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宗治国乏术
理宗原名叫赵与莒,开禧元年(1205)生于绍兴府山阴县虹桥里。他是太祖的十世孙,宁宗属秦王赵德芳一支,理宗则属燕王赵德昭一支,至南宋后期,两支在血缘关系上已十分疏远。理宗的曾祖和祖父均无官职,父亲也不过是一个九品县尉。理宗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全氏无力抚养孩子,回到娘家寄居。全氏的弟弟为当地保长。
史弥远令余天锡物色代替皇子赵竑的人选。余天锡有一次回乡路过绍兴,忽逢大雨,恰好到全保长家避雨。全保长听说他是史弥远的门客,便盛情款待,余天锡得知全保长的外甥是皇室血脉。回到京城后,余天锡将此事告知了史弥远。史弥远派人将赵与莒接到临安,亲自考察。史弥远让赵与莒写字,他竟然写下“朕闻上古”四字,史弥远当即认为:“此乃天命!”为防止计谋泄露,仍将他送回全保长家,等待时机。一年后,史弥远将赵与莒接到临安,找来当时的名儒郑清之调教,并向宁宗推荐立为宗子,改名贵诚。
理宗由一介平民被史弥远扶持上台,朝中毫无根基,史弥远擅权时,他“渊默十年无为”,直到绍定六年(1233)史弥远病死。绍定六年十一月,理宗宣布明年改元为端平。从端平元年(1234)到淳佑十二年(1252)的近二十年间,理宗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
理宗首先将史弥远的党羽“三凶”贬斥出朝。“三凶”指台谏官梁成大、莫泽、李知孝三人,他们对史弥远唯命是从,不遗余力地攻击朝中的正直之士。其他史弥远的亲信党羽,也纷纷被贬。
为缓和内部矛盾,理宗召回被史弥远排斥的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等人,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尊崇理学的风气。对那些已故的理学大师,如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理宗都赐给谥号,请进孔庙。一时间“周程张朱吕之说,家传而人诵之”。
但理宗的政策朝令夕改,他网罗了不少贤士,但他们“所请之事无一施行”,“端平更化”并无太大建树,没有改变南宋的颓势。
此时,南宋王朝的外部正面临巨大变局。南宋中后期,蒙古在北方地区迅速崛起。面对急剧变化的局势,宋朝内部就对外政策产生了争议。一些人出于仇视金朝的情绪,主张联蒙灭金,恢复中原;另一部分人则相对理性,援引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强调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以金为藩屏,不能重蹈覆辙。理宗摇摆不定,既不联金抗蒙,也未联蒙灭金。随着蒙古与金朝之间战事的推进,在金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理宗最终还是作出了联蒙灭金决策。
金哀宗得知宋蒙达成了联合协议,派使者前来争取南宋的支持,力陈唇亡齿寒的道理,说:“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但被理宗拒绝。
理宗任命史嵩之为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主持灭金事宜。宋军出兵攻占邓州等地,于马蹬山大破金军武仙所部,又攻克唐州,切断了金哀宗逃跑的退路。史嵩之命京湖兵马钤辖孟珙统兵二万,与蒙军联合围攻蔡州。端平元年(1234)正月,蔡州城被攻破,金哀宗自缢而死,末帝完颜承麟为乱兵所杀,金朝历时一百二十年而亡。
孟珙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理宗以及南宋军民沉浸在报仇雪恨的狂喜之中。理宗将哀宗的遗骨奉于太庙,告慰徽、钦二帝在天之灵。理宗决定乘势出师中原,收复开封、洛阳、应天府三京。但由于准备仓促,宋军在洛阳被蒙古军击败,损失惨重,“端平入洛”以宋军惨败、寸土未得告终,南宋国力受到严重削弱。理宗不得不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以安定人心。
端平二年,蒙古发动全面侵宋战争。淳祐元年(1241)十一月,蒙古大汗蒙古窝阔台病死,蒙古撤军。后来,继任的蒙古大汗蒙哥发动第二次侵宋战争,但在四川合州钓鱼城下被宋军火炮击伤后死去,蒙古再次撤军。蒙古因忙于内部事务,放缓了打击南宋的脚步。但南宋朝廷没有抓住这难得的时机增强防御,时局每况愈下。
