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国家地理百科全书:非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马里 Mali

国名:马里共和国 面积:124.12万平方千米 首都:巴马科 人口:1680万(2013年) 民族:有班巴拉、颇尔、塞努福、萨拉考列等23个民族 语言: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班巴拉语

马里是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西邻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北、东与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为邻,南接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炎热;中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为热季、雨季和凉季3个季节,凉季最高气温13℃,热季最高气温达50℃。马里历史上曾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189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59年4月与塞内加尔结成马里联邦,1960年9月独立。马里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1988年政府开始推行结构调整和经济自由化政策,1994年后经济一度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2012年,受国内局势动荡影响,国民经济受到重创。2013年,马里安全形势趋好,外援重启,经济有所恢复。

马里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撒哈拉台地区,其境内的尼日尔河河套以北为撒哈拉沙漠地带,包括诸多台地和间歇河河谷平原,多流动沙丘,动植物极其稀少,几乎没有人烟。

平坦的地貌

马里的地形比较平坦单调,全境大部分为海拔300米左右的平原和台地,其中尼日尔河中游的冲积平原,宜耕宜牧,是富饶的农业区。西南至东北边境为高原和丘陵山地,不足全国面积的10%,包括曼丁哥高原、洪博里山、邦贾拉和伊福拉斯高原等,其中洪博里山海拔1155米,为全境最高峰。因此马里国土除东部、东北部有些地区海拔超过1000米外,一般海拔都在800米以下。由于断裂、切割、侵蚀等地质作用,多呈现桌状和阶梯状地形,伴随有相对高度差在300米~500米甚至700米的悬崖峭壁。

马里的国名在当地语言中意为“河马”,因流过其境内的尼日尔河中多河马而得名。

马里是内陆国家,因而国内运输主要靠公路,进出口物资则需要经过邻国港口转运。

马里首都巴马科的市民都喜欢栽种紫藤花,据说这种花最早是从中国引种的,被马里人称为“中国的骄傲”。

马里的男人日常喜欢穿一种被称为“布布”的传统服装。“布布”缝制简单,将一整块布对折后,在中间掏一个洞作领口,然后就可以直接套在身上。穿在身上就像一种无袖的宽大袍子,肩部很宽,袖口肥大。穿“布布”时通常要搭配尖尖的帽子和草鞋,走起路或跳起舞来衣袂带风,显得非常飘逸。

黑美人

在马里,黑色被视为最美丽的颜色,妇女们更是以黑为美,创造出了一整套染手、染足和染牙龈的手艺。染手首先要用当地一种树叶晒干后捣成粉末,加水调成糊状使用,先在手上画出图案,然后把染料敷在图案的部位,不久图案就会变黑,颇为精致;染足的工序与染手相似,即将染料用布包在脚边和脚掌周围,几天后脚就会变成黑色。染牙龈则要忍受极大的痛苦,需要一针一针地把牙龈刺破,把染料抹在出血的地方,随着伤口愈合,染料就会一直留在牙龈中,终生不会褪色。女孩子们谁的染技高,就会受到尊重爱戴。

杰内古城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从14世纪起先后被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和摩洛哥人所统治,是古代非洲内陆商路上的重要中转站。

农牧业

马里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3%。主要粮食作物有小米、高粱等。经济作物主要为棉花和花生,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马里的畜牧业是全国第二大出口产业,牧地约占国土面积的1/4。牛、羊等牲畜和畜产品是北部、东北部牧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主要出口物。牲畜头数在西非仅次于尼日利亚。

巴马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是非洲历史上统一的黑人王国马里帝国的中心。

首都巴马科

巴马科是马里的首都和全国最大的城市,位于国境西南部,地跨尼日尔河两岸。“巴马科”的名字来自当地班巴拉语,意为“鳄鱼之河”。1904年与塞内加尔的铁路通车后,巴马科的城市建设又获得了很大发展。现在的巴马科城区北倚库鲁巴山,南部直达尼日尔河南岸,地势平坦,略向南倾斜。是全国主要的工商业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也是尼日尔河流域农畜产品集散地之一。市中心为商业区和西式住宅区,北部为总统府和政府机构所在地。多苏丹式建筑,房屋大多数用红色的烧砖砌成,采用平顶的长窗,带有一种浓厚的西非色彩。城里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市场,马里的手工艺品有木雕、象牙雕、金银雕刻等,以其精美绝伦的工艺而享誉世界。

马里的柏柏尔人多住在北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区,从事畜牧业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