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师职业教程(Photoshop技能实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和艺术形式,将颜色多层次、多角度地组合、配置,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如图2-28和图2-29所示为优秀的设计作品。

图2-28

图2-29

2.2.1 色彩的分类

大自然中的颜色千千万万,最简单的分类方式就是将色彩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

1.有彩色

从物理学上讲,物体本身是没有颜色的,当不同颜色的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人的视线时,人的眼睛通过对不同波长色光的吸收、反射或投射,显示出发光体中的某一色彩面貌。例如红、橙、黄、绿、蓝、紫,这就是有彩色,如图2-30和图2-31所示。

图2-30

图2-31

2.无彩色

当光源、反射光、投射光未能呈现出某种色彩倾向时,所能观察到的就是无彩色,即黑、白、灰。无彩色在色彩语言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不仅在素描中应用颇多,在我国的国画中也能充分体现,如图2-32和图2-33所示。

图2-32

图2-33

2.2.2 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相、明度和纯度是颜色的基本属性,是任何一个有彩色都具备的要素。这三种基本属性决定了颜色的颜色相貌、明亮程度以及颜色的浓郁程度。任何颜色在基本属性上产生微小的变化,都会改变色彩的“面貌”和“个性”。也正是由于色彩基本属性的细微变化和组合,才使得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样。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是颜色与颜色之间最明显、最突出的分别。不同颜色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色相各异。虽然世界中的颜色千千万万,但是最基本的色就是红、橙、黄、绿、蓝、紫,而其他各种颜色都是以这六种色相为基础,混合起来得到的,如图2-34和图2-35所示。

图2-34

图2-35

在进行调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纯色无论加入多少不同数量的黑、白、灰,这些色彩都只属于一个色相。只有加入其他色相时,其色相才会发生改变,如图2-36所示。

图2-36

2.明度

明度是由光波振幅的宽窄决定的,是指物体的明暗程度。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备的特征,不同的色彩其明度也不相同。当色彩发生变化,其明度一定会随之改变。在有彩色中,紫色的明度最低,黄色的明度最高。橙色倾向于高明度,红、绿为中明度,而蓝色则为低明度。在同一色相中,明度也是存在差异的。例如浅黄、中黄和深黄之间的明度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图2-37所示为有彩色明度阶段对比。

图2-37

在无彩色中,白色是最亮的颜色,所以明度最高,反之黑色的明度也就最低。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灰,同样具有明暗强度的表现,将各种灰色分成层次连续的阶段,叫作“明度阶段”,图2-38所示为无彩色明度阶段对比。

图2-38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被称为“饱和度”。光谱中的单色光是纯度最为饱和的色光,色彩中所含单色光成分的比例决定了色彩的纯度。人们所能看见的色彩范围大多不是纯色,受空气中的灰度和物体表面的材质,以及光照度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纯度的色彩变化,使得色彩世界显得更加细腻、和谐,图2-39所示为颜色纯度阶段对比。

图2-39

在有彩色系中,红色和黄色的纯度最高。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相同,纯度也不相同。例如在黄色中加入白色,它的明度提升了,但是纯度却降低了,如图2-40所示。如果加入黑色,黄色的纯度不仅会降低,连明度也会降低,如图-41所示。

图2-40

图2-41

2.2.3 色彩的混合

加法混合又被称为加色混合或色光混合,是指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在一起,从而得到一种新的颜色,加法混合是色光之间的混合。国际照明委员会把波长700nm的红光(R)、546.1nm的绿光(G)、438.5nm的蓝光(B)定为光的三原色。因为通过验证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色光经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几乎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的所有色彩,且其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其余两种色光混合产生。在色光中,蓝光略带红色,而红光略带黄色。因此,色光三原色的蓝光偏紫色,而红光偏朱红色。

举个例子,一盏红色的灯照在一张白纸上会呈现出红色的光斑,当另一盏绿色的灯光照在这张白纸上的同一位置时,白纸上的光斑则会呈现出黄色。这种混合得到的颜色被称为“二次色”。三原色中的任何两个色光适当混合后,都可以得到色光二次色。如果两种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得到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就为互补关系。色光混合后的明度会增加,其明度等于各色光的亮度总和,因此称作加色混合。三种色光相加后也得到白光,图2-42~图2-44所示为颜色的混合效果。

