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效的教学设计
第六章 全面进行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1~4个环节)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整体把控课堂的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设计,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订方法、图样等。教学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出现的名词。最早来源于多媒体技术领域。
课改前多年的语文教学,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条件所限,课堂上突出的是教师的“教”,教师备课多是写教案。现在,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课堂教学由过去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上来了,由过去的写教案变为现在的教学设计。现在教学设计一词提到了教师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成了我们中小学教师教学的必须。备课写教案多是凭着经验做事,往往随意性很大。而如今的写教学设计是在一定教育理念下的对课堂教学全方位的精心设计。
应该明确,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前,根据本学期教学进度、教学目的要求、教材的安排以及本班的学生实际等,预先进行的课堂教学全方位的有效设计。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是全面的教学思考,应涉及备上课理念、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备资源、备设题等多个因素。
教学设计有固定的基本框架,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示意图、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以及本设计教学反思。
各部分的设计着力点具体如下。
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这是教学设计的最高环节。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看一个教师学科教育思想的正确与否,是衡量一个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的多少和领会的程度。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是无效的。
教师既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更要学习语文教育学的理论,从而全面厘清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的境界有多高,带出的学生就会走多远。”每一个老师都要关注以下教育心理学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美国实用主义代表杜威的“从做中学”,认知主义理论代表布鲁纳“师生合作的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关“情景性、自主性、合作性、开放性”,目标分类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赞可夫的“非智力因素”(一般发展)……这些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脑科学等经典理论是指导课标的理论,更是指导教学的理论。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的教学理论,如,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有关教育文件精神、全教会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各学科领军人物的专著(钱理群的《语文教育门外谈》、温儒敏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于漪的《我和语文教学》、田本娜的《语文教学论》……)。
教师要在心中确立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原则,改变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要研究学生,杜绝“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
梁启超和胡适早年都指出:在教授法上,重视学生自己阅读,提倡“讨论式的讲授”,强调“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教学生就是要教会他打师傅”,使“他所得的能和你一样多,或可看出你的错处”,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会议综述:既然我们确定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以知识为本位。课程要为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服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述一些观点读后能迅速提升我们的教学理念,使我们说的话有分量,撰写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就会有所增强。
下面的这个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的实例就写得比较全面、得体,是经过学习和思考的内容。
本节课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特点和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特点,根据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读书训练为主线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与经典文本对话。重视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同时,灵活安排教学步骤,顺学而导,顺学而教。教学过程中,把理解、欣赏和读书训练始终放在重要位置,在多种形式读书的基础上领会和领悟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然后再带着不同体验读文。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学习体验过程,逐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表现力。
写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要注意:语言表达自然得体,不要生硬,既说他人的话,更要有自己的观点。
问题举例(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为学生提供多种阅读方法,并且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语言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感受并学习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问题举例(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分析:这两个教学指导思想过于单薄,过于笼统,放之四海都可以用,针对性不强。没有高位的概念,看出教师理论学习有待提高。
问题举例(3):2011版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能力,基于此,本节课试图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品词品句中感受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大宝库”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
同时,在关于精读的评价中提出:“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中还指出:“第二学段考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基于以上要求,本节课试图在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感悟AABB式的词和动词的表达效果及作者用词的准确。同时,在2~5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提炼文段信息,最后用一两个词概括每一段的风景特点。
分析:此理论含金量低,仅仅停留在课标上,看不出教师的理论素养。
2.教学背景分析(300字左右)
教学背景分析,是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装有学生,并建立教师、教材、学生之间学习的桥梁。教学背景分析一般包括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部分内容。
教材分析:分析本课的教材本身的显著特点,教学参考的第一段一般会做笼统的介绍。另外,教师还要进一步写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该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他内容间的关系;教材年段落实的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等。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特点、研究学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思维的方法、创新的能力、质疑的勇气、科学的素养,等等。如,要写清学习本课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本课的困难、学生学习的时空局限、和教材的隔膜,也可以写出你的主要解决措施和方法。
例:《看瓜》一个老师的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看瓜》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15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夏天”。文章通过写“我”小时候看瓜的趣事,表现了乡村孩子活泼、机灵的特点,赞美了爷爷慷慨大方、与人方便的美好品质。课文语言亲切朴实,人物形象鲜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品析爷爷的话,理解“看”的意义——是防止动物毁瓜,而不是防止人们摘瓜。感受爷爷热情、淳朴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到奉献永远是快乐的前提,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播下乐于奉献的种子。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定教。课前,我进行了前测。分析表明:本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和阅读能力。第一课时,学生已初读课文,认字13个,写字5个。其中,92%的学生能够读准13个认读字的字音。51%的学生“算”“摘”书写不规范,笔画把握不准确。因此,应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观察,达到正确、规范书写。学生对乡村生活不太熟悉,因此体会不到爷爷的那份宽容与淳朴,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本课,我将围绕学生的疑问,采用多种阅读策略,指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乡村里热情、淳朴的民风,如图6-1所示。
图6-1
又如,《奇异的琥珀》的教学分析(如图6-2、图6-3所示):
图6-2
图6-3
教材分析:课文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围绕着琥珀既讲故事又说明知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运用童话的形式虚拟琥珀的形成过程,后一部分实写琥珀被发现的过程。虚实相济,使得这篇文章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具有文学的感染力。
课文存在两个“支点”,即“推测”和“想象”。教材适合以“推测”打造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感悟语言科学性这一特点,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以“想象”打造其文学性,适合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体会科学小品文学性和趣味性。
不难看出,这些教学背景分析,来自于学生的实际,这样根据学生的客观学情去设计教学,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信度和效度会很高,教师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学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是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
3.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教学目标要注意:(1)三维目标要全,语言要有本课的特点。每一点要具体,要选有字词的代表性内容。切忌指定的目标语言是哪一课都可以使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洞式表达。(2)叙述的角度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不是教师的角度。所以不要出现“使学生”“让学生”“培养学生”等词汇。(3)注意本课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4)不要生硬地把三维目标标签化和绝对的三点化。
如:下面的例子都是恰当的教学目标表述的范例。
《秉笔直书》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能恰当地读出史官的个性及语气的变化。(教学重点)
(2)学习过程中,落实对“秉笔直书”“恐慌”“只”等字词的理解。
(3)联系上下文、补白、对比读等加深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并体会这些关键词句对表现史官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精神的作用。(教学难点)
《特别的考试》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爱护花草树木,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复习巩固生字和认读字,学写“作”“昨”等,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特别的作业”的含义。
《凡卡》教学目标:
(1)用心体会经典文本中关键词句段的意思,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用自己的情感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正确朗读课文。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3)激发对凡卡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来自于教材本身,反映的是教学客观问题。教学难点来自于学生实际,反映的是教学主观问题。二者有时交叉存在,有时独立而成。
如,关照上面《凡卡》的教学目标基础上制定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用自己的情感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情感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