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70年代,德国俾斯麦政府为打击天主教中央党而采取的措施被称为( )。[2016年统考真题]
A.“文化斗争”
B.大陆政策
C.铁血政策
D.“非常法”
【答案】A
【解析】“文化斗争”是1871~1887年德意志帝国俾斯麦政府与天主教会及其代表中央党的斗争。文化斗争虽有反对分离主义势力的积极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吸引工人和民主派注意反教权的斗争,而忽略革命和阶级斗争的迫切任务。但这些法律并没有摧毁天主教会和中央党的力量,也没有能够使天主教会服从政府、帝国政权。俾斯麦因害怕同天主教会完全决裂,在整个文化斗争期间,甚至没有提出教会同国家分离、学校同教会分离的问题。
21803年美国以1500万美元购得( )。[2015年统考真题]
A.加利福尼亚
B.佛罗里达
C.阿拉斯加
D.路易斯安那
【答案】D
【解析】1803年,美国以8000万法郎(当时约合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法国拿破仑政府手里购买了法国在北美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这一地区包括现在的阿肯色、密苏里、内布拉斯加和路易斯安那等13个州。
319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2012年统考真题]
A.边沁
B.孔德
C.贡斯当
D.斯宾塞
【答案】D
【解析】边沁是英国的功利主义哲学家,他在《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一书中给出了功利主义的概念。孔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贡斯当法国文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近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之一。斯宾塞是英国社会学家,被人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应用在社会学上,他在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发表的前7年就提出了社会进化的思想,虽然比达尔文更早提出进化的思想,但仍然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并将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则移植到社会理论之中。
4下列作品中,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状况的是( )。[2011年统考真题]
A.《艰难时世》
B.《萌芽》
C.《镀金时代》
D.《格列佛游记》
【答案】A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大致时间为18世纪60、7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艰难时世》是英国狄更斯1854年的作品;《萌芽》为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左拉1885年的作品;《镀金时代》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1873年发表的作品,反映美国内战到进步运动之间的社会状况;《格列佛游记》为爱尔兰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726年的作品,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519世纪末,德国威廉二世奉行“建立大德意志,争取阳光下的地盘”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 )。[2011年统考真题]
A.大陆政策
B.世界政策
C.大陆封锁政策
D.大棒政策
【答案】B
【解析】大陆政策是德国宰相俾斯麦制定的外交政策,主要内容是德国的活动舞台主要是在欧洲而不是海外,重点是削弱和孤立法国,另外日本也有其“大陆政策”。世界政策是威廉二世推行的政策,改变了之前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将着眼点集中于海外争霸。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统治时期封锁和孤立英国的政策。大棒政策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推行的外交政策。
6美国通过1846~1848年美墨战争夺取的领土是( )。[2011年统考真题]
A.路易斯安纳、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新墨西哥
B.路易斯安纳、加利福尼亚、内华达、新墨西哥
C.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内华达、新墨西哥
D.亚利桑那、阿拉斯加、内华达、新墨西哥
【答案】C
【解析】美国于1846~1848年发动美墨战争,强迫墨西哥签订《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根据条约,美国获得了加利福尼亚(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仍属墨西哥)、内华达、犹他的全部地区,科罗拉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怀俄明部分地区。作为补偿,美国付给墨西哥1500万美元和放弃墨西哥所欠的325万美元债务。该条约完全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凌辱,也是近代历史上战败国向战胜国割让领土面积最大的条约之一,墨西哥丧失将近50%的领土。路易斯安娜是美国于1803年从法国手中购得的;佛罗里达是美国于1810~1819年从西班牙取得的;阿拉斯加是美国于1867年从俄国购得的。
7签订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的两个国家是( )。[2010年统考真题]
A.法国和俄国
B.俄国和奥地利
C.法国和西班牙
D.俄国和英国
【答案】A
【解析】《提尔西特和约》是拿破仑法国同参加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败国俄国和普鲁士在1807年7月签订的和约。和约条件对普鲁士极为苛刻,使其丧失很大一部分领土(其中包括易北河以西的全部属地)。俄国没有丧失什么土地,反而获得了普鲁士割让给它的别洛斯托克地区,但是,亚历山大一世必须承认法国在德国占领的地方和拿破仑在那里所修改的疆界,以及拿破仑对伊奥尼亚群岛的统治权,同意成立华沙大公国(这是法国在俄国边界上的一个进攻基地),并参加对英国的封锁(即所谓大陆封锁)。