图2-42

图2-43

图2-44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色料的混合,也被称为减光混合、减色混合。绘画用的颜料、印刷用的油墨以及用于印染的燃料等,这些有色物质的色彩,是对日光有选择性的吸收或反射的结果。“吸收”部分色光,也就是“减去”部分色光。不同色料的混合意味着对光的吸收量的增加。色料混合后,射入光线中不同波长的色光部分被不同的色料选择吸收,这样反射的光波就减少了,其明度、纯度随之降低。混色越多就有越多的光波被吸收,反射的光线就越少,色彩也就随之越来越暗,越来越混浊。所以色料混合被称为减色混合。

通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发现,色料中的黄(Y)、品红(M)和青(C)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与其他色料混合相比,能够得到更多的色彩,且这三种色料的任何一色都不能与其余两色混合而成,因此把黄、品红和青称为色料三原色。将色料三原色适当混合可以得到近似黑色的灰黑色,所以在Photoshop中CMYK的色彩模式中,黑色(K)是独立的颜色通道,图2-45所示为色光三原色混合;图2-46所示为色料三原色混合。

图2-45

图2-46

2.2.4 色彩的感觉

人类视觉中,最为敏感的就是色彩。当人的视觉器官受到外界光线刺激时,就会产生相应的色彩感受,在感受色彩的同时,还会伴有其他多种感官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反应与联想,这就是色彩感觉。

1.色彩有温度

色彩是有温度的,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波长较长的红色、橙色让人联想到火焰、太阳,给人以温暖、灼热的感觉,固被称为暖色调,如图2-47所示。波长较短的蓝色、蓝紫色、青色让人联想到冰块、海洋、极地、雪山,给人以冰凉、清凉的感觉,因此被称为冷色调,如图2-48所示。

图2-47

图2-48

色彩的冷暖具有相对性。例如在红色系中,正红色暖于玫瑰红,玫瑰红又暖于紫红。黑、白、灰为中性色,但也具备冷暖感觉。白色趋冷,黑色趋暖。由于绿色和紫色兼具冷暖的两种因素,也把绿色和紫色归为中性色,但是在不同的色彩倾向环境中,中性的绿色或紫色也会有不同的冷暖感觉。

2.色彩有重量

色彩的重量是由明度决定的。明度越高,颜色的重量越轻;明度越低,颜色的重量越重,如图2-49所示,黑色的箱子看上去比黄色的箱子重许多。

图2-49

3.色彩有软硬

简单来说色彩的软硬感和色彩的明度、纯度有关。高明度、低纯度的颜色通常看起来比较软;低明度、低纯度的颜色则看起来比较硬。在无彩色系中,黑、白坚硬,灰色柔软。色彩的重量与色彩的软硬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软的颜色给人轻的感觉,硬的颜色给人重的感觉,如图2-50和图2-51所示。

图2-50

图2-51

4.色彩有大小

冷色调为收缩色,也被称为后退色。暖色调为膨胀色,也被称为前进色。在面积相等的前提下,暖色调的面积看起来比冷色调大,如图2-52所示,面积相等的前提下,黄色的面积看起来更大一些。

图2-52

5.色彩有味道

色彩是有味道的,这一点在食品包装上体现得很明显。例如,褐色经常应用在咖啡或巧克力的包装上,因为这样的可以突出商品的特点。糖果的包装一般都会采用红色,或者其他高明度的色彩,因为这能让购买者感觉到糖果的甜味。一般来说,红色、黄色、粉色具有甜味,绿色具有酸味,黑色、咖啡色具有苦味,白、青具有咸味等。如图2-53所示,黄、米黄具有奶香味;如图2-54所示,红色带有甜味。不同口味的食品,采用相应色彩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取得好的效果。

图2-53

图2-54

2.2.5 色彩搭配的常见模式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搭配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单独存在的颜色没有美与不美,只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搭配在一起,才算是色彩搭配,才有美与不美。色彩搭配可以遵循移动的规律进行搭配。

