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90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乙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
2无谓损失
答:无谓损失又称为社会净损失,是指由于市场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而引起的社会成本,也就是当偏离竞争均衡时所损失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社会净损失是指由于垄断、关税、配额、税收或其他扭曲因素引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不到的那部分,使资源得不到最佳的配置。例如,当垄断企业抬高价格时,消费者将减少消费,这样将导致减少的数量中本来可以实现的消费者剩余都流向了社会,这种社会性损失,就是所谓的社会净损失。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消费中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一个人享有公共物品的好处时并不能排除其他人也享有它们的好处,一个人享有它们的好处时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们的享有。公共物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由于公共产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所以能够从公共产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产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4人力资本
答:人力资本,又称非物质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最重要的一类人力资本是教育。与所有资本形式一样,教育代表着为了提高未来生产率而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支出。但是,与对其他资本形式的投资不同,教育投资是与一个特定的人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使教育成为人力资本。毫不奇怪,具有较多人力资本的工人的平均收入高于人力资本较少的工人。人力资本有助于解释工资差别。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从新的角度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至20世纪80年代,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与新增长理论密不可分。人力资本具有六大特点:①需要有前期投入,是前期投资的结果;②能够使生产率提高;③能带来预期收益;④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的;⑤通过人的有效劳动创造的价值体现出来,失去劳动能力或不能劳动的人也就失去了人力资本;⑥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人力资本收益应该按投资比例分配给个人、集体和国家。
二、是非题(每题答对得2分,不答得0分,答错得-2分,共20分)
1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将导致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
【答案】×
【解析】当供给不变时,需求减少会导致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当需求不变时,供给减少将导致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所以需求与供给的同时减少必然导致均衡数量的减少,但均衡价格不一定下降。均衡价格上升、下降或者不变,取决于需求与供求下降幅度的相对大小。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
【答案】√
【解析】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投入品价格、技术、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和卖者数量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3假定两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大于零,那么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
【答案】×
【解析】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因此,这两种商品应该是替代品。
4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构成市场的总剩余,市场总剩余的量可以用以买者支付意愿来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去卖者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来表示。( )
【答案】√
【解析】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生产者剩余是按照市场价格销售一定量产品得到的收益与厂商愿意得到的最低金额之间的差额。而每单位产品厂商愿意得到的最低金额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因此,市场的总剩余可以表示为:以买者支付意愿来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卖者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如图1所示。
图1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5一般而言,在相同的税收规模下,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 )
【答案】×
【解析】在相同的税收规模下,价格弹性小说明产量对价格不敏感,那么因为税收引起价格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不大,故社会的无谓损失就比较小。
6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厂商的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
【答案】×
【解析】负的外部性是指指一个人的行为减少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为此付费。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私人成本是小于社会成本的。
7在充分竞争市场中,当政府征收税收或实施补贴时,产品价格通常不会上涨一个税收单位或下跌一个补贴单位。( )
【答案】√
【解析】政府无论是对厂商还是消费者征税或补贴,最后都会在厂商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不可能由厂商或消费者单方面全部承担,因此最终表现在价格上涨幅度将小于征税或补贴额,即价格不会上涨一个税收单位或下降一个补贴单位。
8去年生产汽车100万辆,只销售了90万辆,其余10万辆在今年售出,则今年售出的10万辆汽车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
【答案】×
【解析】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去年生产了而未售出的10万辆汽车,虽然在今年被售出了,但它属于企业的存货投资,应该计入去年的GDP。
9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的原因之一是GDP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 )
【答案】√
【解析】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而有些产品和劳务很难估价,因为它们不在市场上交易,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有些经济活动虽然经过市场交换,但却无法统计,例如地下经济和黑市。在经济中可能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扭曲或实物分配现象,从而使得所得到的GDP指标不能反映经济的真实情况。
10取消关税这类贸易限制会引起一国更快的经济增长。( )
【答案】×
【解析】关税很容易形成贸易保护,从而影响进出口贸易。在短期,如果取消关税贸易限制,将会促进国际贸易,进而能够引起一国更快的经济增长,但是没有限制措施的自由贸易,在长期来看不一定会引起一国经济的增长,甚至可能会引起经济倒退。因此,取消关税措施并不一定会引起一国更快的经济增长。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为何在正常的供给曲线情形下,供给量水平低时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供给水平高时的供给价格弹性?