8下列人物中,参与起草美国1787年宪法的是( )。[2010年统考真题]
A.麦迪逊
B.富兰克林
C.杰斐逊
D.潘恩
【答案】A
【解析】麦迪逊是美国宪法之父,他在制宪诸人之中保存议程始末的纪录最为完整。富兰克林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杰斐逊是《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潘恩是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他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激进小册子《常识》,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革命的问题,并竭力强调革命之后建立共和政体才是该书的宗旨所在。
91893年德国制定了连接小亚细亚、直抵波斯湾的铁路修建计划,被称为( )。[2009年统考真题]
A.“3R”计划
B.“3B”计划
C.“3C”计划
D.“3P”计划
【答案】B
【解析】“3B”计划是德国对远东和中东渗透的表现,所谓“3B”就是柏林-拜占庭(伊斯坦布尔)-巴格达三个城市英文字母开头。此外英国还有“C”计划,是开普敦-开罗-加尔各答三个城市开头字母。
10在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中,导致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兴起的发明是( )。[2008年统考真题]
A.蒸汽机
B.电动机
C.汽轮机
D.内燃机
【答案】D
【解析】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叶,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又一项重大成果,内燃机用石油做动力燃料,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蒸汽机是第一次科技革命产物。电动机和汽轮机都是用于发电的机器。
11法国大革命中,颁布全面限价法案的政治派别是( )。[2007年统考真题]
A.吉伦特派
B.雅各宾派
C.斐扬派
D.平等派
【答案】B
【解析】法国大革命的十月事件,巴黎的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涌现出的各个俱乐部对社会影响很大,最突出的是雅各宾俱乐部。雅各宾俱乐部的前身是三级会议时期部分代表在会外讨论问题而组成的布列塔尼人俱乐部。1791年7月和1792年10月,立宪派和吉伦特派先后从俱乐部分裂出去,君主立宪派组成斐扬俱乐部(即斐扬派)。雅各宾俱乐部中间派称为平原派,雅各宾俱乐部左翼代表被称为山岳派,而山岳派最后形成为雅各宾俱乐部的主人,又称雅各宾派。而平等派则是由农民出身的格拉古·巴贝夫在1795年组织的。共和国成立后,立法议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物价高涨和市场物资短缺,1793年5月4日,雅各宾派代表罗伯斯比尔在国民公会上提出的《粮食最高限价法案》获得通过。
12近代英国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是( )。[2007年统考真题]
A.《利维坦》
B.《大洋国》
C.《政府论》
D.《自由法典》
【答案】C
【解析】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著作有《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关于教育的思想》《教育漫话》《圣经中体现出来的基督教的合理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出版了《利维坦》,反对“君权神授”。詹姆士·哈林顿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青年时代除了悉心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外,曾漫游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考察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对贵族商人执政的荷兰和威尼斯的政治制度最感兴趣,早年的政治主张是希望把英国的专制君主改变为立宪君主制,英王查理一世被国会军俘获后,哈林顿才成为一个共和主义者,《大洋国》是哈林顿的主要著作。《自由法典》的作者是掘土派运动的领导人杰拉尔德·温斯坦莱。
13热月党人打击复辟活动,维护革命成果的著名战役是( )。
A.色当战役
B.瓦尔密战役
C.莱比锡战役
D.基贝隆战役
【答案】D
【解析】基贝隆战役是热月党打击王党复辟活动,维护革命成果的重要战役,热月党在镇压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之后国民公会的政策明显右倾,为王党势力的抬头提供机会,1795年6月,法国逃亡贵族们在英国支持下,带领军队从海上进行反攻,在布列塔尼的西海岸登陆。热月党政府立即派奥什将军率军迎敌。在奥什部队攻击下,王党军队退到基贝隆半岛,双方形成对峙局面。7月21日共和国军队发起总攻,一举歼灭了王党军。
14雅各宾派也被称为( )。
A.沼泽派
B.平等派
C.忿激派
D.山岳派
【答案】D
【解析】雅各宾派也被称为“山岳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秋,山岳派是作为国民公会中较温和的吉伦特派的反对者出现的,依靠小资产阶级和无裤党的支持,并与巴黎的雅各宾俱乐部关系密切。吉伦特派被1793年5月31日至6月2日的群众起义推翻后,山岳派支配了国民公会,并在救国委员会中占据多数,而在1793~1794年间,该委员会实际上统治了法国。1794~1795年发生热月反动,许多山岳派人士不是被处决,就是被清除出国民公会。他们在国民公会中下降为少数派,不再有影响。
15英国革命中,平等派的领导人是( )。
A.温斯坦莱
B.李尔本
C.艾维拉德
D.普莱德
【答案】B
【解析】平等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李尔本。
16摩尔根的代表作是( )。
A.《资本论》
B.《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
C.《古代社会》
D.《母权论》
【答案】C