1.单色搭配

在色环中,采用跨度在15°以内的颜色进行搭配,被称为单色搭配。单色搭配也被称为同类色搭配。因为色相与色相之间的对比较弱,视觉效果朦胧、单纯、柔和、统一,所以被认为是最稳妥的色彩搭配方法。但是因为色差太小,往往会使得画面颜色单调和模糊。所以在采用同类色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强化颜色的明度、纯度,来增强画面效果,如图2-55所示,在这幅商业插画中,以红色为主色调,利用不同纯度的红色丰富画面的效果。

图2-55

2.类似色搭配

在色环中色相相差在15°~45°被称为类似色。虽然类似色的颜色对比不强,但是在色相上,变化要比单色搭配丰富许多。在色彩搭配时,通常会采用一种颜色作为主色调,另一种颜色作为辅助或点缀色,这样就可以避免颜色过于相近导致画面死板。如图2-56所示,蓝色与青色为类似色,在这幅海报中,以蓝色作为主色调,青色为辅助色,并搭配洋红色。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中有明显的变化,不会显得枯燥乏味。

图2-56

3.对比色搭配

在24色环上,色相之间的间隔角度处于120°左右,这样的色彩组合称为对比色,常见的对比色有红与黄色,红与蓝。对比色通常可以营造鲜明的、热闹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容易让人产生兴奋感。但是搭配不当,就会产生凌乱、刺眼、不安、烦躁的感觉。如图2-57所示,在这幅海报中,黄色与红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得画面中的主体更加突出,让画面产生了一种热情、欢闹的感觉。

图2-57

4.互补色搭配

采用24色色环中距离180°左右的两种颜色进行色彩搭配为互补色搭配,例如红与绿、黄与紫。互补色搭配可以产生很强烈的对比效果。采用互补色搭配可以在短时间内为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搭配不当就会产生烦躁、焦虑的感觉,还容易产生视觉上的疲劳感。最常见的互补色搭配有红与绿、黄与紫和蓝与橙。

因为互补色的配色方案会产生较为强烈的视觉印象,在进行搭配时,通常以一种颜色作为主色调,以另一种颜色作为点缀色,这样就可以避免颜色混乱的现象。如图2-58所示,在这幅海报中,以紫色作为主色调,在紫色的衬托下黄色的线条流畅、优美,惹人注目。

图2-58

2.2.6 主色、辅助色、点缀色

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版面颜色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通常情况下版面中的颜色主要包括主色、辅助色和点缀色三种。主色是占据作品色彩面积最多的颜色。可以说版面中的主色决定了整个作品的色调,也决定了画面整体的情感倾向。在确定了画面的主色后,辅助色和点缀色的选择都应以作为表现主色的手段出现,如图2-59所示的海报,采用了红色作为主色调,配合尖刀形状,隐喻了血腥、凶杀、悬疑等主题;如图2-60所示的食品宣传海报,以棕红色作为主色调,既表现了巧克力的口味,同时也给人以浓郁、甜美的味觉引导。

图2-59

图2-60

辅助色是为了辅助和衬托主色而出现的,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小于主色,如图2-61所示的海报中,灯泡形状以暖调的黄色作为主色调,而作为辅助色的冷调的蓝灰色恰好将主色调反衬得更加突出;如图2-62所示的海报作品中朱红色作为主色,淡淡的米黄作为辅助色,使整个画面形成一种暖调的色感。

图2-61

图2-62

点缀色通常占据画面很少的一部分,在画面中往往作为“点睛之笔”。辅助色的面积虽然比较小,但是作用很大。良好的主色和辅助色的搭配,可以使作品的某一部分突出或使作品整体更加完美,如图2-63所示的作品中,以不同明度的青色和灰色作为主色和辅助色,使画面呈现一种冷调、沉寂之感,而作为点缀色的黄色的出现则为画面增加了一抹生动之感。如图2-64所示的海报作品中,以绿色为主色调,为了更好地表现海报创意,产品图片并没有占很大的画面空间,相反的是产品只以非常小的面积呈现在画面底部,但这并没有影响观者对于产品的注意,这是由于产品的颜色采用了反差相当大的红色出现,虽然作为点缀色,但却产生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让人不得不被吸引。

图2-63

图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