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专题二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某消费者中了3万元彩票,假设年利率保持不变为2%,且该消费者维持均匀消费,他的持久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分别增加(  )。

A.588.24,0.02

B.588.24,0.01

C.1500,0.02

D.1500,0.01

【答案】A

【解析】设持久收入的变化为Δy,则:Δy+Δy/(1+2%)+Δy/(1+2%)2+…=30000,求得Δy≈588.24。由于他维持均匀消费,所以Δc=Δy≈588.24,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增加了ΔMPC=588.24/30000≈0.02。

2财政政策的实际作用往往比简单乘数所表示的要小,这主要是因为简单乘数(  )。

A.没有考虑时间因素

B.没有考虑国际市场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C.没有考虑货币和价格因素

D.没有考虑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案】B

【解析】在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变化会产生“溢出效应”,国外的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也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影响,因此财政政策的实际作用往往比简单乘数所表示的要小。

3在简单凯恩斯乘数中,乘数的重要性依赖于(  )。

A.投资函数的斜率

B.消费函数的斜率

C.实际货币供应量

D.实际利率

【答案】B

【解析】由投资乘数ki=1/(1-β)、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税收乘数kt=-β/(1-β)可知乘数的重要性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β,即消费函数的斜率。

4以下描述了某人一生中的收入情况:此人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在其生命的前三个时期先后赚取收入30万美元、60万美元和90万美元,而在其退休时期没有任何收入,假设利率为零。若此人想在生命周期中能均匀消费,且消费不受预算约束。则他在退休后的储蓄状况是(  )。

A.储蓄30万美元

B.负储蓄30万美元

C.储蓄45万美元

D.负储蓄45万美元

【答案】D

【解析】由于此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均匀消费,所以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支出之和。其一生的收入为30+60+90=180(万美元)。消费分四个时期进行,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费为180÷4=45(万美元)。其收入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则退休后的储蓄为0-45=-45(万美元),即负储蓄45万美元。

5假定某人从现在起还可以再活25年,其中10年用来工作。假定他预期到其退休时每年的收入为50000元,此外他积累的财富共计为250000元。根据生命周期模型,他的年消费为(  )元。

A.10000

B.20000

C.25000

D.30000

【答案】D

【解析】根据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财富的消费倾向为1/T,收入的消费倾向为R/T,即C=(1/T)W+(R/T)Y,其中W表示财富,Y表示收入,T表示生命期,R表示工作年数。由题意可知,T=25,R=10。将数据代入消费函数得:年消费水平C=(1/25)×250000+(2/5)×50000=30000(元)。

6关于乘数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货币供给量不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乘数的作用就较小

B.若增加的收入被大量用来购买进口物品和劳务,乘数的作用就较小

C.若投资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大幅上升,乘数的作用就较小

D.若社会的过剩生产能力越大,闲置资源越多,乘数的作用就越小

【答案】D

【解析】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就是社会中存在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社会过剩生产能力越大,闲置资源越多,乘数的作用就越大。若投资需求的增加引起利率大幅上升,则会鼓励储蓄而抑制消费,进而抑制乘数作用的正常发挥。

7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着稳定的函数关系,下面关于绝对收入假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长而降低,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B.平均消费倾向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平均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长而提高,边际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长而降低

D.平均储蓄倾向小于边际储蓄倾向

【答案】D

【解析】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和收入间存在这样的函数关系:c=α+βy,则储蓄和消费之间就有s=y-c=-α+(1-β)y。平均消费倾向APC=c/y=α/y+β>β(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s/y=-α+(1-β)<1-β(边际储蓄倾向)。且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长,但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小,即边际消费倾向会随收入提高而降低。同理,平均消费倾向也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降低。

8当税收由定量税改为比例税时(  )。

A.投资乘数增加

B.政府购买乘数减小

C.投资乘数不变

D.税收乘数减小

【答案】B

【解析】当定量税为T时,y=c+i+g=α+β(y-T)+i+g,政府购买乘数kg=1/(1-β)。改为比例税时,上式变为y=α+β(1-t)y+i+g,政府购买乘数kg=1/[1-β(1-t)],政府购买乘数变小。由于投资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相等,因而当税收由定量税改为比例税时,投资乘数也变小。

9以下哪一项不能改变社会的消费函数?(  )

A.大量有价值的自然资源的发现

B.总人口的变动

C.家庭收入的变动

D.社会流动资产价值的改变

【答案】C

【解析】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总人口的变动当然会影响社会消费函数。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单个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如家庭收入水平、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等。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水平,所以把它看作家庭消费函数的变量,其他因素视为常量。因此,新资源的发现和流动资产价值的变化会改变家庭消费函数的常量部分,从而引起社会消费函数的改变。