【解析】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考察社会化石,著《古代社会》,第一个发现氏族本质,绘出家庭史略图,发展了文化进化理论。瑞士人类学家巴霍芬研究精神化石,著《母权论》,第一个作出母权先于父权的论断,并试图把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地写出它的历史。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在书中达尔文根据动植物演变的大量科学资料,揭示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学说基础。后来,达尔文将进化论理论应用于人类学,1871年又出版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进一步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中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依据,论证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明确指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出自共同的祖先。1867年9月14日由马克思写成的《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正式出版,其余各卷在他1883年逝世以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17首次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的假说的是( )。
A.《动物哲学》
B.《物种起源》
C.《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D.《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A
【解析】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发表《动物哲学》一书,广泛论述了动物界的进化,指出高等动物起源于低等动物,特别指出人类起源于猿。
18英国在北美最早的殖民地是( )。
A.马萨诸塞
B.纽约
C.弗吉尼亚
D.马里兰
【答案】C
【解析】1607年,最早一批来自英国的殖民者在北美登陆,建立了仅有一个炮台、一所教堂、几间薄板房的詹姆士城,奠定了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的基础。
19下列著作被人们称为17世纪物理学、数学的百科全书,并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的是( )。
A.《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宇宙发展史概论》
D.《论磁力线》
【答案】B
【解析】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人们公认为是一部17世纪物理学、数学的百科全书,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之一。它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标志着一个半世纪前由哥白尼开创的近代天文学革命的终结和近代科学的诞生。直到19世纪末,它还一直是物理学领域的纲领性著作。
20在欧洲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宣扬的观点是( )。
A.“人民主权”学说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科学与理性
D.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C
【解析】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与理性,反对迷信与专制,其代表人物是狄德罗。
21在美国独立过程中,极力地宣传美国国家独立思想的民主主义者是( )。
A.本杰明·富兰克林
B.托马斯·杰斐逊
C.托马斯·潘恩
D.乔治·华盛顿
【答案】C
【解析】托马斯·潘恩是著名的政论家、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他在所写的《常识》中,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革命的问题,在独立战争期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常识》出版后三个月内,发行12万册,总销售量达50万册以。在《独立宣言》中强调的那些民主原则早已为《常识》以更酣畅淋漓的语调阐述过。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因此潘恩也被广泛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22俄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其被称为( )。
A.“托拉斯帝国主义”
B.“高利贷帝国主义”
C.“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D.“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答案】C
【解析】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在自上而下的改革中进行的,因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国内市场狭小,资金缺乏,工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外国资本。由于其经济落后,难以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竞争,为此更加需要依靠军事侵略手段,占领殖民地市场,力图通过殖民掠夺弥补其财政资本的不足。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23第一国际成立于下面的哪个城市?( )
A.伦敦
B.利物浦
C.爱丁堡
D.伯明翰
【答案】A
【解析】1864年,英国和法国的工会领袖在伦敦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24《自由引导人民》反映的历史事件和艺术特点分别是( )。
A.法国二月革命,现实主义
B.法国七月革命,浪漫主义
C.巴黎公社起义,古典主义
D.法国二月革命,浪漫主义
【答案】B
【解析】《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7日》,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是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
251838年提出细胞学说的生物学家是( )。
A.施莱登
B.施旺
C.拉马克
D.达尔文
【答案】A
【解析】1838年,施莱登提出了一个关于细胞的生命特征、细胞的生理过程以及细胞的生理地位的理论,它标志着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细胞学说的建立。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并誉为19世纪最重大的自然科学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题
