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一、名词解释
1菲利普斯曲线[浙江大学2011研]
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6-1所示。
图6-1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具体形状,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2奥肯定律[浙江大学2006、2012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
答: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之间变化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Y-Y*)/Y*=-ω(u-u*)
其中,Y为实际产出,Y*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ω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3惯性通货膨胀[浙江大学2003研]
答:惯性通货膨胀又称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如在工资合同中规定价格的条款,在商品定价中加进未来原材料及劳动成本上升因素等。
但是一般认为,如果通货膨胀的预期现象普遍存在,那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货膨胀,即使最初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消除了,通货膨胀也会因经济主体预期而采取的行动得以持续,甚至加剧。
4滞胀与菲利普斯曲线[华南理工大学2012研]
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两种力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周期性失业),即:π=πe-β(U-Un)。
滞胀的出现意味着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可能不存在,现实中可能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对此,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对新古典综合学派提出的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质疑。
5奥肯定律与菲利普斯曲线[华南理工大学2011研]
答:奥肯定律描述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垂直线。
结合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可推导得出总供给曲线。
6效率工资理论[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
答:效率工资理论是在最低工资法和工会之外解释工资刚性的第三个原因。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工人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效率工资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四种:①高工资有助于提高和保持企业的整体素质;②高工资有助于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③高工资有助于保持企业工人的稳定性;④在发展中国家高工资有助于改善工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总之,效率工资理论认为,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对企业本身有利,而这又造成劳动力市场工人因等待而失业的现象。
二、简答题
1设菲利普斯曲线为(Wt+1-Wt)/Wt=-ε(u-u*),其中W、u、u*分别代表名义工资、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又假设:(1)产出与就业成比例:Y=aN;(2)价格为劳动成本的一个固定比例加成:P=(1+z)W/a。请回答下面问题:
(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和古典学派观点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条件推导总供给曲线。[中山大学2009研]
解:(1)原始菲利普斯曲线(Wt+1-Wt)/Wt=-ε(u-u*)表示货币工资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再根据Pt=(1+z)Wt/a,所以(Wt+1-Wt)/Wt=(Pt+1-Pt)/Pt,则通胀率就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于是得到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πt=-ε(ut-u*)。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它显示了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然要出现较高的物价上涨率。
20世纪60年代后期,经济现实与菲利普斯曲线越来越背离,一些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现象。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古典学派指出,菲利普斯曲线的最大缺陷是采用名义工资率代替通货膨胀率,并由此推断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具有稳定的替代关系,而忽视了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一旦考虑到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可写为π=πe-ε(u-u*),其中πe表示预期通胀率,该方程被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来看,扩张性政策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暂时降低失业率,但无法在长期内降低失业率,如果政府采取持续的扩张性政策,必然会造成通货膨胀加速上升,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2)推导总供给曲线
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需要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将产出转变为就业,即奥肯定律(Y-Y*)/Y*=-ω(u-u*)。
第二,应用(1)中推导的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Pt+1-Pt)/Pt=-ε(u-u*)。
将这两个方程综合到一起,可得到:
化简得:Pt+1=Pt[1+λ(Y-Y*)],其中λ=ε/(ωY*)。
把上述步骤结合起来,推导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2利用线性生产函数(Y=aL,其中Y是产出,L是就业,a是常数)、菲利普斯曲线和产品加成定价原理来推导总供给曲线,并以图形绘出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中山大学2006研]
答:(1)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需要三个步骤。首先,通过奥肯定律,将失业率与产出联系起来;其次,通过成本加成公式,将工资和价格水平联系起来;最后,将前两步的工作代入菲利普斯曲线,即得到了总供给曲线。
令经济体中劳动力总人数为N,每一期的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分别其Lt、Ut。该经济体的产出函数为Yt=aLt,也即Yt=a(N-Ut)。充分就业时,经济体达到了潜在产出水平Y*并且此时有Y*=a(N-U*),于是产出缺口率为:
由于1/(1-u*)为一固定常数,设为φ,因此得奥肯定律:
(Yt-Y*)/Y*=-φ(ut-u*)①
根据生产函数可知,工资是唯一的成本,设劳动生产率为β,则单位劳动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是W/β,厂商在劳动成本上附加加成比例z来确定价格:P=(1+z)W/β。令参数θ=(1+z)/β,则Pt=θWt,所以(Wt+1-Wt)/Wt=(Pt+1-Pt)/Pt,联立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方程(Wt+1-Wt)/Wt=-ε(u-u*),可得:
πt=(Pt+1-Pt)/Pt=-ε(u-u*)②
联立公式①②可得:
所以最终得到总供给曲线方程:
Pt+1=Pt[1+λ(Yt-Y*)]
其中,λ=ε/(φY*)。
(2)从上面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方程可以看出,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长期由于Pt+1=Pt,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充分产出水平的直线。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如图6-2所示。
图6-2 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3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什么关系?这一关系的政策含义是什么?[中山大学2001研]
答:(1)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一种反向的曲线。失业率越高,工资膨胀率就越低。同时,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替代关系的曲线。若设u*表示自然失业率,则可以将简单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gw=-ε(u-u*)。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可用图6-3说明。
图6-3 菲利普斯曲线
图6-3中,W为货币工资变动率,U为社会的失业率,L即为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由U2降到U1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由W2上升到W1。这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有着一种替代关系。也就是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然会出现较高的物价上涨率。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率有关,而通货膨胀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因而,进一步对图6-3引申,便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2)菲利普斯曲线既反映出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又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避免经济过分波动。
4简述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构成因素,及其与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并指出前者与总供给曲线的关系。[南开大学2009研]
答:(1)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构成因素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即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达式为:π=πe-ε(u-u*)。由公式可以看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构成因素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离和供给冲击。
(2)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和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和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用物价上涨代替货币工资上涨。不过这种差别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物价上涨与工资上涨是密切相关的。在工资迅速上升的时期,物价也迅速上升。
②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认为,简单菲利普斯曲线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预期到的或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事实上,失业并非取决于通货膨胀水平,而是取决于超过预期通货膨胀之上的过度通货膨胀。
③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供给冲击。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现象。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使得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研究上都受到了尖锐的批评,也使得经济学家更加认识到总供给冲击的重要性。
(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①表达式的互推
利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π-πe=-ε(u-u*)以及奥肯定律(y-yf)/yf=-α(u-u*),并记λ=αyf/ε,可得出以下方程式:y=yf+λ(P-Pe)。上式即为总供给方程。其中,yf表示潜在产出;Pe表示预期价格水平。这一方程可以同时代表古典的、凯恩斯的和常规的总供给曲线,而三者的差别在于参数λ的取值及对λ的解释。
②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二者反映的本质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对“价格水平变动是实物经济的实际产出、就业量由最初的偏离充分就业水平——通过工资-价格调整——回归充分就业水平”的过程的刻画。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都对应着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本质相同的观点所决定的不同表现形式。
③两者的区别:总供给曲线侧重于“价格-产出”之间的关系,现代菲利普斯曲线侧重于“价格的变动率-产出(就业)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前者是二者绝对水平的相依关系,后者是二者相对变化率的相依关系。前者是静态的,而后者开始涉及到动态问题。
5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滞胀现象的成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研;华南理工大学2015研]
答:(1)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为π-πe=-ε(u-u*)。
用P-P-1代替π,用Pe-P-1代替πe,这里P为当期价格水平,P-1为前一期价格水平,Pe为预期价格水平。则上式变为:P-Pe=-ε(u-u*)。
另一方面,根据奥肯定律,有:(y-yf)/yf=-α(u-u*)。
将上式代入到P-Pe=-ε(u-u*)中,替换掉(u-u*)后得:P-Pe=(ε/α)·[(y-yf)/yf]。
记λ=αyf/ε,则上式可写为:y=yf+λ(P-Pe)。此即为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2)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图6-4 滞胀的形成机制
