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价格鉴证师《法学基础知识》过关必做1200题(含历年真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创制和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依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中,法律草案须经(  )表决通过后方可公布。[2008年真题]

A.全体主席团组成人员

B.过半数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C.全体代表过半数

D.全体代表的3/4以上

【答案】C

【解析】《立法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2007年真题]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B

【解析】《立法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3社会主义法的适用,就是通常所说的(  )。[2006年真题]

A.立法

B.执法

C.守法

D.法律监督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法的适用,就是通常所说的执法。从广义上讲,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从狭义上讲,是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

4依据《立法法》的规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只能制定(  )。[2005年真题]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答案】A

【解析】《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国家主权的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⑪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5下列选项不属于法的创制方式的是(  )。

A.制定

B.修改

C.废除

D.实施

【答案】D

【解析】法的创制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把自己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其成为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法的创制,既包括创制新的法律,也包括法律的修改和废除

6我国现行的《立法法》颁布于(  )。

A.2000年3月15日

B.2001年3月15日

C.2000年4月15日

D.2001年4月15日

【答案】A

【解析】为了规范立法活动,2000年3月15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颁布了《立法法》,对立法程序作了具体的规定。现行有效的《立法法》是根据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修改的。

7法的实施方式按(  )可以分为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A.法的内容

B.实施法律的主体

C.履行义务的主体

D.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

【答案】D

【解析】法的实施,也叫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法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8关于法的溯及力,各国采用的通例为(  )。

A.从旧兼从重

B.从旧兼从轻

C.从新兼从重

D.从新兼从轻

【答案】B

【解析】法的溯及力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可加以适用的效力,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只有公诸于世,才能要求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并产生约束力。经旧法确立的法律关系如果要用新法加以改变,难免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故此法律一般只适用于其生效后发生的事实和关系,“法律不溯及既往”是早在罗马法中就得到确立并为后世所公认的原则。同时为了对特殊情况的合理处理,各国对于法的溯及力一般采从旧兼从轻原则

9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答案】A

【解析】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不为人们所知晓,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也不可能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法律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宪法赋予各级立法机关的立法权限所决定的。“从新原则”是指新法有溯及力,即新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生效的法律应当使所有公民知晓,但现代社会的法律不承认“不知法者得免其罪”的原则。

10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责任都是过错责任

B.惩罚是法律责任的最主要功能

C.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

D.法律责任总是导致法律制裁

【答案】C

【解析】法律责任是指实施违法行为的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法律责任可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民事责任以赔偿损失为主要功能,刑事责任以预防和惩罚为主要功能。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但是法律责任也不必然导致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实施惩罚性的强制措施。法律制裁的方式与法律责任的性质相适应,最终取决于违法行为的性质及其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不依据违法行为随意追究法律责任,或者不以法律责任为依据滥施制裁,都是对社会主义法制的破坏,本身就是违法。

11法律草案审议的结果不包括(  )。

A.提付表决

B.搁置

C.终止审议

D.废除草案

【答案】D

【解析】我国对法律草案的审议,一般经过两个阶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包括对法律草案的修改和补充;立法机关全体会议的审议。法律草案审议的结果有以下三种:提付表决搁置终止审议

12整个立法过程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提出法律案

B.审议法律草案

C.表决和通过法律草案

D.公布法律

【答案】C

【解析】我国的立法程序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草案;表决和通过法律草案公布法律。其中表决和通过法律草案是指立法机关对法律草案作出的赞成或者不赞成的决定。这个阶段是整个立法过程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13社会主义法实施的主要方式是指(  )。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制定

【答案】B

【解析】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法的遵守;法的适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法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因而能为大多数人自觉遵守。所以,法的遵守是社会主义法实施的主要方式

14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特点不包括(  )。

A.适用法律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B.适用法律必须严格地根据法定职权并按法定程序进行

C.适用法律一般表现为直接凭借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法律的实施

D.适用法律时通常是以制作法律文书的形式实现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法的适用有以下特点:适用法律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国家的名义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一种专门活动;适用法律必须严格地根据法定职权并按法定程序进行适用法律一般表现为直接凭借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法律的实施;适用法律时通常是以制作法律文书的形式实现国家专门机关的公职人员适用法律的目的,是完成其承担的职务,因此,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和阻挠。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适用于(  )。

A.全国

B.香港特别行政区

C.澳门特别行政区

D.两个特区均可适用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法律,适用于全国

16关于我国法律对人的适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一律适用我国法律,在我国领域以外原则上也适用我国法律

B.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或无国籍的人,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有违犯我国法律的行为,对其责任的追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也都适用我国法律

C.我国公民在外国侵犯我国或我国公民利益,我国有权要求适用我国法律

D.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一律适用我国法律,而在我国领域外一律不适用我国法律

【答案】D

【解析】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对哪些人有约束力。根据主权原则,我国法律对人的适用有以下几种情况:属人原则: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一律适用我国法律,在我国领域以外原则上也适用我国法律;属地原则: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或无国籍的人,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有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对其责任的追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也都适用我国法律;保护原则:我国公民在外国侵犯我国或我国公民利益,我国有权要求适用我国法律。