1罗莎·卢森堡[2017年统考真题]
答:罗莎·卢森堡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她曾与弗兰茨·梅林共同主办《莱比锡人民报》,以极大的精力从事波兰王国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的工作,被视为该党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和理论家。
2美国“文官条例”(1883年)[2016年统考真题]
答:“文官条例”是19世纪末美国为整治吏治腐败及提高行政效率发布的一项法令。为了纠正国家行政系统中的种种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条例分别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①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②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③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些改革,把竞争机制引进了文官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激发了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文官制度条例》使美国的政治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保证作用。
3谢斯起义[2014年统考真题]
答:谢斯起义是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爆发的农民起义。独立战争中一些大资产阶级利用战争灾难大发横财,战后农民生活陷入困境。1786年,在马萨诸塞州发生了由谢斯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者要求分配土地,取消一切公私债务及惩罚穷人的法庭。这次起义在政府的镇压下最后以失败告终。谢斯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所代表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却永远受到公众的赞扬。
4《黑人法典》[2011年统考真题]
答:《黑人法典》是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各州制定的若干压迫黑人的法律的总称。该法典规定黑人只能全家受雇于种植园主;任何白人都可以抓捕合同期未满而离开雇主的黑人;禁止黑人携带武器、举行集会;黑人没有选举权和陪审权。
5彼得一世改革[2010年统考真题]
答:彼得一世改革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推行的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实行义务征兵制,创建海军;发展工商业,学习西欧先进科学技术;改革行政机构和行政区划;开办学校,简化俄文字母,提倡西欧生活方式。这次改革使俄国成为了欧洲强国,但未触动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
6拿破仑法典[2009年统考真题]
答: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于1804年公布施行。经过多次修订,现仍在法国施行。它最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但从1870年以后,在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法典除总则外,分为3编,第一编是人法,第二编是物法,第三编称为“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编。恩格斯称这部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它是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制定的。这部法典还确定了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对后来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定都产生了影响,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7德雷福斯事件[2008年统考真题]
答:德雷福斯事件是指1894年犹太裔法国陆军上尉德雷福斯被指控出卖法国陆军情报给德国,军事法庭裁定其叛国罪名成立,判以终身苦役并流放外岛。事后虽经证实纯属诬告,军事法庭却因德雷福斯的犹太人身份而拒绝改判,引起左拉等知识分子和群众的抗议,并演变为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运动。这就是法国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事件”,德雷福斯事件是法国反动的军国主义分子、民族主义者、排犹主义者和教权派为了煽动民族沙文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情绪,进而推翻共和国而蓄意制造的一起冤案。德雷福斯事件是一个象征,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这个事件过程中体现了法国社会的民主精神,对法国民主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破坏圣像运动
答:破坏圣像运动是由尼德兰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发动的反对天主教会和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人民运动,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尼德兰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较早的地区,商业比较发达,因而对西班牙独占海外贸易不满。腓力二世(1556~1598年)为了保护西班牙的商业利益,禁止尼德兰商船到西属殖民地进行贸易。这时新教传人尼德兰,路德教和加尔文教都广泛传播,这是西班牙所不能接受的,它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惩治新教徒。尼德兰各省害怕宗教裁判所的设立会威胁到它们的自治和自由,于是一群贵族上书腓力二世,要求关闭宗教裁判所。以此为导火线,在1566年8月终于爆发了一场大规模起义,这在历史上称为“破坏圣像运动”。新教徒劫掠教堂,捣毁圣像。1567年腓力二世派阿尔瓦公爵前去镇压。阿尔瓦设立“除暴委员会”审判参加过起义运动的人士。在血腥镇压的同时,阿尔瓦还开征新税,对不动产征税1%;对所有商品的进出口关税、商品交易税,征税率为10%。