根据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不可能出现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滞胀现象。引入通胀预期后,很容易揭示滞胀的形成机制: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较高时,经济体将出现高通货膨胀预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6-4中的最右上方的那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这时,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权衡关系依然存在,如果将实际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低于人们预期的水平以下(实际通货膨胀的绝对水平仍然较高),那么实际失业率将超过自然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图6-4中的s点。
6假定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是L(u,π)=u+γ·π2,其中u为失业率,π为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在附带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约束下,通过选择通货膨胀率π使其损失函数最小化,请证明盯住通货膨胀的固定规则货币政策优于相机抉择或斟酌处置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大学2016研]
答:联立菲利普斯曲线和央行损失函数方程组进行分析求解:
菲利普斯曲线:u=un-α(π-πe);
央行损失函数:L(u,π)=u+γ·π2。
(1)考虑盯住通货膨胀的固定规则货币政策
规则把央行规定在特定的通货膨胀水平,只要私人主体相信央行对于该通胀水平的承诺,则π=πe,u=un。所以在固定规则政策下,央行应当实行零通胀。
(2)考虑斟酌处置的货币政策
将菲利普斯曲线函数代入损失函数,则L(u,π)=un-α(π-πe)+γ·π2。
两边对π求导,得:∂L(u,π)/∂π=-α+2γ·π;
令∂L(u,π)/∂π=0,可得π=α/(2γ)。
所以当π=α/(2γ)时,央行损失最小。
而理性的私人主体将预期央行选择这一通胀水平πe=π=α/(2γ),所以u=un。
可见在两种政策下,u相同,而第二种政策下的通货膨胀率显然高于第一种政策,所以盯住通货膨胀的固定规则货币政策优于斟酌处置的货币政策。
7试用AS-AD模型说明在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下,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为什么无效?那么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南开大学2010研]
答:(1)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无效的原因分析
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会导致总供给下降,即AS曲线向左移动,从而造成经济生活中的滞胀现象。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如图6-5所示,在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即在滞胀条件下,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是无效的。这是因为,面对总产出水平的下降,政府如果采用扩张性的总需求政策,AD曲线向右移动达到新的均衡点,在新的均衡点上,产出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但是价格水平更高,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水平更高。反之,如果政府采用紧缩性的总需求政策,AD曲线向左移动达到新的均衡点,在新的均衡点上,价格水平下降,但是产出水平却进一步下降,使经济陷入衰退之中。因此,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在解决滞胀的问题上是失效的,因为它不能使价格和产出同时达到理想状态。
图6-5 不利的总供给冲击的后果
(2)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的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同时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使得产出回到均衡水平,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
①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供应量。
②加大政府对技术更新等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技术进步。
③对部分行业、企业实行税收优惠、补贴等,鼓励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三、计算题
1设一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如下:π=π-1-0.5(u-0.06)。其中,π和π-1分别表示当前和上一期的通货膨胀率,u为实际失业率。计算: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用百分比表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博]
解:(1)自然失业率就是通货膨胀率不变的失业率,因此根据菲利普斯曲线π=π-1-0.5(u-0.06)易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6%。
(2)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0.5(u-0.06)就要增加5个百分点,则(u-0.06)要增加10个百分点。因此,为使通货膨胀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16%的周期性失业。
2假设经济由如下三个式子来描述:总需求状况为gyt=gmt-πt;菲利普斯曲线为πt-πt-1=-0.8(ut-4%);奥肯定律为ut-ut-1=-0.4(gyt-3%)。其中gyt为产出增长率,gmt为货币供给增长率,πt为通货膨胀率,ut为失业率。求:
(1)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假设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为8%。产出增长率是多少?货币供给增长率是多少?
(3)假设政府要把通货膨胀率从第一年的8%降到第二年的4%,求第二年的实际失业率并计算牺牲率。[南开大学2011研]
解:(1)自然失业率就是通货膨胀率不变的失业率,因此根据菲利普斯曲线πt-πt-1=-0.8(ut-4%)易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4%。
(2)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根据奥肯定律ut-ut-1=-0.4(gyt-3%)易知产出增长率为3%。将πt=8%,gyt=3%代入到gyt=gmt-πt中可得货币供给增长率gmt=11%。
(3)将πt-1=8%,πt=4%代入到菲利普斯曲线πt-πt-1=-0.8(ut-4%)可得第二年的实际失业率为9%。由奥肯定律ut-ut-1=-0.4(gyt-3%)得,此时的产出增长率为-9.5%,损失的产出百分比为12.5%。根据牺牲率的公式(牺牲率=损失的产出百分比/减少的通货膨胀)则可计算出牺牲率为12.5%÷4%=3.125。
3假定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是:π=π-1-0.5(u-un),而且自然失业率是过去两年失业率的平均数:un=0.5(u-1+u-2)。
(1)为什么自然失业率会取决于最近的失业率?
(2)假设央行遵循永久性地降低通货膨胀1%的政策,这种政策对一段时期中的失业率有什么影响?