答:供给的价格弹性是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物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其大小变化反应在供给曲线的形状上。如图2所示,在正常的供给曲线情形下,供给量水平低时,供给弹性大,这表明企业对价格变动能做出相当大的反应。在这一范围内,企业存在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能力,例如全天或部分时间闲置的厂房和设备,价格小幅上升使企业利用这种闲置的生产能力是有利可图的,比如说Q0之前的产量。
图2 正常供给曲线及其弹性
随着供给量的增加,企业逐渐接近其最大生产能力。一旦生产能力得到完全利用,再增加生产就需要建立新工厂。要使企业能承受这种额外支出,价格必须大幅上升。因此,供给变的缺乏弹性。故在正常的供给曲线情形下,供给量水平低时的价格弹性大于供给水平高的价格弹性。
2竞争市场的特征是什么?当一个竞争企业的销售量翻一番时,它的产品价格和总收益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1)竞争市场又称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竞争市场的特征是:
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
②产品完全同质。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
③要素自由流动。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
④信息充分。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信息完全的,即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相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2)当一竞争企业的销售量翻一番时,它的产品价格不变,总收益翻一番。因为对每一个竞争企业来说,他们都是价格接受者,即价格线是一条水平线。这意味着企业只能被动的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企业的总收益是指企业按照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即TR=PQ,其中TR为总收益,P为给定的市场价格,Q为销售总量,因此当这一竞争企业的销售量翻一番时,由于它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企业的总收益则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故总收益也翻一番。
3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试解释之。
(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2)小王的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3)深圳市政府扩建地铁。
(4)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GDP是指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即GDP=C+I+G+NX。
(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影响GDP的消费C。消费是指消费者个人或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和劳务价值。主要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2)小王的姑妈购买了一所新房子影响GDP的投资I。因为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不但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还包括消费者个人购买住房的投资。
(3)深圳市政府扩建地铁影响GDP的政府购买G。因为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部门用于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如政府出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4)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并不影响GDP。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增加了消费,因为购买红酒是消费支出的一部分。但他还减少了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的。进出口包括国外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符号为正),因为这些物品和劳务包括在消费中(其符号为正),因此最终购买红酒的行为并不影响GDP。
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1000万元的政府债券,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10%,这会引起的最大可能货币供给增加是多少?试解释之,最小可能增加是多少?试解释之。
答:银行在总存款中作为准备金持有的比例称为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持有的准备金的最低水平称为法定准备金。
(1)这会引起最大的货币供给增加1亿元。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1000万元的政府债券,如果现金漏损率为0,人们把出卖债券所得的货币全部存入银行,由于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由法定准备金率为10%,则货币乘数为10,即最大货币供给增加1亿元。
(2)最小货币供给可能增加1000万元。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1000万元的政府债券,如果人们把出卖债券所得的货币全部作为现金持有但不存入银行,则银行无法创造货币,因而此时的货币供给只是1000万元,这也是货币供给的最小可能增加。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垄断厂商的均衡,论述垄断的效率及其政府的对策。
答: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1)垄断的效率。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因为垄断厂商是市场上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进行生产决策,依据最优产量在需求曲线上确定价格。如图3所示,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MC曲线与MR曲线相交,交点产量为最优产量,然后用需求曲线D找出消费者购买该数量时的对应价格。
①从垄断者选择的产量水平和完全竞争市场将选择的产量水平来评价垄断的福利效应。垄断者选择生产并销售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产量Q1,完全竞争市场将会选择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产量Q0,垄断者生产的产量Q1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Q0,即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垄断造成无效率。
图3 垄断厂商的均衡
②根据垄断者的价格来看垄断的无效率。垄断与竞争市场的关键差别: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由于垄断者收取高于MC的价格时,一些潜在的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高于其边际成本,但低于垄断价格,这种消费者选择不购买,因此结果是无效的。垄断定价使一些对双方有益的交易无法进行。
③垄断造成无谓损失。由于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边际成本曲线反映垄断生产者的成本,需求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无谓损失三角形面积等于垄断定价引起的总剩余损失,这是垄断者运用其市场势力所引起的经济福利的减少。如图3所示,社会福利损失为阴影的三角形的面积。垄断市场上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量低于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这必然与垄断的高价格有关。
(2)政府针对垄断问题可以采取的公共政策有:
①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政府可以采取法律的措施,通过反垄断法来阻止垄断,促进竞争。
②行业管制。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于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在这些行业中,要么是高成本的技术,要么是平均成本呈下降趋势,因而大规模的经济是必需的。这时,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于垄断行业施行价格管制或产量管制。
③公有制。政府不是管制由私人企业经营的自然垄断企业,而是自己经营的自然垄断企业。
2通货膨胀的成本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成本中的哪一种对中国经济最重要?
