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4版)考试大纲习题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

【考点】“三个有利于”标准

【解析】“三个有利于”标准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综合高度,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3集体所有制经济

【考点】集体所有制经济

【解析】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的经济。在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在一个集体的范围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地位。但是,由于在各个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从而各个集体经济组织之间还必然存在着由占有的生产资料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别所引起的劳动成果的占有和个人收入分配上的明显差别,这是集体所有制区别于全民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4混合所有制经济

【考点】混合所有制经济

【解析】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结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交融、参股、持股,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形态。

二、简述题

1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考点】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这些特征主要是:

(1)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只有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人成为社会、自然界和自身的主人,人才能成为自由人。由这些自由人组成的联合体,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造成了阶级对立和社会发展的无政府状态,因而消灭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根本途径。只有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

(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生产力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力量,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提高社会成员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而且是社会成员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生产的基本目的,反映了这一社会的根本性质。

(4)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中,由于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商品生产,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因此能够实行“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分配”。

(5)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马克思根据生产力的不同性质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发展阶段,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其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解析】(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要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既要明确我国社会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决抵制各种否定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又要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左”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左”的实质是超越阶段,“右”的实质是否定我国的社会性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以往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对我国国情的基本判断和科学总结,完全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科学依据。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执行与制定,首先在于对国情的正确判断与把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最大的实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党正是从这一根本依据和立足点出发,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考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解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根本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而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而且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而且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较强,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和范围,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这种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三、论述题

1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探索,提出了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这一科学判断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社会性质,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根本问题做了新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确立了科学的标准。

(3)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中国改革的性质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也是一场新的革命,不是对原来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在改革的目标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内容上,把体制的改革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在改革的方式上,强调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在改革的战略上,提出了兼顾改革发展与稳定等正确方针,以改革统揽全局;在判断改革成效的标准上,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新的体制,是指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而且可以多样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发挥两个积极性;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等等。

(5)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

收入分配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条件的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随之而改变。公有制经济主要通行劳动标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通行所有权标准。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多种分配方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

(6)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要不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如何开放融入全球化进程,如何在开放条件下有效运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些既是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我国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

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标、基本内涵、总体思路、模式选择和根本动力,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我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基本经验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解析】(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基础,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对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根本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2)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现在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关键不在于使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和垄断地位,而在于国有经济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和特有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此,要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总的原则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而且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而且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较强,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和范围,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问的这种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