程朱理学推崇“存天理,灭人欲”。据说程颐凡赴宴只要得知宴会上有歌伎时,他便会看也不看一眼就拂袖而去。因弹劾秦桧被贬海南的胡铨,晚年回到京城时,看到一个歌女脸上的酒窝很可爱,情不自禁赞赏了几句,朱熹为此特地作诗一首:“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提醒人们要牢记“人欲”之险。理宗在统治后期与他崇尚理学精神相背离,追逐声色,甚至把名妓唐安安召到宫中。后人作诗讽刺说:“宋史高标道学名,风流天子却多情。安安唐与师师李,尽得承恩入禁城。”
宰相丁大全、同签书枢密院事马天骥、阎贵妃、内侍董宋臣四人乘机擅权用事,时人编出顺口溜说:“阎马丁当,国势将亡。”理宗宠妃贾氏的异母弟贾似道也平步青云,淳祐七年贾氏去世时,二十出头的贾似道已做到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成为镇抚一方的大员。
理宗在位四十年,是在位时间仅次于仁宗的宋朝皇帝,《宋史·理宗本纪》对他提出尖锐批评:理宗在位时间久长,与仁宗一样。但仁宗在位期间,贤相一个接着一个出现,理宗在位四十年间,像李宗勉、崔与之、吴潜的贤才都没有很好地予以重用;而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之流,暗中弄权,作威作福,与理宗朝相始终。治理国家的效果比不上仁宗庆历、嘉祐时期,是很自然的事。
景定五年(1264)十月,理宗去世,理宗之侄度宗赵禥继位。受理宗的影响,度宗对理学也十分偏爱。做太子时,他前往太学拜谒孔子时,提出增加张栻、吕祖谦为从祀,深得理宗赞赏。即位后,度宗提拔了一些理学名士,如江万里、何基等人,录用前代理学大家朱熹、陆九渊等人的后人为官,理学门徒占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职位。
但度宗与后期的理宗一样,沉迷于美色,按宋朝惯例,天子召幸嫔妃,次日清晨一定要到阁门谢恩,写明月日,以备查考。度宗时,每日谢恩的有时多达三十多人。度宗将军国大权全权交给贾似道执掌,政治日益腐败,战备松弛,将士离心。
在汗位争夺战中胜出的忽必烈自立为蒙古大汗,平定了其弟阿里不哥之乱,并于咸淳四年(1268)发动第三次侵宋战争,五年后夺取襄阳。南宋岌岌可危。咸淳十年七月,当政十年的度宗去世,四岁的恭帝赵显即位,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掌握在贾似道手中。
咸淳十年十二月,元将伯颜率兵进攻鄂州,沿长江防线东进。德祐元年(1275)二月,贾似道督诸路军十三万、战舰两千五百艘,出师西上迎战元军。元军在芜湖丁家洲大败宋军,南宋军主力几乎全部丧失。三月,元军攻入临安,俘获恭帝及谢太后。
元军进逼临安时,驸马都尉杨镇等护卫度宗之子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出逃福建。五月,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八岁的赵昰为帝,改年号为景炎。后端宗病死,陆秀夫、张世杰又扶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祥兴二年(1279)五月,南宋军最后的有生力量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击败,陆秀夫背负帝昺投海,宋王朝覆亡。这是华夏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直到九十年后明朝的建立。
宋王朝的覆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元朝建立后持续对外扩张,统治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经济未能恢复到宋朝时期水平。元朝上层统治阶层对汉文化的接受比较缓慢,汉文化、汉人受到歧视和压迫,不少中外史学家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即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这既是宋亡的挽歌,又何尝不是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肯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