答:通货膨胀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成本分为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
(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主要有:
①皮鞋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称为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主要指牺牲的时间与便利。
②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是指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它用来衡量高通货膨胀使得企业频繁变动物价的成本。
③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好的用途中。同时,极度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市场的崩溃。
④税收扭曲。许多税则的条款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通货膨胀会以法律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方式改变个人及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⑤通货膨胀使价格频繁变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比稳定的、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任何一种成本都更有害。具体地说,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有以下几种:
①不确定性的增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增加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个体储蓄、投资以及就业的劳动量等决策,这会导致经济效率降低。
②不合意的财富的再分配。这具体表现在:a.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b.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c.通货膨胀导致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
③相对价格变动性的增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可能急剧增加相对价格的变动性,从而带来经济的低效率和资源的不当配置。
(3)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
未预期的物价变动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进行的财富再分配,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受益。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固定收入阶层的收入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通货膨胀也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和购买力就会降低。由于上述情况,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对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利。比如通货膨胀将会导致存贷利率上调,对负债率较高的行业来说,债务将会加重,影响较大。市场上的一些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生产的产品可能由于市场需求及竞争的因素而不能同步涨价,但是为了维持资金流,也不敢停工。通货膨胀导致银行利率上调,企业的贷款利率就上升,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大型企业可以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来转移成本,而一些小型企业转移成本的能力较弱,在这段时期内,有些小型企业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大型同类企业吞并。
五、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设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Q2+2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10-3Q,求:
(1)利润极大的销售价格,产量和利润;
(2)若政府试图对该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迫使其按边际成本定价,求此时的价格和厂商的产量、利润;
(3)求解收支相抵的价格和产量。
解:(1)由已知有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PQ-TC=(10-3Q)Q-(Q2+2Q)=-4Q2+8Q。
要使利润极大化有:dπ/dQ=-8Q+8=0,得Q=1。
此时销售价格为P=10-3=7,利润为π=4。
故利润极大时的销售价格为7,产量为1,利润为4。
(2)若政府采取限价措施,垄断厂商以边际成本定价,即P=MC。
由MC=2Q+2,则10-3Q=2Q+2,得Q=1.6。
此时价格为P=10-3Q=5.2,利润为π=2.56。
(3)如果以收支相抵定价,则由π=-4Q2+8Q=0,则有Q=2(Q=0不符合实际,舍去)。可得收支相抵的产量Q=2,此时价格为P=10-3Q=4。
2假定某国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
注:不考虑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解:(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
即折旧为1000-500=5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NDP=5000-500=4500。
(2)由国民收入恒等式可得: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5000-3000-1000-980=20。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A-TR代表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则有:BS=TA-G-TR。从而有:TA-TR=BS+G=50+980=1030。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不考虑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减去净税收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DP-(TA-TR)=4500-1030=3470。
(5)个人储蓄为:S=Yd-C=3470-300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