9《宅地法》
答:《宅地法》是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的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美国内战爆发后,为取得内战的胜利和人民的支持,趁南部奴隶主的政治代表退出国会之机,林肯政府得以实现共和党提出的宅地纲领,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于1862年2月28日和5月6日先后通过了《宅地法》。5月20日,林肯颁布此项法令。《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从1863年6月1日起,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宅地法》还规定一项折偿条款,即如果登记人提出优先购买的申请,可于6个月后,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购买之。这一条款后来被土地投机者所利用。《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0掘地派
答:掘地派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代表无地和少地农民的带有原始共产主义色彩的群体,代表人是温斯坦莱。他主张建立土地公有、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果实的社会。掘地派的活动引起土地私有者的仇视。掘地派不主张暴力斗争,而想用仁爱感化土地私有者。到1651年,掘地派运动失败。1652年,温斯坦莱发表《自由法》,详细阐述了掘地派的主张,描绘了公有制共和国的蓝图,该著作被认为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11清教运动
答:清教运动是指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的改革运动。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来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2平等派
答:平等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平等派运动是第一次内战结束后兴起的小资产阶级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李尔本。围绕着国家政权形式和普选权问题,平等派与独立派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但遭到独立派军官的严厉镇压,平等派运动被暂时平息。后来,平等派分裂为许多小的派别,逐渐衰落。
13小德意志派
答:小德意志派是指主张以普鲁士为主体来统一德意志的一个政治派别,与大德意志派相对立。1848年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制定宪法时,以加格恩为首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提出:建立一个不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德意志联邦,然后再同奥地利签订条约,同其建立某种联盟关系。小德意志派实际上是排斥奥地利,主张在普鲁士的领导下统一德意志。拥护这一方案的主要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北、西、中部各邦资产阶级代表,在议会中属多数派。
14第一国际
答:第一国际是1864年9月英法德意等国工人在伦敦圣马丁教堂集会,声援波兰起义,并成立的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是协会的创立者和领袖,亲自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等重要文件,并且领导“国际”对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国际工人协会”是国际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标志着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876年7月第一国际在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宣告解散。
三、史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统考真题]
材料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会产生社会的差别。
第二条 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对压迫的反抗。
第三条 所有主权国家的根源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得行使非直接来自于国民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除了保证其他社会成员能享受同样的权利之外,每个人自然权利的行使并不应受到限制。对自然权利的限制仅只由法律所决定。
第五条 法律仅只禁止有害社会的那些行为。不被法律禁止的事情,不应该受到阻碍,没有人可以被迫从事非法律所规定的事情。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通过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创立。无论是进行保护还是处罚,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除了他们的美德和天赋之外,对所有公共的职位和职业,有通过他们的能力来进行的无分别、平等参与的资格。
第七条 除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没有人应该受到控告、逮捕或囚禁。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拘留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应规定确实的和显然需要的惩罚,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任何人不应当承受惩罚。
第九条 因为所有人被公开宣布犯罪以前被认为无罪,如果逮捕被认为是必须的,那么所有不利于囚犯安全的残酷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