10假如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1000亿元,边际税率为0.25,边际消费倾向为0.8,不考虑国外部门。若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1150亿元,则应该减少税收(  )。

A.400亿元

B.300亿元

C.200亿元

D.100亿元

【答案】D

【解析】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税收乘数为:kT=-β(1-t)/[1-β(1-t)]。代入数据有:kT=-0.8×(1-0.25)/[1-0.8×(1-0.25)]=-1.5,所以政府应减税为:ΔT=ΔY/kT=(1150-1000)/1.5=100(亿元)。

二、名词解释(11~1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1边际消费倾向

答: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PC=ΔC/ΔY。其中,ΔC表示增加的消费,ΔY代表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根据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消费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倾向。

1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答: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根据这一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资本的供给价格也就是资本的重置成本)。计算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为:

CP=Q1/(1+r)+Q2/(1+r)2+Q3/(1+r)3+…Qn/(1+r)n

式中,Cp表示资本的供给价格,Q1、Q2、…、Qn表示资本预期未来的收益,r表示资本边际效率。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从而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一方面,投资的增加,使得对资本的需求扩大,在供给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使资本品的价格上升,资本重置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投资增加,产品数量增加,供过于求时会出现产品价格下降或库存积压,使预期收益下降。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资本边际效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预期利润率的下降使得投资者不愿增加投资甚至减少投资,导致投资需求和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经济危机和失业。

三、简答题(13~17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3简要说明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在均衡产出水平下,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必然等于零?根据两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解释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的增加额高于计划投资的增加额。

答:(1)均衡指的是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两部门经济均衡时,总产出应该等于计划的总支出,即Y=AE。这里的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上计划投资,即AE=C+I。另一方面,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上计划储蓄,即Y=C+S。因此,Y=AE也就意味着C+S=C+I,即I=S。这就是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在两部门模型中,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否则经济就不能达到均衡。这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等式是不一样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根据定义得到的实际数字,即实际投资(包括计划的存货投资和非计划的存货投资)等于实际储蓄。

(2)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的生产就会稳定下来,若总产出超过总需求,企业的存货水平就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均衡产出水平的公式为Y=C+I,这里的C和I代表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的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如果总产出大于计划消费和计划投资之和,多余部分就转化为了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需求(或称为计划支出)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是,均衡产出指的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均衡时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等于零。当然,企业为了正常经营,计划存货投资水平一般不等于零。

(3)两部门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指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时的收入水平。当投资增加时,在起初的收入水平上,计划的储蓄低于计划的投资。因此收入水平必须增加,直到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因为收入的增加额中只有一部分被用来储蓄,因此收入的增加额必须大于投资的增加额才能使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

14在经济处于均衡水平时,改变政府购买G、政府转移支付TR和税率t,最终会导致政府预算盈余如何变化?变化为多少?

答:政府预算盈余BS=T-G-TR=T0+tY-G-TR,因此当改变政府购买G、政府转移支付TR和税率t时,都会导致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预算盈余的变化。

(1)当政府购买变化ΔG,其他两个政策变量不发生变化时,由于乘数的作用,收入变化ΔY={1/[1-β(1-t)]}×ΔG,则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为:

ΔBS=ΔT-ΔG=t×ΔY-ΔG=tΔG/[1-β(1-t)]-ΔG

整理可得:

ΔBS=-{[(1-β)(1-t)]/[1-β(1-t)]}×ΔG

由于0<[(1-β)(1-t)]/[1-β(1-t)]<1,故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与政府购买变化是相反方向的,即政府购买增加,预算盈余减少,且政府预算盈余变化的数量小于ΔG。

(2)当政府转移支付变化ΔTR,其他两个政策变量不变时,由于乘数的作用,收入变化ΔY={β(1-t)/[1-β(1-t)]}×ΔTR,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为:

因为0<[1-β(1-t2)]/[1-β(1-t)]<1,所以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也是反方向的,即政府转移支付增加,预算盈余减少,且政府预算盈余变化的数量小于ΔTR。

(3)当税率t变为t′时,同样假定其他两个政策变量不变,变化前后的政府预算盈余分别用下列方程表示:BS=T0+tY-G-TR,BS′=T0+t′Y′-G-TR,ΔBS=BS′-BS=t′Y′-tY=(t+Δt)(Y+ΔY)-tY=t′ΔY+ΔtY

当税率变化时,国民收入变化量的公式为:

ΔY=-{1/[1-β(1-t′)]}×β×Δt×Y

将其代入ΔBS=t′ΔY+ΔtY中可得:

由于{(1-β)/[1-β(1-t′)]}×Y>0,可见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与税率的变化是同方向的,即税率增加时,预算盈余增加。

15试比较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答:(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内容

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利安尼提出,他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永久收入假说由弗里德曼提出,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由于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比较

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

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联系,而且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一次暂时性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性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16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影响企业意愿资本存量的因素有哪些?产出水平的变动对于企业投资有着怎样的影响?

