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布衣宰相
时间:600~648
唐太宗对于人才的珍视和对正确意见的虚心接纳,正是马周得以在初唐风云际会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关键所在。
马周(600~648),字宾王,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人。自幼父母早亡,家贫如洗。他勤勉好学,生性旷达,隋开皇年间曾因倦于视事而备受郡吏同僚的指责,遂辞官远游。贞观初,马周以一介寒士的身份重踏仕途,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尚书等职,不仅建树颇丰,且与大臣魏徵、刘洎等人同样以敢于犯颜直谏而著称,其人生际遇也成为唐太宗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佳话留传后世。
斗酒千里 一鸣惊人
贞观五年(631),马周西游长安,路上住在新丰的旅店中,店主人只招待商人而不理睬马周。马周便要了一斗八升酒,独斟独饮,悠然自得。店主人很是诧异。到了长安后,马周客居在中郎将常何的家里。也恰好在这一年,太宗下诏,要求百官上言,畅谈政治得失。
酱釉乐舞纹执壶·唐
常何是一介武夫,对于治国之道完全不得要领,便让马周操刀代自己写奏折。常何递上奏折后,太宗皇帝发现其中二十条意见全都有的放矢,言辞有据,就明白这不是常何所为,就追问下笔者为何人。常何回答说:“这些话下臣是想不出来的,全是住在下臣家里的客人马周所代拟。”大喜过望的太宗皇帝一连四次差人去召见马周,详谈之后太宗越发肯定这是位经国之才,就在第二年拜马周为监察御史。
布衣秉政
对太宗皇帝知遇之恩感激涕零的马周,上任之后兢兢业业,不仅帮助前者修正了朝中各级官员制服的式样,规定进出城门时行人和车辆各自通行的秩序,拟定了驿站传送紧急公文的章程等等,还多次上疏议论时政。马周将夏、商、周三代与后来的魏、晋、隋等诸多王朝存在时间的长短进行比较,指出执政者应当修身立德、顺应民心,时时刻刻以史为鉴,如此才能达到真正的长治久安。他又警示太宗皇帝“国之兴亡,不由积畜多少,惟在百姓苦乐”。
此外,深明古今得失的马周还认为应该重视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因为这关系到中央在地方行政上的成败与否;而对待宗室和分封的诸王,要有合理的处置方法,不能一味厚加封赏,酿成祸源。这一系列论断都与太宗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马周在备受肯定的同时屡获升迁,太宗并写信勉励他说“鸾凤冲霄,必假羽翼”,将其喻作国家的股肱之臣,名动一时。
莲花纹地砖·唐
这块方砖出土于唐大明宫遗址,为莲纹铺地砖,实心,模制。内区中间为12瓣莲花纹,外区四角为葡萄蔓枝叶,最外侧边际为联珠纹。盛开的花朵,卷曲的蔓叶,令人感受到自由、豪放的盛唐艺术气质。
君臣之谊
但凡能言敢言并且言之有物的臣子,太宗皇帝从来不吝啬给予嘉奖,并且对他们爱护有加。马周刚刚当上监察御史,在长安城四处求购宅第,有人听说后就跑去告诉他说自己有价值二百万的豪宅出售,想借此嘲弄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不想太宗皇帝随即颁下诏书,替马周买下了房子,还赐给奴婢及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太宗还对侍从们说:“我只要一会儿工夫见不到马周,就会开始想念他。”
贞观二十二年(648),马周因病死于吏部尚书任上,时年48岁。太宗皇帝闻讯悲伤不已,甚至因为思念过度而找来方士作法以求召回马周的魂魄。及至高宗继位,又追赐其为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史书上则留下了他与太宗间“不胶漆而固,恨相得晚”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