第十条 假如发表的意见不妨碍由法律所确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不应该因其观点,包括其宗教见解而受到干扰。
——《人权宣言》(1789)
材料二:
第一条 对于现在共和国境内尚属自由的一切嫌疑犯,在本法令公布之后,应立即加以逮捕。
第二条 有下列情形者均视为嫌疑犯:(一)凡行为、关系、言论或著述表现拥护专制政治、联邦制及敌视自由者;(二)未能按照本年三月二十一日法令之规定来证明其生活方法及其已履行其公民义务者;(三)被拒绝发给爱国证者;(四)被国民大会或其特使停职或撤职尚未复职的官吏,特别是根据本年八月十二日法律曾予或应予撤职的那些官吏;(五)属于前为贵族无论其为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或亡命者的代理人而未经常表现其热爱革命者;(六)自1789年7月1日至1792年4月8日法律公布之时其间出走的亡命者,包括该法律规定期限内或以前返归法国者在内。
——《嫌疑犯法令》(1793)
问题:
(1)指出《嫌疑犯法令》违反了《人权宣言》中的哪些原则。
答:《嫌疑犯法令》违背了《人权宣言的》第五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条。公民是有言论自由的,只要他们的言论、行为没有危害到社会及社会中的其他人是不能被认定为嫌疑犯的;没有法律的规定是不能随意逮捕审判法国公民的;如果认为某人有罪而必须进行逮捕审判的时候,他的人身安全必须有保障。在雅各宾派统治时期颁布的《嫌疑犯法令》使得这些公民权利都毫无保障,只要是被认为有危害国家安全的人都予以逮捕审判,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审判就被处死。
(2)概括《嫌疑犯法令》对雅各宾政权的影响。
答:《嫌疑犯法令》是体现雅各宾派恐怖政策的重要法令。恐怖政策是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雅各宾派被迫实行的,因而在最初实行时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一段时期里,恐怖政策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嫌疑犯法令》在对敌斗争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打击了反对革命的势力,巩固了雅各宾派政权。
尽管《嫌疑犯法令》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有不容抹煞的作用,但是它仍然带来了许多消极甚至有害的后果。法令违反法制,导致滥行杀人的现象相当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恐慌,本质上违反了《人权宣言》原则,削弱了雅各宾派政权的社会基础,是后来雅各宾派专政失败的重要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1年统考真题]
材料一:
君主制乃世间之最崇高者,国王不仅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而且高居上帝的御座,甚而因上帝之名被尊为神……《圣经》里是把国君比作神,明确地把他们的权力与上帝的权利相提并论。国君还被比作一家之长。一位国王乃名副其实的“一国之主”,是其臣民的政治家长。
臣民在议会(不过是国王的首要议事机构和工具)里所恳请之法律,只能由国王在议会的建议下制定。国王制定日常法令,推行他认为合宜之法令,并非出自议会或哪个等级的建议,没有国王的权威参与其间,议会无权制定任何法律或法令。
——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对议会的演讲》(1610年)
材料二:
良好的政府必定有一以贯之、堪与一种哲学体系相媲美的哲学观念。所有的举措必定是深思熟虑的,举凡财政、政治和军事,唯须朝向一个目标,即国家强盛,国势昌隆。如此一种体制只能源于一个人的头脑,此人非君主莫属。
君主是国家第一公仆。他有优厚之报酬,是为了维持职位之尊严,而且人们要求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干练地工作,最起码要密切关注最重大的问题。
一个人如为其同等的人推许为杰出人才,这是希望他应该为他们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法律的维持、司法的严格执行……这个君主有责任重视农业,使商业和工业受到鼓励。他是一个应该时常警惕国家敌人行动的终身哨兵。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政治典范》(1752年)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姆斯一世演讲的意图。
答:为加强王权,大力宣扬君主专制的合理性和神圣性,君权神授,君主在国家政治和议会中拥有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力。
(2)腓特烈二世所谈到的君主制是一种什么政体?具有哪些时代特征?
答:开明君主专制政体。这一政体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法制,重视发展经济,追求富国强兵。
(3)分析腓特烈二世与詹姆斯一世观点的异同。
答:①相同点:君主专制。
②不同点:詹姆斯一世强调君权神授、家长制,腓特烈二世强调君主的世俗性和对国家负责。
3阅读材料。[2008年统考真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就这样,我们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支持着其他方面而又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控制着其他方面而又被其他方面所控制……,好像三种权限不同的修理工,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方面,各尽其能,协力发动国家机器。
——转引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材料二:
托马斯·潘恩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统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引自《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7页
材料三:
1844年恩格斯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因此,在大陆上人为地恢复起来的并艰难地支撑看的立法权的三位一体,在这个国家里却不折不扣地存在着。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0页
回答问题:
(1)恩格斯所说的“三位一体”分别指英国立法机构的哪些部分?
