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 宗教改革
契机出现——文明的传播
正如黑暗不能掩盖黎明,人类的心灵与思维有着不可遏制的自由性。正是这种特性使人独具创造力和灵性。如果它被禁锢,就像一个巨人被捆绑,暂时的蛰伏只是为了等待一个契机的到来。
从混沌中走出
世界因为有了人的存在而精彩。作为万物之灵,人具有不可限量的创造性。他们以自由的心灵和充满创造力的思想改变着这个世界。同时,人的认识也受到环境的约束,不同地域环境下的人生发出不同程度的创造力来。这一点,从亚洲与欧洲文明进程的不同就可以得到充分说明。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即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在公元数千年以前就建立起灿烂的古文明,而欧洲在那时仍属一片蛮荒之地,没有国家,更没有文明制度,直到公元前5世纪,才出现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罗马人以武力征服了希腊及中东地区,而希腊人则用文化征服了罗马,并与其融为一体,后来与基督教文明一起成为整个欧洲文明的精神源泉。
后来耶稣降生,是为公元元年。从那个时代起,基督教开始了普世的传教活动。在随后几百年中,基督教以其特有的扩张精神遍布了整个地中海地区。至公元392年,罗马大帝狄奥多西作为一名基督徒,宣布定基督教为罗马国教。此时的罗马拥有十分广阔的疆界(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至西班牙、不列颠,南达北非,北至多瑙河、莱茵河),基督教由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西罗马覆灭以后,无论是日耳曼人还是高卢人、汪达尔人,相继信奉了基督教。欧洲大陆步入了由基督教文明引领的中世纪时代。
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一方面做出相当大的贡献,如充满思辨的宗教哲学、设立医院、禁止溺婴陋习、支持和平与统一的政治环境。一时间,基督教深入民心。另一方面,由于宗教的局限性,它也扼杀了人性与思想自由,因而,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在那个欧洲支离破碎的年代,随着教会势力的不断扩张,教皇超出了精神领导的领域,参与到世俗生活当中,如设立量刑严苛的宗教法庭,要求民众纳什一税等。
世俗权力的扩大使教会越来越富有,经历代积累,教会拥有了惊人的教产,教皇拥有大片土地,权倾一时。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公元1075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出敕令,禁止国王任命主教,德国国王亨利四世认为此举将影响到他的王权,在置之不理的同时要求罢免格列高利七世。于是,教皇宣布开除亨利四世的教籍。这样,亨利四世的国王权威在基督教国家受到削弱,德国封建领主纷纷站到教皇一边。众叛亲离之下,亨利四世不得不在寒冬越过阿尔卑斯山,在教皇卡诺莎城堡外的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赦免了他。虽说亨利四世后来又采取了报复行动,但此例也足以说明,宗教势力一度站到了封建王权之上。
公元11世纪,基督教世界发生两件大事,一件是大分裂,一件是十字军东征,对欧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所谓大分裂,便是公元1054年后基督教内分裂为希腊正教和天主教(又称罗马公教)。十字军东征,是教皇乌尔班二世在1095年为了夺回圣地耶路撒冷,发动了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战争旷日持久地持续了两个世纪,最终以基督教徒的失败而告终。
欧洲绘画
亨利四世由克吕尼隐修院院长雨果(左坐者)陪同,向托斯卡纳的马蒂尔达伯爵夫人(右)跪地请求,希望马蒂尔达伯爵夫人替他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求情,以便教皇恢复他的教籍。
十字军东征的残酷与失败,令罗马教廷的威望与信誉在世俗社会大为下降,人们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动机与性质,十字军对东征的热情从最开始的单纯信仰演变为后来的劫掠、游历与冒险。然而,十字军的失败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起点,一个使欧洲走向世界的起点,这个起点的作用之大,在于推动着欧洲从一个黑暗的孤立时代走向一个日益开放的时代。
在失败中收获惊喜
耶路撒冷,自古以来的争议之地,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三教都把它视为自己的圣城。《圣经》中记载,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大卫王征服了这里,称其为“耶路撒利姆”,中文译为“耶路撒冷”,意为“和平之城”。然而,对圣城的争执、流血与战争从来就未停止过,时至今日,人们仍不时还能听到耶路撒冷的枪炮声。公元636年,阿拉伯人强势突起,打败罗马人,此后,耶路撒冷便长期处于阿拉伯人的统治下。阿拉伯人并非仅仅只是骁勇善战,他们通过地域扩张,吸收了各民族文化,在穆罕默德传教之后,他们逐渐建立起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阿拉伯文明,无论是学术、文学还是艺术都远远领先于欧洲。麦加和麦地那,是伊斯兰世界最初的学术中心;在伊拉克,文人学者大量汇聚,语言学、哲学、医学发展迅速,多种文化在这里积淀;在叙利亚和大马士革,有数之不尽的希腊典籍、翻译著作;在亚历山大里亚,建筑、学术以及基础设施都相当地发达。至1067年,阿拉伯建立起第一所高等学校——尼采米亚大学,其制度和方式影响了日后欧洲的大学发展。阿拉伯文明集拜占庭、波斯、叙利亚、埃及和印度文明于一体,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公元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掀起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宗教精神和攫取物质利益的双重鼓舞下,许多封建地主、骑士、商人、农民加入了队伍。教皇给每个战士授予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第一次十次军远征共有10万人参战,当他们来到富庶的东方,那里的财富与文化令他们大吃一惊,他们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稀奇的东西。在一路驱逐异族的同时,还劫掠了大量东方物品。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了若干封建国家。然而好景不长,1187年,阿拉伯的萨拉丁很快又收复了耶路撒冷。自此之后,十字军进行了七次远征都以失败而告终。
