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兴衰 (清华大学战略研究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变革时代的超前思考与行动

如果我们不能够领导变革,我们将会是变革的牺牲品。如果我们不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其他人将会替我们决定。

——戴夫·弗龙迈耶(俄勒冈大学原校长)


“观念的改变往往落后于社会结构的变迁。”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97.教育具有长周期性,教育工作通常滞后于社会发展,而教育理论又往往落后于教育实践。因此,教育必须适度超前思考并付诸行动,绝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直接,对社会需求的变化也最为敏感。实践证明,优秀大学总是能够预见和洞察未来,打破常规,大胆创新,从而在一定范围内代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一段时期中引领着社会进步的潮流。

◎ 嗅觉灵敏、洞察先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所大学崛起,亦非一日之功。

纵观世界名校,大都经过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的积淀。在这场超长距离的“马拉松比赛”中,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者往往能看清天下大势,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提前布局。

18世纪中后期,哥廷根大学大力发展法学教育,就是敏锐地认识到德意志在向近代社会转型后,贵族子弟无法再依赖血统维护统治地位,而需要通过法学、政治学等方面的教育获得进入政府的机会。

20世纪初,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写给时任总统罗斯福的备忘录中,建议退还“多余”的庚子赔款给清政府设立游美预备学校,选拔中国优秀青年到美国上大学,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培养亲美的各界精英,以获得巨大的利益回报。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清华大学设立全球学者项目,旨在招收中美及各国优秀大学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也是希望为未来世界培养知晓中国的领袖人才。

21世纪,欧美高校捕捉到全球化的不可逆转之势,纷纷在各国设立办事处、开办分校或联合办学。几年前,哈佛大学教授威廉·柯比(William Kirby)就曾建议清华大学在美国设办事处,颇有远见。2015年,清华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合作,在西雅图创办全球创新学院(GIX),可谓中国大学在海外兴办实体教育机构的先声。

图2-2 习近平主席向GIX赠送水杉树

(张健 摄影)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学要走在前面,就要敏于感知外部环境的微小变化,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看到真相,从而在时代洪流中找到前进方向,在茫茫荒原上走上正确道路。

◎ 当机立断、抓住机遇

机遇往往不期而至、转瞬即逝。常言道:“幸运之神眷顾有备之心。”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心智的准备是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当社会出现重大机遇时,往往会促使一些大学快速发展。斯坦福大学抓住二战的机遇开展军工相关研究,“冷战”时期与企业紧密结合,学术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大幅提升,很快进入美国顶尖大学之列。

清华大学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巨大需求,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经过30年的持续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

在回顾世纪之交10年间清华大学改革发展的历程时,老校长王大中认为,做好学校领导工作要有悟性、勇气和韧劲。其中,悟性就是“做事上心,谋局用心,思考潜心”,要能抓住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勇气就是“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智慧运用”,在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时敢冒风险;韧劲就是“认定的事,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锲而不舍,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吴敏生,吴剑平,孙海涛.跨越世纪清华梦——王大中校长十年启示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53~255.

机遇和挑战同在,成功和风险相伴。越是重大的机遇,挑战就越大,风险就越高。

大学是职能和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涉及不同利益群体的大型组织。各种机遇往往有利有弊,大学领导人并不总是能很快做出正确判断,更不能完全想透再去决策和行动。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犹豫不决,瞻前顾后,难免错失良机。因此,“关键时候要有勇气扳手腕,输赢在此一举”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A]//郭树勇.战略演讲录[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56.。这也是王大中所讲的“勇气”。

◎ 有所为有所不为

面对社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应有所取舍,不能四面出击、全面扩张。“两个拳头打敌人”“十个指头按跳蚤”,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办高水平大学,离不开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任何一所大学能够获得的办学资源都是有限的。纵使中世纪独领风骚的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后来独步英伦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当今傲视天下的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等,也不例外。

中外教育史表明,大学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这个问题上,正反两方面都案例如云。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是美国最早的研究型大学,以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医学教育起家。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发展中,该校增设本科教育和很多文理学科。规模扩张稀释原有的优质资源,学校逐步失去19世纪末在美国高教界的曾经极为煊赫的明星地位,慢慢淡出顶尖大学行列,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相形见绌。