答:分别指英国君主、贵族院和平民院(下院)。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布莱克斯通和潘恩各自的观点。
答:布莱克斯通认为立法权自三个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具有优越性;潘恩认为下院是英国自由的基础,他对君主和贵族院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们是暴政的残余。
(3)分析1844年以前英国政体演变的特点。
答:1844年以前,英国虽然经历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但总体上民主化进程缓慢;下院虽能对王权和上院有所牵制,但贵族依然在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4根据图表回答问题。[2007年统考真题]
表1 欧洲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1500~1913年
表2 欧洲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1500~1913年
请回答:
(1)分别指出1500~1913年,法国、荷兰、英国等3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和人口变化的趋势。
答:①法国:人均GDP1870年前增长缓慢,1870年后增长迅速;人口1870年前增长较此后增长速度趋缓。
②荷兰:人均GDP1700年前增长迅速,1700~1870年增长放缓,甚至出现回落,1870~1913年再次迅速增长;人口持续增长。
③英国:人均GDP和人口1500~1913年均持续增长。
(2)指出1500~1913年,俄国人均GDP和人口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答:①趋势:人均GDP在1870年以前变化不大,1870年以后才有较大幅度提升;人口增长迅速一直较大,并在1870~1913年出现人口增长高峰。
②原因:在1861年改革前,沙皇俄国是农奴制国家,工业发展落后,农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因而人均GDP增长缓慢,变化不大,但是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工业开始起步,农奴的解放为工业声场提供了劳动力,农奴解放时土地的赎金和同外国的投资为俄国的工业注入了资金,促使了工业的发展,因而人均GDP才开始上升。沙俄时代一直注重对外领土扩张,所以在人口上面表现出了相对其他国家较快的增长趋势,19世纪后半期人口增长是农奴制改革和工业发展的结果。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俾斯麦统一了德国,但是也分裂了德国。”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1848年的革命,也像先前许多次革命一样,有一个奇怪的命运。正是那些镇压它的人变成了——正如卡尔·马克思常爱说的——它的遗言执行人。路易·拿破仑不得不建立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俾斯麦不得不在德国进行一种变革并还给匈牙利某种程度的独立,而英国工厂主则只好赋予人民宪章以法律效力。”
材料三:
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材料四:
梅纳德·凯恩斯说:“与其说德意志帝国是建立在铁和血上,毋宁说是建立在铁和煤上更恰当。”
问题:
(1)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答:材料一的含义为:19世纪德国的统一是按照“小德意志路线”来完成的。所谓“小德意志路线”,是德国的统一排除奥地利王朝的领导,而由普鲁士王朝来领导,统一后的德国把奥地利排除在外。所谓“大德意志路线”,是德国的统一由奥地利王朝领导,统一后的德国把奥地利包含在内。1866年的普奥战争,普鲁士打败了奥地利。所以,西方的有些学者认为,俾斯麦统一了德国,但他把约1/6的德意志人排斥在统一的德意志德国之外,就此而言,他也分裂了德国。
(2)结合材料和你所掌握的知识,分析19世纪德国统一的原因。
答:19世纪德国统一的原因:
①实现德国统一是德国历史发展的要求,政治上分裂的局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实现国家的统一。普鲁士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领导完成了统一大业。
②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普鲁士领导统一有利。
a.一贯支持奥地利的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削弱,而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奥地利采取了敌视俄国的政策,所以,沙俄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听任普鲁士打击奥地利。
b.奥地利本身已在1859年对意战争中遭到削弱。
c.英国害怕法国争霸欧洲,希望普鲁士强大起来成为在欧洲抗衡法、俄的力量。
d.法国拿破仑三世在普奥战争中也错误估计了形势,希望普奥两败俱伤,所以持观望态度。
e.欧洲列强间的矛盾为普鲁士领导统一德国提供了有利时机。
③普鲁士国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1834年元旦,领导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在这个意义上,梅纳德·凯恩斯说:“与其说德意志帝国是建立在铁和血上,毋宁说是建立在铁和煤上更恰当。”
④俾斯麦充分发挥了其现实主义政治家和灵活的外交手腕,实行“铁血政策”,利用对统一的有利时机,完成了统一。列宁说:“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所以,俾斯麦在这期间的活动基本上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他不自觉地充当了1848年革命的“遗嘱执行人”,在统一德国中的历史作用应予肯定。
(3)试分析19世纪德国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德国的统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①统一使德意志民族进入了世界先进民族之列,成为中欧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关系。
②统一结束了德国政治上长期分裂的局面,消灭了封建割据,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已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③统一也为德国工人运动创造了更大的活动舞台,统一后的德国工人运动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在这些意义上,一些学者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比起以往德国的分裂,乃是一场“革命”,属于一场“从上面进行的革命”。但这种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统一是有它的历史保守性的,统一后的德国把普鲁士的封建势力及军国主义传统保存了下来,这也成为其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四、论述题
1论述拿破仑三世与法兰西第二帝国。[2012年统考真题]
答:(1)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翌年1月14日颁布宪法,加强总统权力,削弱议会的立法权。1852年11月7日,元老院颁布法令建议恢复帝制。随即举行公民投票,绝大多数表示赞成。12月2日宣布恢复帝国,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皇帝,称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转为法兰西第二帝国。
