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研数学一真题及详解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极限( )。
A.1
B.e
C.ea-b
D.eb-a
【答案】C
【考点】极限的性质,等价替换
【解析】
而
因为
则利用等价替换得
2设函数z=z(x,y)由方程F(y/x,z/x)=0确定,其中F为可微函数,且F2′≠0,则x∂z/∂x+y∂z/∂y=( )。
A.x
B.z
C.-x
D.-z
【答案】B
【考点】复合函数的偏导公式
【解析】在F(y/x,z/x)=0两边对x求导得
再在F(y/x,z/x)=0两边对y求导得
故x∂z/∂x+y∂z/∂y=z。
3设m,n均是正整数,则反常积分的收敛性( )。
A.仅与m的取值有关
B.仅与n的取值有关
C.与m,n的取值都有关
D.与m,n的取值都无关
【答案】D
【考点】反常积分的性质,收敛性判别
【解析】分析过程如下
①对进行讨论:被积函数只在x→0+时无界,因为
又反常积分收敛,所以收敛。
②对进行讨论:被积函数只在x→1-时无界,因为
又反常积分收敛,所以收敛。
综上,无论正整数m和n取何值,反常积分都收敛,故选D。
4( )。
A.
B.
C.
D.
【答案】D
【考点】积分的定义
【解析】
5设A是m×n矩阵,B是n×m矩阵,E为m阶单位矩阵,若AB=E,则( )。
A.r(A)=m,r(B)=m
B.r(A)=m,r(B)=n
C.r(A)=n,r(B)=m
D.r(A)=n,r(B)=n
【答案】A
【考点】矩阵的秩的性质
【解析】由题设可知m=r(E)=r(AB)≤min(r(A),r(B)),即r(A)≥m,r(B)≥m。又A是m×n矩阵,B是n×m矩阵,故r(A)≤m,r(B)≤m。于是r(A)=m,r(B)=m。
6设A为四阶实对称矩阵,且A2+A=O,若A的秩为3,则A相似于( )。
A.
B.
C.
D.
【答案】D
【考点】对称矩阵必可对角化,矩阵特征值的求法
【解析】由于A为四阶实对称矩阵,则A必可相似对角化,且A的特征值全为实数。设λ为A的特征值,则λ2+λ=0⇒λ=0,λ=-1,又A的秩为3,则A的特征值为-1,-1,-1,0。
7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为
则P{X=1}=( )。
A.0
B.1/2
C.1/2-e-1
D.1-e-1
【答案】C
【考点】分布函数的定义
【解析】P={X=1}=F(1)-F(1-0)=1-e-1-1/2=1/2-e-1。
8设f1(x)是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f2(x)是[-1,3]上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且
为概率密度,则a,b应满足( )。
A.2a+3b=4
B.3a+2b=4
C.a+b=1
D.a+b=2
【答案】A
【考点】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
【解析】由
得
即2a+3b=4。
二、填空题(9~14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9设x=e-t,
则______。
【答案】0
【考点】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解析】dx/dt=-e-t,dy/dt=ln(1+t2),于是dy/dx=(dy/dt)/(dx/dt)=ln(1+t2)/(-e-t)=-etln(1+t2)。
故
10______。
【答案】-4π
【考点】利用变量代换及分部积分法求积分
【解析】
11已知曲线L的方程为y=1-|x|(x∈[-1,1]),起点为(-1,0),终点为(1,0),则曲线积分______。
【答案】0
【考点】第一型曲线积分的求法
【解析】
于是
12设Ω={(x,y,z)|x2+y2≤z≤1},则Ω的形心竖坐标z(_)=______。
【答案】2/3
【考点】形心的定义及求法,三重积分的球坐标变换法
【解析】
13设a1=(1,2,-1,0)T,a2=(1,1,0,2)T,a3=(2,1,1,a)T,若由a1,a2,a3所形成的向量空间的维数为2,则a=______。
【答案】6
【考点】向量组的秩与其组成的向量空间的维数的关系,向量组的秩的求法
【解析】若由a1,a2,a3所形成的向量空间的维数为2,则a1,a2,a3的秩为2,于是
14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为P(X=k)=C/k!(k=0,1,2,…),则EX2=______。
【答案】2
【考点】概率的性质,泊松分布的定义和性质
【解析】
所以X服从参数为1的泊松分布。故EX2=DX+(EX)2=1+1=2。
三、解答题(15~23小题,共9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题满分10分)
求微分方程y″-3y′+2y=2xex的通解。
【考点】微分方程的求解
解:由题意知,y″-3y′+2y=2xex对应的齐次方程为y″-3y′+2y=0,其特征方程为λ2-3λ+2=0⇒λ=1,λ=2,于是通解为y=C1ex+C2e2x,C1,C2为任意常数。
由于λ=1为特征单根,故设特解为y*=(Ax+B)xex,则