赫钦斯领导下的芝加哥大学,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1929年,30岁的赫钦斯接任校长后,通过一系列改革不仅改变校内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方式,而且迅速扩大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影响力。面对当时美国“大学也必须帮助农民照顾他们的奶牛”、忽视精英教育的观点和做法,赫钦斯予以严厉批评,在积极与外界合作的同时,始终保持定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学定位,高扬“小而精”的办学风格,取得卓越成就。眭依凡.学府之魂:美国著名大学校长演讲录[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6~7.在赫钦斯时期,芝加哥大学长期居于美国顶尖大学的领导地位,直到二战结束初期。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芝加哥大学师生,“无不认为那是年轻人可以受到最好大学教育的日子”。

同样,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始终坚持高标准、小规模,耶鲁大学长期奉行“选择性卓越”理念。在我国,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则是小而精、高水平的典范。

在这纷繁复杂的时代,大学面临许多诱惑、干扰甚至矛盾。“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情况下,选择不做什么其实远比选择做什么更需要智慧和胆识。”张斌贤.校译者序[A].吕埃格.欧洲大学史(第一卷)[C].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9.在实践中,大学“有所为容易,有所不为难”黄达人.大学的声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高校合并扩张的大潮面前,清华大学领导班子保持清醒头脑,顶住各方面压力不为所动,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胆识和战略定力。

阳光透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张——这就是聚焦的力量!

◎ 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大学在实行改革、制定政策时,也需掌握分寸,恰到好处。

知识分子对环境是相对敏感的,但是,大学为应对环境而进行的实质性变革则往往相对迟钝。思想观念、利益格局、体制机制等原因,都是变革的阻碍。然而只有通过变革,大学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保持发展活力。

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总是落后于实践,而大学的思考和行动又必须面向未来、适度超前。超前就意味着很可能会有争议、有阻力,不一定能得到多数人的理解和认同。尤其是大学群体中的领跑者,其所思所为往往没有先例可循、毫无理论支撑、缺乏思想共识。正如战略学者指出的:“任何先进理念都产生于落后的环境之中,并承受着落后的重击。愈是真知灼见,愈难被人所接受。”刘亚洲.空中力量对大国与历史的意义[A]//郭树勇.战略演讲录[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3.

对于纯粹的理论研究而言,需要开动脑筋、拓展思路,鼓励自由思考、异想天开,可以脱离实践、超越现实;对于教育实践的决策和举措来说,往往超前半步时最为可行,超前一步则难以被理解,甚至适得其反。清华大学把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作为重中之重,新时期持续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于2001年开始探索教师分系列改革。但由于当时内外环境并不成熟,难度很大,学校因此在10年后经过试点,到2012年才全面启动。

“历史已经证明的,说明它是正确的;历史尚未证明的,并不等于就是谬误。它需要新的历史的证明。”刘亚洲.空中力量对大国和历史的意义[A]//郭树勇.战略演讲录[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6.做研究要有远见,办大学更要有高度的预见性、前瞻性。当然,这种前瞻性不能脱离时代、远离现实,否则必然犯“左”的错误,在实践中处处碰壁。

◎ 统筹兼顾,善于协调

几乎任何综合管理工作,都是平衡的艺术。

大学的改革发展,同样需要统筹兼顾,掌握平衡。统筹兼顾是一种辩证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辩证的工作方法。它要求人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要注意次要矛盾;既要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关注矛盾的次要方面。

大学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无疑是教和学的矛盾,这是由大学培养人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这对矛盾贯穿大学的很长历史,也是推动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力量。

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两方面从来都是大学里最热门的话题。没有“大师”就没有大学,好大学总是千方百计延揽名师,不遗余力地培养大师。同时,虽说“有教无类”,但是一流大学总是想方设法吸引优秀生源,倾尽全力进行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首先需要及时调整教师选聘、学生选拔的标准和机制,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值得注意是,在研究型大学中,学术成就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内容,教师普遍重研究、轻教学,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投入的时间、精力都不够。为此,在哈佛任教30多年、其间曾任哈佛学院院长8年的哈瑞·刘易斯(H. Lewis)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中,对这种现象提出严厉批评。如何统筹协调好各种职能和任务,确保人才培养不被削弱,是大学不容回避的问题。

现代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从办学实践来看,大学还必须解决好诸多矛盾,协调好一系列关系:

一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今天的发展应成为明天发展的基础,而不是障碍;

二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应始终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不因扩大规模而降低水平;

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遵循共性规律的同时突出个性、强化特色;

四是制度和文化的关系,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应并重并行;

五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应在继承中创新、在坚守中超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