(2)根据多次补充的帝国宪法,皇帝是国家元首,统率军队,有宣战、媾和、结盟、订立商约和特赦,任命政府与地方官员,批准公共建设工程,决定是否将法案送交立法团讨论等权力。帝国初期,拿破仑三世实行个人专权,致力于巩固资产阶级秩序。政府在一些省内实行戒严,封闭共和派俱乐部,解散工人组织,查禁进步报刊,利用天主教会加强控制学校。此后由于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反动专制制度难于继续维持,因此帝国后期开始实行改革,废除禁止工人罢工、结社的法令等,政治体制向“自由帝国”演变,以求缓和国内矛盾。帝国还大力发展经济,实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建立了大工业,重工业中机器生产普遍代替手工劳动,生产不断集中,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法国在这一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
(3)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进行多次对外战争。法国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奥斯曼帝国与撒丁王国反对俄罗斯帝国,击败俄国后确立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后又联合意大利反对奥地利,得到萨瓦和尼斯。1860年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50~60年代第二帝国还派遣军队侵略中国、叙利亚、墨西哥、印度支那和非洲,掠夺大量财富,建立了若干殖民地。克里木战争后至60年代初是第二帝国发展的顶点。后期由于劳动人民深受剥削压迫,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共和派也在加强斗争,加之第二帝国支持罗马教皇阻挠意大利统一、武装干涉墨西哥以及在普奥战争中支持奥地利等一系列失策,使帝国危机重重。为了摆脱国内危机和重夺欧陆优势,1870年7月19日法国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法军战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随后巴黎发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终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2简析近代早期殖民强国葡萄牙、西班牙衰落的原因。[2009年统考真题]
答:(1)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失去了殖民强国地位。
(2)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开始丧失殖民大国地位。
(3)西葡两国封建势力强大、工业普遍落后,不具备巩固殖民统治的政治与经济优势。
(4)荷兰从西班牙独立出去,削弱了西班牙实力。
(5)17世纪荷兰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外扩张的强大竞争对手,夺取了西葡两国海外殖民地势力范围,加速了它们的衰落。
3评述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答:(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①俄国农奴制危机。在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下,俄国农奴制从内部瓦解,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地主开始采用雇佣劳动代替农奴劳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农民内部也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农村资产阶级。农奴制的衰弱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逐步发展,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又进一步要求农民从农奴制下解放出来。
②废除农奴制的呼声高涨。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俄国出现了以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他们猛烈抨击和批判沙皇专制统治,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农奴制,并组织了两个秘密革命组织。这些斗争成为五六十年代俄国农奴解放运动的主要理论来源。
③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性,同时战争的巨额耗费也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成为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
(2)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包括1861年的改革和1861~1874年的改革。
①1861年改革法令的内容,即《二一九法令》,其主要内容是:
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
b.全部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c.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并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
d.同时,村社还实行连保制,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②1861年以后的改革内容包括:
a.1864年成立了州县自治局,并对司法制度进行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b.1870年在城市设立了由资产阶级组成的议会(杜马)和自治局;
c.1874年进行了军事改革,以义务兵役制代替了募兵制。
此外,还进行了教育、财政等方面的改革。
(3)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①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统治权力,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②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不但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阶级基础,使其成为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因而在俄国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性,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也是俄国从君主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化的第一步。
③这次改革是在农奴主领导下进行的,因而对农民来说,又是一场残酷的掠夺,大约掠走农民20%~40%的土地和20亿卢布的赎金。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封建残余更加明显,如长期保留了大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这表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仍很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