y*′=[Ax2+(2A+B)x+B]ex
y*″=[Ax2+(4A+B)x+2A+2B]ex
代入原方程有
所以y*=-x(x+2)ex。故原方程的通解为y=C1ex+C2e2x-(x+2)xex,C1,C2为任意常数。
16(本题满分10分)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考点】函数的单调性,单调区间和极值的求法
解:函数f(x)的定义域为(-∞,+∞)。由于
令f′(x)=0⇒x=0,x=±1。
以x=0,x=±1为分割点列表如表2:
表2
综上,f(x)的单调减少区间为(-∞,-1)和(0,1);单调增加区间为(-1,0)和(1,+∞)。
f(x)在x=±1处取得极小值f(±1)=0;f(x)在x=0处取得极大值
17(本题满分10分)
(Ⅰ)比较与(n=1,2,…)的大小,说明理由。
(Ⅱ)记
求极限。
【考点】定积分的性质和数列极限的求法
解:(Ⅰ)令f(t)=[ln(1+t)]n-tn(0≤t≤1)。
当n=1时,f′(t)=1/(1+t)-1<0,故f(t)=ln(1+t)-t<f(0)=0,即0≤ln(1+t)≤t,故0≤[ln(1+t)]n≤tn(0≤t≤1),则f(t)=[ln(1+t)]n-tn<0,即|lnt|[ln(1+t)]n<tn|lnt|。
故由定积分比较定理可得,
(Ⅱ)根据(Ⅰ)的结果有
又
故由夹逼定理得
18(本题满分10分)
求幂级数的收敛域与和函数。
【考点】幂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级数的收敛性
解:记
令
于是可得幂级数在(-1,1)绝对收敛。
当x=±1时,原幂级数为,由莱布尼茨交错级数判敛法则可知此级数收敛,故幂级数的收敛域为[-1,1]。
当x∈[-1,1]时,有
19(本题满分10分)
设P为椭球面S:x2+y2+z2-yz=1上的动点,若S在点P处的切平面与xOy面垂直,求点P的轨迹C,并计算曲面积分
其中∑是椭球面S位于C上方的部分。
【考点】切平面,两平面垂直的定义及曲面积分的求法
解:设椭球面S上一动点P(x0,y0,z0),S在P处的切平面方程为2x0(x-x0)+(2y0-z0)(y-y0)+(2z0-y0)(z-z0)=0,因为切平面与xOy面垂直,所以2x0·0+(2y0-z0)·0+(2z0-y0)·1=0⇒2z0-y0=0,P为椭球面S上的动点,所以C的方程为
即
取D={(x,y)|x2+3y2/4≤1},记∑为z(x,y)((x,y)∈D)。
由于
故
20(本题满分11分)
设
已知线性方程组Ax=b有两个不同的解。
(Ⅰ)求λ,a;
(Ⅱ)求方程Ax=b的通解。
【考点】方程组解的判定方法及求通解的方法
解:因为线性方程组Ax=b有两个不同的解,则
当λ=1时,
则r(A)=1≠2=r(A(_)),即λ=1不成立。
当λ=-1时,
因为Ax=b有解,所以a+2=0⇒a=-2。
(Ⅰ)综上,λ=-1,a=-2。
(Ⅱ)原方程与以下方程组同解
故原方程的通解为
21(本题满分11分)
已知二次型f(x1,x2,x3)=xTAx在正交变换x=Qy下的标准型为y12+y22,且Q的第3列为
(Ⅰ)求矩阵A;
(Ⅱ)证明矩阵A+E为正定矩阵,其中E为三阶单位矩阵。
【考点】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型的方法,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性质及矩阵的乘法公式
解:由题设A的特征值为1,1,0,且(1,0,1)T为A的属于特征值0的一个特征向量。
设X=(x1,x2,x3)T为A的属于特征值1的特征向量,因为A的属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正交,所以X(1,0,1)T=x1+x3=0,取,(0,1,0)T为A的属于特征值1的相互正交的单位特征向量。
令
则有
(Ⅰ)
(Ⅱ)由(Ⅰ)可知A的特征值为1,1,0,则A+E的特征值为2,2,1,均大于零,又A+E为实对称矩阵,故A+E为正定矩阵。
22(本题满分11分)
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
求常数A及条件概率密度fY|X(y|x)。
【考点】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条件概率的定义和求法
解:由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得
故A=1/π。
于是
X的边缘概率密度为
于是当-∞<x<+∞时,条件概率密度
23(本题满分11分)
设总体x的概率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其中0<θ<1未知,以Ni表示来自总体X的随机样本(样本容量为n)中等于i的个数(i=1,2,3),试求常数a1,a2,a3,使为θ的无偏估计量,并求T的方差。
【考点】考查无偏估计的定义及方差的定义和性质
解:
由题设可知,N1~B(n,1-θ),N2~B(n,θ-θ2),N3~B(n,θ2)。
故EN1=n(1-θ),EN2=n(θ-θ2),EN3=nθ2。于是要使为θ的无偏估计量,则必有
于是
故
即DT=D(1-N1/n)=DN1/n2=n(1-θ)θ/n2=(1-θ)θ/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