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筑设计作品集 (清华大学建筑规划景观设计教学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未来生活使用模式的研究

当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研究未来人居形态,我们并没有空洞地构筑未来空间形象,而是从人类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最新发展的成果,去研究未来人们可能的新生活模式以及生活需求,从而预测或设想某种新的活动方式,并基于此展开建筑设计的形式及空间创造。如日本茨城快速机场的设计中,基于快速机场应提供小型城市那样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特点,要求首先研究一种新的机场登机及多种服务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建筑设计。目前机场中的功能流线是如此的刻板,乘客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停车,换登机牌,托运行李,进行安检、候机、登机等一系列规定动作。这完全限制了乘客在机场进行会议、商务、展示、住宿、娱乐等多功能使用,不能实现快速机场的高效性服务要求,因而也就谈不上“快速”。

“游牧机场”的设计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机场登机模式,即根据未来概念车和未来车联网的原理,设计了适用于本机场个人使用的移动单元体,它的内部安置了电子操控屏,可帮助完成身份识别、办理登机手续和托运行李,同时移动单元体可在机场空间内自由驾驶,登机前可通过程序联系其他移动单元体或机场服务设施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当登机时间到的时候移动单元体可直接移动到机前进行登机。这种机场服务模式的更新,为乘客登机以及登机前的各种活动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从而真正实现快速机场的目标。从机场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一模式给人们提供的活动方式是一种自由而非固定流线式的,因而移动单元体形成了一种游牧状的活动形式,最重要的在于建筑的形式以及空间数字软件可以从这一游牧形状中生成。“游牧机场”的设计成果是别致而新颖的,但是,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研究了新型的服务模式及人与人的关系,并借助于新的技术可能而创造出的未来建筑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