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陕西导游基础知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要点详解】

第一节 杨凌区概况

一、基本情况

1得名由来和历史概况(掌握)

(1)得名由来

杨陵,最早是因隋文帝杨坚的安寝地坐落于此而得名。古属有邰。历史上一直隶属于陕西省武功县,随武功变更而变更。

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时,将“陵墓”的“陵”改成了“壮志凌云”的“凌”。

杨凌示范区成立后原属咸阳市的杨陵区划归示范区管理和领导,但在行政区划上仍属咸阳市。

(2)历史概况

早在五千多年前,区域内既有先民繁衍生息。传说尧舜时代,居住着有邰氏氏族。有邰氏的女儿姜女原,作了轩辕黄帝曾孙帝喾的正妃,姜女原的儿子名弃,“教民稼穑”有功,被帝舜擢拔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后稷,封邰国,赐姓姬,为周族始祖。传至商朝后期,周文王建都丰邑,邰地仍属周的领地。

秦孝公时设邰、武功等41县。邰县治所在今区域。

汉武帝时以长安为中心,分置左右内史。长安以东为左内史,长安以西为右内史。邰县属右内史辖地。

隋文帝时废郡设州,武功县归属雍州。隋炀帝废州复郡。京兆郡领武功等22县。

唐初,将全国划分为关内等10道。改京兆郡为雍州,领武功、扶风等四县。

宋初,分全国为15路,后增至23路。路辖府、州、军。府、州、军辖县。武功县隶属永兴军路京兆府。

元改全国11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府、州、县四级政权机构。武功县隶陕西行中书省奉元路乾州;扶风县隶陕西行中书省凤翔府。

明改全国为二直隶及13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辖府、州、县。武功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乾州;扶风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

清分全国为23省,省下设道、府、州、县。康熙时武功县隶西安府,扶风县隶凤邠道凤翔府。

中华民国建立后,分全国为28个省及西藏地方。民国2年(1913),陕西省领关中、榆林、治中三道。武功、扶风两县均为隶属关中道。

⑪1950年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全省整编为宝鸡、咸阳等9个专区和1个直辖县。武功、扶风县隶属宝鸡专区。

⑫1979年3月设立杨陵特区(县级),以武功县的杨陵镇、杨陵公社为其行政区域。暂由武功县代管。

⑬1982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武功县的杨陵镇、杨陵公社和扶风县的五泉公社划归宝鸡市,设立杨陵区。

⑭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复将宝鸡市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管辖。

⑮1997年7月29日,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在杨陵区成立,杨陵区交由杨凌示范区行使实际管辖权。

2地理概况(掌握)

(1)位置境域

杨凌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东以漆水河与武功县为界,南以渭河与周至县相望,西、北两面与扶风县接壤。东、西各距西安、宝鸡90公里。

(2)地形地貌

地质

杨凌区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端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沉降带。境内较大的断裂构造主要有宝鸡-咸阳大断裂的张性断层(走向接近为东西走向,倾向为南偏西)。

地貌

区内地势南低北高,依次形成三道塬坡,海拔为435~563米。境内塬、坡、滩地交错,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3)气候

气候类型

属暖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635.1~663.9毫米,年均气温12.9℃,无霜期211天。

气候特点

春季:气温回升,降水渐增,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度变化较大,易有春旱和大风天气。

夏季:降水强度大,多阵雨和暴雨天气。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常伴有夏旱和伏旱。

秋季:气温迅速下降,秋雨连绵,常伴有大雨或暴雨,使农田积水,造成灾害。

冬季:降水最少,寒冷、干燥,地面极端最低温度曾达到零下22.6℃,最大冻土深度24厘米,最大积雪厚度23厘米。

(4)人口

截至2016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常住人口20.49万人,出生率9.10‰,死亡率3.98‰,人口自然增长率5.12‰。汉族居多,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3生物概况(掌握)

(1)生物资源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生物资源种类、数量相对较少,且以人工繁育的动植物资源为主。截至2016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要优质农作物种类包括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西瓜、蔬菜、苗木、饲草、苹果、葡萄、猕猴桃等;优质植物种类包括杜仲、沙棘、元宝枫、冷杉、刺梨、马桑、板栗等;主要优质畜禽种类包括马、牛、羊、猪、兔、鸡、狗、骡、驴等。

(2)土地资源

截至2012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耕地面积6874.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4.28%,其中水浇地占耕地面积的99.31%。主要分布在城区西、北部一、二、三级阶地阶面。

(3)水资源

截至2016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境内及其周边分布的主要河流有渭河、漆水河、湋河。

渭河从揉谷镇的姜塬村流入该区,境内11.9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6.5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46.03亿立方米。

漆水河系渭河北岸一级支流,该区内流程8.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15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31亿立方米。

湋河系渭河二级支流、漆水河的一级支流,境内流程24.6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46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448万立方米。

除上述三条天然河流以外,亦有宝鸡峡主干渠、二支渠、渭惠渠等人工灌溉渠系流经本区。

二、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

1简介(熟悉)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等17个部委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协办,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最高级别的国际级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在中国农业高新城——陕西省杨凌区,会展于每年11月5日至9日召开。

2目的宗旨(熟悉)

农高会将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辐射平台、涉农项目投资洽谈平台、农业信息汇集与扩散平台、农业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交易平台的多功能作用,不断提升办会层次和水平,提高国际化程度,在参展参会规模、科技含量、影响力和权威性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真正成为“国家主办,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及产品博览与交易盛会。

3举办特色(熟悉)

(1)宗旨明确

农高会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办会,把为涉农企业、科研机构、农民群众三方服务作为办会宗旨。

(2)作用显著

通过农高会,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得到推广,科技、人才、资金、物资等多方面信息得到扩散和辐射,从而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科教兴农和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优势突出

杨凌有众多的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成果,对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高会具有坚实的办会基础,由国家17个部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各主办部委从多方面给予了指导与支持,提高了办会层次和国际化程度。

(4)参与广泛

据统计,前八届农高会累计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美国、法国、日本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3300多家国内外涉农企业,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中介机构以及480余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观;48名省部级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在农业高新科技论坛发表了精彩演讲;17万多人接受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咨询。

三、江泽民参观杨凌

1杨凌的历史

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极其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叶官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

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和爱国将领杨虎城,在杨凌创办了西北地区第一所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学府——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2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1)成立

1997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杨凌正式成立。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写下“努力研究和应用科技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贡献”的题词,前副总理李岚清出席成立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2)概况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杨凌区或杨凌示范区,区别于杨陵区,是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AAAA级景区。

国家交给杨凌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经营,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这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并要在“农业改革发展思路”“培养、吸引、发挥人才作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科教体制改革”“干旱农业研究和开发”“对外交流与合作”“省部共建”“农业产业链延伸”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3)发展

2002年,江泽民来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重点参观了秦川节水灌溉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杨凌金坤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并听取了示范区规划情况的汇报,作出重要指示。

二十多年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快速发展,主要成就和变化有:

形成了有绿色、生态特色的小城市的雏型;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人才流失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形成了有一定吸引力和聚集度的投资发展环境;

通过科技示范和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和更大区域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为下一步更快、更好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