答:(1)意愿资本存量是企业希望持有的理想的资本数量。企业所使用的资本的边际收益与其边际成本相等时的资本数量就是该企业的意愿资本存量。如果资本存量过高,资本的边际收益会小于租用成本,企业会减少资本存量;反之,过低的资本存量使增加投资有利可图,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大于租用成本,因此企业会增加资本存量。

资本边际收益曲线就是企业对资本的需求曲线,资本边际收益与企业的计划产出有关,计划产出提高时,资本的边际收益会随着其他投入品的增加而增加。资本的边际成本等于资本的租用价格,资本的租用价格是资本使用成本或重置成本,包括购买资本物品的机会成本即利息损失、磨损和折旧以及资本物品本身的价格下降量。资本租用价格上升会使企业的意愿资本存量下降,即减少资本使用量。

所以,企业的意愿资本存量水平与计划产出水平和资本租用价格有关。计划产出水平的增加会使资本需求量增加,而资本租用价格的提高会使资本需求量减少。

(2)投资的变化受产出水平变化的影响很大,产出水平上升,投资支出也将上升,产出水平下降,投资支出也会下降。

从企业投资角度看,产出水平上升时,增加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上升,企业会增加投资;相反,产出下降,企业会减少投资。从住房投资角度看,产出水平上升,对住房需求会上升,导致住房价格上升,住房投资也会增加;相反,产出下降,住房投资也会减少。从存货投资角度看,根据乘数-加速数模型,产出水平上升,将引起存货投资的上升,两者呈现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17假定三部门经济下财政收支是平衡的,这对经济还有影响吗?为什么?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即便财政收支是平衡的,财政收支对经济也存在影响。

(1)可以通过平衡预算乘数来说明这一点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同时、同比例、同方向增减变动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在财政收支平衡时,政府支出变化与税收变化量是相等的。假定kg表示政府购买乘数,kt表示税收乘数,kb表示平衡预算乘数,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有如下关系式成立:

ΔY=kgΔG+ktΔT=ΔG/(1-β)+[-βΔT/(1-β)]

由于ΔG=ΔT,所以:

ΔY=ΔG/(1-β)+[-βΔG/(1-β)]=ΔG

所以平衡预算乘数kb=ΔY/ΔG=1。

因此,即使在财政收支平衡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对经济仍然有影响。在三部门经济中,财政收支平衡下的政府支出增加多少,国民收入也增加多少,两者之间是一对一的正比例变动关系。

(2)在税收方面,政府征税实际上是将居民掌握的资源转移给政府,由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这种转移的资源并不是全部来自于储蓄,而是一部分来自于储蓄,一部分来自于消费。但是对政府支出来说,征税获得的财政收入全部用于政府投资,因此社会投资的增加额大于储蓄减少额,从而社会净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四、计算题(18~21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8假设一个企业是由发行股票建立的,每股所得(每股收益)为5元,市场利率为20%,共发行10000股,厂商资产的重置成本为312500元。

(1)求该企业的市价和托宾q值。

(2)当市场利率从20%降至10%时,求该企业的市价和托宾q值。

解:(1)企业的市价为每股价格与总股数的乘积,据题意,股票价格=5/20%=25(元),所以该企业的市价为25×10000=250000(元)。

根据托宾的“q”说,企业的q值=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企业的重置成本,则该企业的q值=250000/312500=80%

(2)当市场利率下降为10%时,股票价格为5/10%=50(元),此时该企业的市价为50×10000=500000(元),则企业的q值=500000/312500=160%。

由此可见,托宾q值与市场利率反向变动。

19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消费C=50+0.8Yd,投资I=7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50,税收T=0.2Y。求:

(1)该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及预算盈余;

(2)若政府改征定额税T=200,它是否影响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此时的平衡预算乘数为多少?