至1291年,旷日持久的十字军征战令欧洲各国疲惫不堪,人民怨声载道。许多人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血腥与杀戮并不是基督教的宗旨,而将3万儿童十字军送上遥远的异国他乡,则永远成为天主教历史上最大的耻辱。人们从教皇的蛊惑中清醒过来,狮心理查在衡量大局之后决定与阿拉伯人化敌为友,将他的妹妹嫁给了萨拉丁的弟弟,而萨拉丁的弟弟则承诺改信基督教。
十字军失败了,然而欧洲人却从此开阔了眼界,他们认识到东方的富庶,从阿拉伯人那里带回了阿拉伯数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棉纸以及古希腊文化,从思想上直接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而十字军在地中海东岸建立的基督教国家从此带动了地中海贸易,威尼斯、热那亚、马赛的商人则在这里取代了穆斯林商人,逐渐建立起与欧洲关系密切的繁荣的地中海贸易。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欧洲城市化的发展,文化的冲击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当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这种解放的需求变得日益强烈并迫切起来。
性灵解放的呼声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欧洲人在200年中,先后发动了九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东征是失败的,教会统治者们认识到单凭狂热是不能解放圣地的,他们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不断地筹划着下一步的战争。
思想从来是不受禁锢的,除非它所在的环境蒙蔽了它。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思想便会变成行动。欧洲的中世纪恰是如此,基督教义深入人心,教会可利用各种手段让百姓听从他们的命令。至15世纪,由于教会内部的腐败,人们对教皇乃至教士的敬意大减,天主教会进入到充满危机的年代。自“大分裂”之后,教会内部各自结党成派,各地教会争取更多的自主性。许多神职人员根本忘记了自己的宗教使命,而是以贪图财富为宗旨。例如历任教皇所关心的是如何为他们的家族聚敛财富,如何扩大教皇国的领地问题,而不是教会内部的改革。尽管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可是他们却依然执迷不悟。天主教用以感化人心的,并不是传播福音,而是严苛的教条律令、宗教裁判所以及骇人的刑罚。广大信徒虽然仍然是天主教徒,但已经不把教士看作是他们和上帝之间沟通的桥梁。
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
十字军在1204年攻陷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时的情形。
十字军东征之后,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并重新编纂那些在欧洲已经失传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典籍。在地中海沿岸城市,威尼斯、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开始出现拥有古希腊文化的公共图书馆和学院,因此,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那些世界上第一流的艺术家,则把人文主义从意大利带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新的文明带动新的思想像潮水一样不停地冲击着腐朽的天主教会。然而,教会并不喜欢学者们竞相去研究古代典籍。古希腊罗马的主张有许多和教会的教义相悖。例如,古代希腊罗马人认为追求现世的幸福便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而基督教强调的是现世的受苦、死后的审判与天国的幸福。很明显,在意大利发达城邦的商品经济已经得到长足发展的背景下,争取自由打破禁锢的思想更受到人文学者们的欢迎。意大利人文学者们呼唤人的自由,繁荣的商品经济令那些事业成功的作坊主、银行家、富商们更相信个人的力量和价值,尽管他们此时仍然相信基督。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人文主义者的作品常常以教会为讽刺对象,他们既喜爱耶稣,也喜爱亚里士多德,既尊重教皇权威,也崇尚罗马法的理性。在英国、法国和日耳曼,许多人文学者从早期神学大师著作中重新找到了基督教的精神,认为虔诚的教徒应当严格遵守《圣经》的教诲,他们的新诠释引起了教会的疑虑,却又无可反驳,这无疑为后来的宗教改革打开了大门。
人文主义教皇——尼古拉五世
当人文主义学者将科学、人性与自由的利剑指向陈腐的宗教时,宗教界却出现了一位尼古拉五世。他并不将人文主义思想当作是洪水猛兽,而是把自己也融入了进去,由此令整个意大利焕发出人文主义精神最耀目的光辉。
尼古拉五世博学多才,少年时期便能熟练运用拉丁语学习逻辑学与神学,18岁时来到了人才济济的佛罗伦萨。在这里,他深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结交了许多人文主义学者,对古典文化的研究情有独钟。1419年,尼古拉五世获得神学博士学位。1447年,尼古拉五世当上了教皇。他一改教会的暗沉与封闭,力所能及地给人文主义学者提供资助与支持,使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时间,各地人文学者荟萃于罗马,云集梵蒂冈。尼古拉五世大胆起用人文学者担任教廷的重要职务,一反常态地不避异端。
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尼古拉五世立即派人前往收购那些无主的书籍,其中包括许多价值连城的希腊手稿。此外,他还花重金筹建了教皇图书馆,使其成为梵蒂冈图书馆的基础。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也在他的旨意下筑就,其建筑的艺术性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就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上帝的人间使者,成为具有入世精神的人文主义潮流的参与者,开创了罗马教廷的“文艺复兴教皇时期”。
尼古拉五世像
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1447~1455年在位),是第一位支持文艺复兴的教皇,也是文学与美术的慷慨赞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