量的比较来测定研究对象的特征数值或者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化的变化规律。定性研究利用非数字式的数据,如采访、个案研究、参与者现场观察等,深入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或行为,进一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定量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客观的数据,但是单靠这些数据是不够的,没有一定的定性研究与分析,有时定量研究的数据也难以得到全面深入的解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各具优势、互为补充的。定量研究比较适合用来客观地描述现象,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定性研究则适合用来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因此,Dörnyei(2009)主张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要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Mason(2002)也认为,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来说是最为适合的,因为它可以使得复杂系统的各个层面都得到全面的研究。在本项目研究中,除了定量研究之外,我们还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采用让学习者记日记和访谈的方式获取相关的资料。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定量与定性研究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