解:(1)可支配收入为:Yd=Y-T+TR,则由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50+0.8(Y-0.2Y+50)+70+200

解得:Y*=1000。即均衡产出水平为1000。

预算盈余为:BS=T-G-TR=0.2Y-200-50=-50。

(2)若政府改征定额税,则由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可得:

Y=50+0.8(Y-200+50)+70+200

解得:Y*=1000。故改征定额税并不影响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

此时的政府购买乘数为:kG=1/(1-β)=1/(1-0.8)=5;

税收乘数为:kT=-β/(1-β)=-0.8/(1-0.8)=-4;

从而平衡预算乘数为:kB=kG+kT=5-4=1。

20考虑在均衡收入决定中税收所起的作用。假定我们有一个经济,并用以下的函数加以描述:C=50+0.8Yd,I0=70,G0=200,TR0=100,t=0.2。

(1)计算在这个模型中的均衡收入水平、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

(2)计算预算盈余BS。

(3)假定t增加到0.25,计算新的均衡收入、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并计算此时预算盈余的变化。如果β=0.9而不是0.8,那么你预计预算盈余的变化是更多一些还是更少一些呢?

(4)你能解释为什么当t=1时的乘数是1吗?

解:(1)由已知条件可知:Y=AD=C+I+G=C0+β(Y+TR0-tY)+I0+G0

即:Y=50+0.8×(Y+100-0.2Y)+70+200。

解得:均衡收入Y*=400/0.36≈1111.11。

由于投资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相等,则:

kI=kG=1/[1-β(1-t)]=1/[1-0.8×(1-0.2)]=25/9≈2.78

(2)此时的预算盈余为:BS=T-TR0-G0=0.2×1111.11-100-200=-77.78。

(3)假如t=0.25,那么此时:Y′=C+I+G=C0+β(Y′+TR0-t′Y′)+I0+G0

即:Y′=50+0.8×(Y′+100-0.25Y′)+70+200。

解得:新的均衡收入Y*′=1000。

此时新的投资乘数和新的政府购买乘数为:

kI′=kG′=1/[1-β(1-t′)]=1/[1-0.8(1-0.25)]=2.5

此时新的预算盈余为:BS′=t′Y′-TR0-G0=0.25×1000-100-200=-50。

而原来的预算盈余BS=-77.78,所以预算盈余的变化为:ΔBS=BS′-BS=-50+77.78=27.78。

如果β=0.9,则Y1=50+0.9×(Y1+100-0.2Y1)+70+200,解得:Y1=410/0.28≈1424.69。

Y1′=50+0.9×(Y1′+100-0.25Y1′)+70+200,解得:Y1′=410/0.325≈1621.54。

而ΔBS1=BS1′-BS1=t′Y1′-tY1,则:ΔBS1=0.25×410÷0.325-0.2×410÷0.28≈22.52<ΔBS=27.78。

所以预算盈余的变化更少一些。

(4)乘数k=1/[1-β(1-t)],当t=1时,计算得k=1。

原因:当自发总需求增加ΔAD时,总产出增加ΔAD,总收入上升ΔY=ΔAD。因为t=1,所以增加的收入全部成为税收,使得可支配收入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引致支出为零,从而Y只增加ΔY=ΔAD,根据乘数的定义知乘数为1。

21假定即期效用函数为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不变的效用函数:

其中,θ为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即不同时期消费间的替代弹性的倒数)。在利率为常数,时期为T的情况下,效用函数变为:

其中,ρ为贴现率。个人的预算约束为:一生的消费的贴现值不能超过初始财富与一生劳动收入贴现值的和,即:

其中,r表示利率,A0表示初始财富数量,Yt表示每一期的劳动收入。所有变量被贴现到第0期。

现在考虑两期模型,即以上模型中的t取值1和2。假定政府一开始通过对利息收入征税来获取收入。因此个人的预算约束为:

(C1+C2)/[1+(1-τ)r]≤(Y1+Y2)/[1+(1-τ)r]

其中,τ为税率。政府收入在第一期为零,在第二期为τr(Y1-C10),其中C10为税率被给定后个人对C1的选择。现在假定政府取消了利息收入税并在两期中分别征收数量为T1,T2的一次性税,则个人的预算约束为:

(C1+C2)/(1+r)≤(Y1-T1)+(Y2-T2)/(1+r)

假定Y1,Y2和r是外生给定的。试完成以下问题:

(1)新税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这一变化不影响政府收入的现值?

(2)如果新税满足(1)中的条件,则旧的消费束(C10,C20)是支付不起、刚好支付得起还是支付得起且付后还有剩余收入?

(3)如果新税满足(1)中的条件,则第一期消费是上升、下降还是保持不变?

