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物收藏者的素质
宋代吉州窑茶盏
对于文物的收藏,以上“三力”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文物收藏必须具备对文物本身的理解和挚爱、深邃和长远的目光以及对金钱的淡漠。有了对文物的理解,才可能有对文物的选择。有了对文物的挚爱,才有对所选文物相见恨晚、爱不释手、古今通情的可能。有了对文物深邃和长远的目光,才有对文物“永不言弃”的忠心。文物收藏,要能做到“安贫乐道”的清贫,在高价面前,能有抱紧自己的收藏品大声说“不卖!”的气魄。另外,悟性也是收藏者的必备素质,各行各业皆讲悟性,悟性越高,收藏的眼力会成熟得越快。
收藏是条不归路,如果没有倾家荡产、做世上“富有的穷光蛋”的思想准备别开始收藏。收藏家往往是那种“富可敌国,但身无分文”之人,没有勇气不行。当你发现自己热爱之物而没有“舍身求物”、不计后果的气魄不行。当你发现有价值之物而财力根本达不到时,就会像找到大鱼而没有渔网一样,轻则造成无奈,重则造成痛苦。同时,没有恋爱般的热情和兴趣,很难走到收藏的深处,结果可能是有头无尾——虽说收藏的确没有终点,但有个体相对的距离目标。
而相应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既可避免高昂的学费,也可以让自己快速到达收藏的真正状态。
在文物收藏中,唯一不被特别强调的是勤奋,虽说眼力是由“车票和鞋底”磨出来的——不停地走市场和博物馆,但它不会产生“天才出自勤奋”的结果。
在文物收藏界,并不欣赏“该出手时便出手”的冲动,而提倡“该疯狂时定疯狂”的豪迈。道理很简单:在文物收藏界,任何一件珍品文物,永远不缺追求者,但却会出现阴差阳错的人与物在时空上的错位——类似生活中的婚姻状态,市场中的文物有如待嫁美人,在没有最合适追求者时,经常会“屈尊下嫁”。因为将文物比作美人时是作为纯粹的封建女孩,自己丝毫没有恋爱自由的。好在这种婚姻的解除是非常简单的,只要热爱者愿意出且出得起它的“赎身费”,文物立马可以易主,因为,凡是愿意轻易转让的藏品一般都是主人并不珍爱的对象。
文物收藏需要正确的心态。生活中,一般的文物收藏者大多会经历三个基本的心态历程:兴趣、狂热到理智。收藏之初,兴趣是收藏的热血,不管这种收藏是为了藏富还是研究。随着兴趣的增强——不管是因为获利还是研究心得的增加,收藏者会进入一个狂热阶段,此时的收藏者会以占有为主要目的,在数量上贪得无厌,这段时间相对最长。然后才是理性阶段,此时的收藏者不会过分强调藏品的数量,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藏品的质量,尤其是对研究者而言,会专心欣赏、解读自己的每件藏品,从中获得知识及心灵上的营养。
当然,不是所有的收藏者都能进入到第三阶段。其中有人在第一阶段就止步不前,更有人会在第二阶段一直沉迷,只有极少数人会进入到第三阶段,他们以研究型收藏者为主。文物收藏若不与研究相关,则违背了文物收藏的本质,同时抛弃了收藏的核心价值。
历史是由过往的时空构成,其间的人与事除了文字记载的小部分——史前不存在文字——只有文物能印证历史的部分状态,文明社会的史籍也只能记载历史时空某些特定的现象。面对文物,世人跟面对历史一样,永远只是匆匆过客。收藏者只能要求自己“曾经拥有”,不能幻想与文物的“天长地久”。当具体的个体在欣赏和解读文物时,文物同时也在审视及评估着每个具体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