(3)这个经济中的牺牲率是多少?请解释。
(4)这些方程式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和长期的取舍关系意味着什么?[中国人民大学2013研]
解:(1)在该模型中,自然失业率是过去两年中失业率的平均数,因此,如果衰退提高了某一年的失业率,那么自然失业率也会提高。这说明该模型表现出了滞后性:短期的周期性失业影响长期的自然失业率。之所以自然失业率会取决于最近的失业率,是因为:
①近期的失业率可能影响摩擦性失业的水平。失业工人失去工作技能而更难找到工作。而且,失业工人可能失去寻找工作的热情而不努力找工作。
②近期的失业率可能影响等待性失业的水平。如果在服务谈判中局内人比局外人更有发言权,那么局内人可能会提高工资水平,这样工作岗位就会变少。这种情况在工业企业和工会的谈判中很容易发生。
(2)中央银行永久性地降低通货膨胀1%的政策会使一段时间的失业率上升。由菲利普斯曲线知,在第一期π1-π0=-0.5(u1-u1n),这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下降1%,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基础上上升2%。然而在下一个时期,由于周期性失业的提高,自然失业率也提高,新的自然失业率为:u2n=0.5(u1+u0)=0.5[(u1n+2)+u1n]=u1n+1。
因此,自然失业率上升1%。如果中央银行要把通货膨胀保持在新的水平上,那么第二期的失业率就应该等于新的自然失业率u2n,因此u2=u1n+1。在以后的每个时期,失业率仍然要等于自然失业率。这个自然失业率绝不可能回到其最初水平。这点可以从下列的失业率得到:
因此,若中央银行遵循永久性地降低通货膨胀1%的政策,则第一年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基础上上升2%,以后每年在自然失业率基础上上升1%或更高。
(3)这个经济的牺牲率是4。分析如下:如果失业率要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之上上升2%,则根据奥肯定理,GDP要损失4%,则牺牲率=4%/1%=4。
(4)如果没有滞后作用,则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只存在短期的取舍关系。滞后作用使得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不仅存在短期取舍关系,还存在长期取舍关系:即若要降低通货膨胀,失业必须持续升高。
四、论述题
1近年来,预期通货膨胀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你所知道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预期通货膨胀?如何把其引入菲利普斯曲线?
(2)结合AS-AD分析框架说明,如果不进行任何宏观经济管理,预期通货膨胀将会对经济体带来的影响;如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则应如何管理?将会达到什么效果?[中山大学2011研]
答:(1)预期通货膨胀率是指人们预测出来用于确定货币工资率及其他货币价格的通货膨胀率,是对未来的实际通货膨胀的估计。当工人和厂商协议工资时,他们关心的是工资的真实价值。因此,双方都愿意在合同期内,根据预期通货膨胀或多或少地调整名义工资水平。失业并非取决于通货膨胀水平,而是取决于预期通货膨胀之上的过度通货膨胀。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典型的特征是存在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π=πe-ε(u-u*)。其中,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整理得π-πe=-ε(u-u*)。可见,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
(2)一旦有了通货膨胀预期,民众为了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会要求涨工资,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反映到图形中体现为AS曲线向左移动,如图6-6所示。结合AS-AD分析框架可以看出,如果不进行任何宏观经济管理,预期通货膨胀将演化成事实的通货膨胀,且产出水平下降。
图6-6 预期通货膨胀对经济体带来的影响及宏观经济管理
一旦有了通货膨胀预期,如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将采用需求管理政策。若采取紧缩性的政策,使得AD曲线向左移动。移动的结果是物价水平有所下降,但产出水平进一步下降。或者,政府为了防止产出水平的下降,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此时产出水平得到一定的恢复,但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涨。从分析可以看出,需求管理政策无效,无法应对由通货膨胀预期所引起的经济问题。
2索洛模型为什么存在稳态?请画出经济体处于稳态时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山大学2010研]
答:(1)索洛模型存在稳态的原因
索洛模型之所以存在稳态,原因在于假定要素边际生产率递减,规模报酬不变。
图6-7 索洛模型
如图6-7所示,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对应的生产函数斜率递减,导致储蓄曲线肯定与投资需求曲线有一个交点,从而确定一个稳态。图6-7中,在C点,与人均资本比率k*相关联的储蓄恰好与必需的投资相一致,此时经济达到了稳态。如果储蓄sy超过(n+d)k,导致人均资本上升,人均收入上升;反之,如果sy不足以补充(n+d)k,则人均资本下降,人均收入下降。
(2)经济体处于稳态时的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体处于稳态意味着经济体达到均衡,保持稳定的状态运行,此时失业率也将固定不变。如图6-8所示,经济体处于稳态时,菲利普斯曲线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垂直线。
图6-8 经济体处于稳态时的菲利普斯曲线
3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有哪几种类型,其各自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南开大学2014研;中国人民大学2007、2015研]
答:(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6-9所示。
图6-9 菲利普斯曲线
(2)按照经济中调整时间的长短,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①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含义:指预期通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又称之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π=πe-ε(u-u*)。
弗里德曼指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他们都会对新协议期的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期,并根据通胀率的预期来相应地调整名义工资水平。人们预期的通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得就越快。由此,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水平上。这意味着,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上与自然失业率相交。这里所说的短期,是指从预期到需要根据通货膨胀做出调整的时间间隔。
政策含义: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由此,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都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即调节总供求的宏观政策在短期内有效。
②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含义: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工人的预期迟早会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一致,这时工人要求改变名义工资,以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在以失业率为横轴,通货膨胀率为纵轴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中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水平。
政策含义: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水平,还会使得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