17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的原则是(  )。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C.后法优于前法

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

【答案】C

【解析】以新法代替旧法,新法生效之日也就是旧法失效之时。这是我国法律生效时间的一种情况。法的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18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  )。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做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答案】A

【解析】违法的构成要件有:违法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包括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违法必须是行为者出于故意或过失,也就是行为人要有主观方面的过错,但有的违法行为没有主观方面的过错;违法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条件,包括自然人和组织。在这些构成要件中,违反法律即在法律上被确定为违法是前提和基础,其他要件都是基于这一要件而存在的。如果不满足这一要件,违法行为就不成其为“违法”行为。因此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是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根据《立法法》,立法程序的主要步骤有(  )。[2010年真题]

A.提出法律案

B.审议法律草案

C.表决和通过法律草案

D.公布法律

E.解释法律

【答案】ABCD

【解析】根据《立法法》第十四条至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创制法律的程序,立法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草案表决和通过法律草案公布法律

2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的有(  )。[2006年真题]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B.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

C.国务院

D.2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

E.中央军事委员会

【答案】ABCE

【解析】《立法法》第十四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3按照违法行为的具体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可分为(  )。[2006年真题]

A.单位违法

B.刑事违法

C.民事违法

D.个人违法

E.行政违法

【答案】BCE

【解析】违法分类是最基础的知识点。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4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所包括的内容有(  )。

A.制定法

B.认可法

C.补充法

D.修改法

E.解释法

【答案】ABCD

【解析】立法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活动。立法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是直接产生法和变动法的活动。立法作为产生和变动法的活动,它是系统工程,包括制定法、认可法、修改法、补充法、废止法等一系列活动。

5我国的立法程序包括(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议案的审议

C.法律议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

E.法律的实施

【答案】ABCD

【解析】立法程序也就是法律制定程序,是指有法律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步骤和方法。我国的立法大致分为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议案的审议、法律议案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限包括(  )。

A.修改宪法

B.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

C.改变或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D.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E.改变或者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答案】ABCD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行使国家立法权。即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如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等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7在我国,法律由(  )。

A.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公布

B.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公布

C.国家主席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公布

D.国家主席以命令的形式公布

E.国家主席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公布

【答案】ABD

【解析】在我国,法律的公布是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以命令的形式公布。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但无权制定法律。

8关于守法的表述,不能够成立的是(  )。

A.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也是守法的主体,但是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除外

B.在我国境内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也应当遵守我国的法律

C.在我国,守法的范围是指依法制定并生效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D.在我国,守法是指专门履行法律义务

E.为了不受法律制裁而不违法的状态是守法的最低状态

【答案】ACD

【解析】在我国境内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也应当遵守我国的法律,只不过其责任的追究应当按照外交途径解决。守法的范围也包括法定机关依法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比如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书。守法既包括履行法律义务,也包括行使法律权利

9法律的溯及力是指(  )。

A.法律规范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是否有约束力

B.法律规范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是否有约束力

C.法律规范在国家领土范围以内是否有约束力

D.法律规范对外国公民是否有约束力

E.法律对其生效以后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具有约束力

【答案】AB

【解析】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它是指在新法生效之后,对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有无追溯力。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10法律制裁可以分为(  )。

A.民事制裁

B.纪律制裁

C.刑事制裁

D.人身制裁

E.行政制裁

【答案】ACE

【解析】法律制裁是指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制裁可分为司法制裁和行政制裁。司法制裁包括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经济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经济处罚和劳动教养。

11法律责任的特点包括(  )。

A.法律责任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

B.法律责任意味着承担法律后果

C.法律责任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D.法律责任的追究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

E.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同时出现

【答案】ABCD

【解析】法律责任是指实施违法行为的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其特点在于:法律责任首先表现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法律责任还表现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法律责任方式是由法律规定的,它通常有两种,即补偿与制裁;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其中破坏性责任关系是前因,追究责任或承受制裁是后果;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12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

B.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结果和体现

C.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法律制裁

D.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后果和体现

E.没有法律制裁就没有法律责任

【答案】ABC

【解析】法律制裁的方式与法律责任的性质相适应,最终取决于违法行为的性质及其社会危害性的大小。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之一法律责任并非一定导致法律制裁

13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补充或修改时,所应遵循的要求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B.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C.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D.可以进行整体修改

E.不得同该法律的具体原则相抵触

【答案】ABC

【解析】《立法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14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的是(  )。

A.国家主权的事项

B.特别行政区制度

C.有关犯罪和刑罚

D.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

E.民事具体制度

【答案】ABCD

【解析】《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国家主权的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⑪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15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三个以上的代表团

D.国家主席

E.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答案】AE

【解析】《宪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16我国法律生效时间有(  )。

A.法律从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B.法律在法律文件中规定实施和生效时间

C.法律生效时间该法律本身没有规定,而在发布法律命令中宣布

D.法律永远不生效

E.法律生效时间该法律本身没有规定,在发布法律命令中也没有宣布

【答案】ABC

【解析】我国法律生效时间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法律从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有的法律在法律文件中规定实施和生效时间有的法律生效时间该法律本身没有规定,而在发布法律命令中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