解:(1)总税收的现值是T1+T2/(1+r),利息收入的税收现值是τr(Y1-C10)/(1+r)。政府必须选择T1,T2以便使得这两个量是相等的,即:T1+T2/(1+r)=τr(Y1-C10)/(1+r)。

(2)假定新的税收满足条件(1)。如图2-1所示。这就意味着,在个人消费C10点处,支付相同的总税收就像在旧利息税征收时纳税的数额一样,就是说在C10点处,个人在两种税制结构下个人的一生税后收入是相同的。因此在C10点处,在第二期个人必然选择两种税制结构下恰好刚能满足C20的消费。这就意味着新的预算线必须像旧的预算线一样穿过(C10,C20)点,由于(C10,C20)点位于新预算的右边,刚好是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点。

(3)第一期消费必须下降,如图2-1所示。

旧预算线的斜率为-[1+(1-τ)r],此处τ是利息收入的税率。新预算线更加倾斜,斜率等于-(1+r),伴随着储蓄不再课税,放弃1单位第一期消费可得到更多的第二期消费量,尤其是得到(1+r)而不是[1+(1-τ)r]

图2-1 跨期消费模型

如(2)部分所解释的,如果政府设置新的总税收以便政府收入不改变,新的预算线必须通过初始的消费束。从图2-1可以看出,新的切线必须包括第一期更低的消费。直观地,政府设置税率政策变化中没有收入效应,只有替代效应,因此,由于储蓄回报率上升,个人在第一期选择储蓄更多,消费更少。

五、论述题(22~23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2凯恩斯认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那么,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中所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一难题的?他所引申出来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答:(1)凯恩斯对有效需求不足的解释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而两部门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正是由于消费和投资不足导致了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对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凯恩斯运用三个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它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资本品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的重置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的对比关系。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一利息率时才会增加投资。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在长期中是递减的,除非利息率足够低,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a.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使得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b.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的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

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心理偏好,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以随时作交易之用,可随时用于应付不测,可随时用作投机,因而人们有持有货币的偏好。当利息率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价格已经达到最大,从而卖出债券而持有货币,导致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结果,无论货币供给有多大,货币市场的利息率都不会再下降。由于这种心理规律的作用,利息率居高不下。当预期利润率低于或者接近于利息率时,厂商就不愿意进行投资,从而也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2)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引申出的政策结论

从以上三个基本规律中可以看到,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危机的关键原因。因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充分就业,需要用国家消费和国家投资来弥补社会中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不足,刺激有效需求。在政策上政府应通过财政手段,如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3试论凯恩斯主义双重均衡模型(IS-LM模型)的基本内容和政策含义。

答:(1)凯恩斯主义双重均衡模型(IS-LM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产品市场上,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假设消费函数为c=α+βy,则无论从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分析,还是从投资等于储蓄分析,二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都是y=(α+i)/(1-β)。在这里,投资(i)作为外生变量参与均衡收入决定。现在把投资作为利率的函数,即i=e-dr,则均衡收入的公式变为y=(α+e-dr)/(1-β),这个公式可表示为满足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满足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IS曲线。

在货币市场上,利率是由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决定的,而货币的供给量是由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所控制,因而假定它是一个外生变量。在货币供给量既定情况下,货币市场的均衡只能通过调节对货币的需求来实现。

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则货币市场的均衡是m=L=L1(y)+L2(r)=ky-hr。L1是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引起),它随收入增加而增加。L2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它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因此,国民收入增加使货币交易需求增加时,利率必须相应提高,从而使货币投机需求减少,才能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当m给定时,m=ky-hr的公式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由于货币市场均衡时m=ky-hr,因此:y=hr/k+m/k或r=ky/h-m/k。

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利率与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使产品市场均衡;在LM曲线上,又有一系列利率和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使货币市场均衡。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却只有一个,如图2-2所示。

图2-2 IS-LM模型

另外图中四个区域中都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如表2-1所示。例如,区域中任何一点,一方面在IS曲线右上方,因此有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另一方面又在LM曲线左上方,因此有货币需求小于供给的非均衡。

表2-1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2)凯恩斯主义双重均衡模型(IS-LM模型)的政策含义

由于在短期内,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来自需求方面,所以这种被称为IS-LM模型的分析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这两大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可以通过分析IS-LM模型得到清楚的说明。在区域应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来避免通货膨胀,经济出现剧烈波动;在区域应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避免经济出现产品剩余,同时又避免出现经济萎缩;在区域应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在区域应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避免经济出现恶性经济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